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崗頭村

神崗頭村

神崗頭村地處原平東南,南白鄉北部。東有西坪村,東南有溝北村、西頭庄村、南有下西崗村、西有清水溝村,西北、北面隔山與東社鎮溝里村、中山村、棗坡村相望。屬丘陵山區,最高海拔1500多米。

村情概述


山西省原平市南白鄉神崗頭村
神崗頭村地處原平市東南,南白鄉北部。東有西坪村,東南有溝北村、西頭庄村、南有下西崗村、西有清水溝村,西北、北面隔山與東社鎮溝里村、中山村、棗坡村相望。屬丘陵山區,最高海拔1500多米。全村耕地2300餘畝,是純旱地。其中2003年退耕還林900畝。全村現有人口1050人,270戶人家,2007年人均純收入2200元,全村有小型農機具20台,該村歷年被評為市、鄉模範村和先進村,是南白鄉優質紅棗示範基地。
紅棗產業是南白鄉的主導產業,該村是南白鄉最早引進優質紅棗的示範村。1990年,在鄉政府的倡導下,從省農科院棗樹研究所引進優質紅棗——駿棗等接穗試驗並獲得成功。發展至今已初具規模,達到人均一畝優質紅棗。近年來響應鄉黨委和鄉政府“走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道路”的號召,該村以紅棗為主導產業,大力推廣優質紅棗,現在全村種植各種優質紅棗1500畝,品種有:駿棗、金昌一號、梨棗、冬棗、贊皇棗等十餘個品種,紅棗年均產量60萬斤左右。現在村民已認識到優質紅棗的經濟價值,發展紅棗產業已成為全體村民的共識。該村有核桃150畝,仁用杏200畝,酥梨100畝,蘋果250畝,各種果樹將成為村民致富的搖錢樹。
通過硬化路通入村中,村內3.5米寬的主要巷道全部硬化。新農村電網改造完善,新建標準化小學校一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8%,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沒風險。2007年新建沼氣池10個,現有三分之二的村民自來水進戶。文化生活豐富,村民自發組織了文藝宣傳隊,每逢過年過節,宣傳黨的富民政策,推廣農民致富經驗。

自然資源


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002.88畝(其中:田1701.28畝,地301.6畝),人均耕地0.72畝,主要種植水稻、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3722.3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273.8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18畝,主要種植核桃、茶葉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630畝,其中養殖面積0畝;草地316畝;荒山荒地73.82畝,其他面積50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12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有線電視、通電話、通寬頻、通車,有路燈。全村有約90戶通自來水。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0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80戶。
該村進村道路為水泥硬化路;村內道路全部為硬化路面;距離集貿市場1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0餘輛,拖拉機14輛。全村為旱地。
到2012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5戶。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15.3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85.52萬元,佔總收入的67.87%;畜牧業收入17.57萬元,佔總收入的2.4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497頭,肉牛12頭,肉羊0頭);林業收入18.27萬元,佔總收入的2.55%;第二、三產業收入194萬元,佔總收入的27.12%;工資性收入100.51萬元,佔總收入的14.05%。農民人均純收入148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外出勞務收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96.1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87人(占勞動力的41.24 %),在省內務工225人,到省外務工462人。

人口衛生


截止2006年底,該村有農戶709戶,鄉村人口2864人,其中男性1401人,女性1463人。其中農業人口2768人,勞動力 1666人。該村以漢族、彝族為主(是漢族、彝族、白族等族混居地),其中漢族2742人,彝族97人,白族8人,其他民族17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364人,參合率85.4%;享受低保5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5公里。該村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218戶,占農戶總數的30.75%。

文化教育


截止2006年底,該村建有小學2所,校舍建築面積490平方米,擁有教師13人,距離中學0.55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57人,其中小學生252人,中學生105人。

村務公開


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70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560.34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64850元(人均23.43元),一事一議籌勞2920元(勞均1.05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政收支、民政救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