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登閣避暑
月夜登閣避暑
本詩作於唐憲宗元和二年(807),地點是皇都長安城。避暑地點是都門外的“佛閣”。據辭海解釋:佛閣是佛教建築中供養佛陀的樓閣。那麼,白居易避暑的佛閣是哪裡? 據白居易年譜載,元和二年春,白居易由盩厔尉調至京兆府考官,與楊汝士常會於楊家靖恭里(一說新昌里)宅。楊宅位於唐長安城延興門內,而出延興門距離最近的寺當屬“三像寺”。 “三像寺開元建,倚北原高數百尺依坡刻三大像故曰三像寺,貞順皇后墓在彼,為守墳寺。”見(類編長安志卷之五·寺觀·三像寺)。宋·張禮《游城南記》中轉載了這段。本詩中,作者對大旱之年的農民表示了深切的同情。這是表層的含義。在作品的深層次上,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是兼濟”還是“獨善”的思考。這首詩顯示出,在開始的思考階段,詩人思想上還有些猶豫不決,內心充滿了矛盾。
三像寺在滻河西岸,而滻河水河寬流緩,像一條白練,故在唐代就有素滻之稱,如:宋之問之詩句“素滻宸游龍騎來”,杜甫詩句:“登高素滻原”。黃渠水經大峪,北上少陵原西北流經三像寺,足見唐時三像寺風光的綺麗秀美十分適宜避暑,趙嘏詩中的“官總芸香閣署崇”,說明三像寺中的樓閣“崇”,適宜“登閣避暑”。
由以上推測,白居易的《月夜登閣避暑》一詩出於三像寺。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與元稹並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
公元846年,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