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雀村

轄村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河鎮鄉

海雀村位於雲貴交界貴州畢節市,平均海拔2300多米,曾是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戰場,聚居著彝族和苗族群眾,神秘的夜郎古國遺址僅有一山之隔。海雀村是畢節試驗區的一個縮影。

地理環境


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的海雀村,地處烏蒙山深處,是“苦甲天下”的地方。海雀村位於赫章縣河鎮鄉東北部,距鄉政府所在地12公里,海拔2300米,是貴州省一類貧困村之一。
海雀村現貌
海雀村現貌

歷史沿革


2016年,海雀村已整體脫貧。

行政區劃


名稱統計用區劃代碼車牌代碼電話區號郵政編碼
海雀村520527211貴F0857553200

人口民族


全村轄5個村民組209戶812人,其中苗族199戶762人,彝族10戶50人。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彝族。
人口總數:812人、農業人口:790人、非農業人口:22人。

政治


村黨支部有黨員26名,入黨積極分子15名。

現任領導

黨支部書記:文正友

經濟


29年前,這裡的森林覆蓋率只有5%,800餘村民在石漠化的自然環境里,艱難地求生存,年人均收入僅33元。今天,該村森林覆蓋率達70.4%,年人均收入增至546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60元,人均佔有糧食307公斤。

特產美食


馬鈴薯。

社會


1985年這裡的群眾還過著“家家斷炊、衣不遮體”的日子,貧困程度之深震動了中南海。這是一個叫海雀村的小村莊。
一篇內參引起中央高層關注海雀
“在海雀村查看了3個村民組11戶農戶,家家斷炊。彝族老大娘安美珍一家4口人,只有3個碗,已經斷糧5天了……眼看就要成為餓殍,但安美珍大娘卻說,黨和政府還是很好的,關心我們,怪我們自己沒出息,政策很好,黨和國家是關心農民的。”
故事繼續發展
趙克志在海雀村
趙克志在海雀村
1985年6月,新華社貴州分社原社長劉子富在新華社總社的內參刊物《國內動態清樣》第127期上,以《赫章縣有一萬二千多戶農民斷糧,少數民族十分困難卻無一人埋怨國家》為題,報道了赫章縣及海雀村的貧困狀況,海雀村“苦甲天下”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關注。
當月,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的習仲勛作出重要批示:“有這樣好的各族人民,又過著這樣貧困的生活,不僅不埋怨黨和國家,反倒責備自己不爭氣,這是對我們這些官僚主義者一個嚴重的警告!!!請省委對這類地區,規定個時限,有個可行措施,有計劃、有步驟地扎紮實實地多做工作,改變這種面貌。”
次月,時任貴州省委書記的胡錦濤到赫章縣視察調研。之後,親自倡導並報經國務院批准建立了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從此,海雀村向貧窮落後發起了總攻。
20多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幫助下,文朝榮帶領全村百姓苦幹實幹,海雀村發生了巨大變化,徹底改變了以住“杈杈房”、“茅草房”、“人畜共居”的歷史,真正實現了“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如今,海雀村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985年的33元增加到2013年的5460元;森林覆蓋率從1985年的5%上升到2013年的70.4%。

獲得榮譽


2015年2月28日,中央文明委決定授予海雀村第四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2018年11月,海雀村被命名為貴州省第四批省級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
2019年12月25日,入選第一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