西姆圓腹沙丁

西姆圓腹沙丁

西姆圓腹沙丁又稱斑點鈍腹鯡(學名:Amblygaster sirm)俗名:鰮仔、沙丁魚為輻鰭魚綱鯡形目鯡科的其中一種。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紅海、東非、菲律賓、中國、台灣、日本南部、澳洲北部、阿拉弗拉海等海域。棲息於沿海和港灣。群游性、游泳力強,不時張口以濾食浮遊動物為食。

基本信息


中文名:西姆圓腹沙丁 斑點鈍腹鯡
俗名:鰮仔 沙丁魚
學名:Amblygaster sirm
英文名:Northern pilchard,Spotted sardinella,Spotted pilchard
科名:Clupeidae
科中文名:鯡科
同種異名:Ambligaster sirm, Clupea harengus sirm, Clupea pinguis, Clupea sirm, Sardinella leiogastroides, Sardinella sirm, Sardinops dakini, Sardinops sirm 模式種產地:Red Sea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棲息環境:大洋、近海沿岸、舄湖
棲息深度:10 - 75米
最大體長:23 cm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是
食用魚類:是
觀賞魚類:否

形態特徵


西姆圓腹沙丁
西姆圓腹沙丁
體呈長卵圓形,側扁,腹緣具鋸齒狀的棱鱗,18-20 10-12個。頭中大。吻短而不突出。眼側位,脂性眼瞼發達。口端位,向下傾斜;無齒;上下頜等長,前上頜骨中間有明顯的凹陷,上頜骨末端不向下彎曲,向後延伸至眼中部下方。鰓蓋光滑。體被較小圓鱗,不易脫落,縱列鱗44-48;背鰭前具中線棱鱗20-25;胸鰭和腹鰭基部具腋鱗。背鰭位於體中部前方,具軟條14-15,末端軟條延長如絲;臀鰭起點於背鰭基底後方,具軟條23-26;腹鰭軟條8;尾鰭深叉。體背部綠褐色,體側下方和腹部銀白色;鰓蓋後上方之體側具4-9個大型暗色圓斑。背鰭、胸鰭、尾鰭淡黃色;余鰭淡色。

棲所生態


沿近海表層洄遊性中小型魚類,有時會進入內灣或舄湖區內。群游性。以小型甲殼類為食。

世界分佈


印度至西太平洋

地理分佈


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紅海、非洲東岸至菲律賓,北至日本硫球群島,南至阿拉夫拉海及澳洲北部。中國台灣分佈於南部海域。

漁業利用


主要漁法為流刺網,產量較少,通常晒成魚乾出售,或製成魚粉作為飼料之原料,亦是延繩釣及鮪釣業所使用之魚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