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故居
廣東廣州荔灣區的紀念館
詹天佑故居位於廣州府南海縣西關十二甫西街,即今廣州荔灣區恩寧路,是詹天佑出生成長之地。
詹天佑故居紀念館位於廣州市荔灣區恩寧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號。詹天佑就是在這蜿蜒狹長的小巷中出生和長大。故居古樸的青磚、木趟櫳和滿洲窗,是一座原汁原味的西關大屋。在紀念館的旁邊,是一所以詹天佑名字命名的小學,一個綠色小花園將故居和學校連接在一起,花園內建有微型的“人”字鐵路和“八達嶺長城”,這是對“中國鐵路之父”的偉大傑作――京張鐵路的紀念。
詹天佑故居,是普通的清末民初民居式樣,加上詹天佑出世時家境一般,因此修復中也強調了西關普通家庭的樸素和靜穆。有趣的是,故居的陳設是參照一張在故居封藏了一個多世紀的舊玻璃底片來布置的,擺放有八仙台、几凳、睡椅等老傢具,並用屏風把廳堂和睡房隔開。此外,一側牆上還懸掛著一副對聯,上寫“幽芳淡冶仙為侶,傲骨嶙峋世所稀”,這是詹天佑的故友給他的語句,也是詹天佑一生的寫照。
詹家後人徐劍海老人手繪的《詹天佑故居圖》
紀念館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是詹天佑故居,二是展覽陳列廳,三是紀念館外模擬八達嶺“人”字形鐵路的小景園區。
八達嶺人字鐵路模型小景區
時報訊(記者成小珍通訊員王崢黃國祥)詹天佑故居遺址上新建起詹天佑紀念館,館前小花園內還鋪設了兩條真正的鐵路鐵軌。記者昨日獲悉,荔灣區已向廣州市有關部門正式提出申請,擬把紀念館打造成該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館內將陳列詹天佑生平事迹並恢復故居原貌,正進行布展,計劃在春節前對市民開放。
詹天佑故居差點被拆除
經多方考證和詹天佑後人記述,詹天佑故居在荔灣區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號,詹天佑在此出生和長大。據了解,廣州荔灣一帶在清末屬廣東南海管轄。
2002年10月該區教育局在十二甫西小學舉行擴征地塊交接儀式,並宣布該小學更名為詹天佑小學。區政府進行“改麻工程”時,因十二甫小學擴建的關係,詹天佑故居也被納入拆遷紅線內。得知這一情況后,區政協委員胡文中、羅雨林、黃漢綱等提交提案,建議保留故居及鄰旁的水月宮,共同開發成詹天佑故居紀念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場所和區的旅遊景點。
詹天佑故居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洞庭街51號,建於1912年,是詹天佑任漢粵川鐵路會辦兼總工程師期間由他本人親自設計監造。故居是一棟磚木結構的西式二層樓房。其向陽的東、南、西三面環以迴廊,其中東立面迴廊採用券柱式,南、西立面則為廊廡。主入口為八字形石台階,大門、走廊均居於正中,呈內走廊布局。在上下兩層走廊的兩側各有三間大小不等的房間,樓上右前房為詹天佑的卧室。頂部為紅瓦四面坡屋面,設有閣樓和老虎窗。樓前是種植葡萄和花草的庭院。現保存完好,辟有詹天佑故居陳列。2001年06月25日,詹天佑故居作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武漢詹天佑故居陳列館
房屋佔地面積782平方米,建築面積920平方米,是一棟具有歐式風格的磚木結構二層樓房。1912年詹天佑偕全家由廣州遷到此處。在漢期間詹天佑先後任漢粵川鐵路會辦、督辦,以及交通部首任技監。掌管全國鐵道交通技術領導工作。他創立並領導多科性中華工程學會,開拓祖國現代化工程學術專業。
1916年獲香港大學法學博士學位。1919年2月他代表中國政府赴海參崴、哈爾濱出席聯合監管遠東鐵路會議,為維護國家利益,他爭鋒相對,據理力爭,取得了中國武力護路的權利,粉碎了日本以武力護路進而侵佔中國領土的陰謀。會議期間,因日夜操勞,腹疾複發,於4月18日請假離開哈爾濱,20日回到漢口,21日入漢口仁濟醫院,24日因腹疾嚴重,導致心力衰竭,在漢口病逝,終年五十九歲。
為弘揚祖國科技事業,激發後人愛國精神,1992年武漢市人民政府將該建築內居民遷出並進行維修,恢復原貌。1993年元月建立詹天佑故居陳列館,同年4月26日正式對外開放。1995年列為武漢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十餘年來,共接待中小學生,海內外觀眾10餘萬人次。
詹天佑故居陳列分原狀陳列和輔助陳列。原狀陳列主要恢復了詹天佑一樓工作室,以再現當年詹天佑在此工作和學習的情況。(二樓詹氏夫婦及其子女住房復原工作正在籌備之中)。一樓輔助陳列題為“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共四部分:第一部分:幼年留學美國,介紹詹天佑青少年時期刻苦學習的經歷。
第二部分:獻身鐵路。展示清朝末年,詹天佑主持修築中國人自力創辦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和修築商辦川漢、粵漢鐵路主要的業績。
第三部分:振興科學技術。反映詹天佑培養青年工程技術人員開展學術研究和主持全國交通技術工作的突出成就。
第四部分:竭力護路衛國。記述詹天佑為維護國家主權,奮鬥至生命最後一刻的事迹,以及政府和人民對他的緬懷之情。
詹天佑故居現有文物藏品43件﹝套﹞。其中有詹天佑出國留學時使用的木箱,修築鐵路時用的計算尺,工作學慣用的英漢大詞典及詹天佑親筆題字送給其子的照片等。
詹天佑(1861-1919)享年五十八歲,號眷誠,字達朝,廣東南海人,祖籍江西婺源,是中國首位鐵路工程師,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之稱。
詹天佑1861年出生於一個普通茶商家庭。少年時的詹天佑對機器十分感興趣,常和鄰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種機器模型。
1872年,年僅十二歲的詹天佑到香港報考清政府籌辦的“幼童出洋預習班”。考取后,父親在一張寫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證明書上畫了押。
1877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紐海文中學業。同年五月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專攻鐵路工程。在大學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學習,以突出成績在畢業考試中名列第一。
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國的中國留學生中,獲得學位的只有兩人,詹天佑便是其中的一個。回國后,詹天佑懷著滿腔的熱忱,準備把所學本領貢獻給祖國的鐵路事業。
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艦“揚武”號擔任駕駛官,指揮操練。
1888年,終於轉入了中國鐵路公司,擔任工程師,這正是他獻身中國鐵路事業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