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東區第一中學

揭東區第一中學

揭東一中是一所區級重點中學,創辦於1996年9月,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題寫校名。2003年11月被評為省一級學校,2010年12月評為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學校位於區所在地中心片區,佔地面積近1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7萬多平方米,校舍建設總投資近2億元。有辦公樓等21幢大型建築物;有多媒體電教室等多種功能室,有校園網路。學校教學區、運動區和生活區“三區”分開,場地寬闊。現有教學班63個,學生數3906人,教職工271人,高級職稱教師69人,區級以上名師5人,省特級教師2人。校長為張銳軍。

創辦歷史


揭東區第一中學
揭東區第一中學
揭東區第一中學創辦於1996年,2010年正式成為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中(現民間排名粵東第七,揭陽第三,僅次於普寧第二中學揭陽第一中學),至2009年共有教學班61個,每班均配備多媒體教學系統,在校生5106人。自2002年6月評為揭陽市一級學校以來,在區委、區政府和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依法治校,深化教學改革,落實素質教育,辦學效益良好。1999—2002年連續四年被評為縣“教育工作先進單位”,1998—2000年被評為揭陽市“文明學校”,1999年被評為市“十佳校園”、“文明單位”,省“貫徹體衛兩個《條例》先進單位”;2000年被評為市“綠色學校”、省“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單位”、國家“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施行辦法》先進單位;2001年被評為被評為“廣東省綠色學校” 、揭陽市先進集體;2002年被教育部授予“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稱號,被評為揭陽市“優秀安全文明小區”,“寄宿制管理,開放式教育”學校管理模式獲廣東省教育管理“吳漢良”獎。2007年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2008年評為“廣東省依法治校示範校”,2009年以優秀等級通過了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的教學評估。2010年評為“廣東省安全文明校園”,2011年評為“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特色學校”,2012年評為“揭東區校園文化建設先進單位”。

師德建設


重視師德建設,培養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的教師隊伍。揭東一中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全面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狠抓領導班子建設和制度建設,強化教職工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培訓,堅持坐班制度。學校班子成員廉潔自律,勤政務實;教師愛崗敬業,無私奉獻。1999年以來,有15位教師被評為省、市、“優秀教師”,學校被評為區“師德建設先進單位”和“廣東省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單位”,在全區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了示範作用。

德育管理


加強德育管理,形成優良校風。揭東一中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完善德育網路,溝通家校聯繫,與派出所、司法局、檢察院實行群防群治,致力創建安全文明校園;加強學生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校沒有治安責任事故,師生沒有違法犯罪行為,深受群眾好評。連年來,揭東一中被評為區“安全文明校園優秀單位”,100多名學生評為區、市“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和“優秀共青團員”,其中三人評為省級“三好學生”;學校團委會被評為市“先進團組織”,黨支部被評為區“先進基層黨組織”。

教學改革


揭東區第一中學
揭東區第一中學
深化教學改革,教學質量逐年提高。揭東一中按國家教學大綱要求,加強課程管理,深化教學改革,教學質量穩步上升,高中會考及格率達99.8%,1998年至2002年高考,學校有1745名學生考上省線,其中有350名學生被全國重點大學錄取,2001年吳曉亮、2002年孿生姐妹江丹鳳、江雙鳳被北京大學錄取,2001年應屆生上線率78%,2002年應屆生上線率81%,均列揭陽市重點中學第一名,學校連續三年獲市“高考成績優異獎”;2009年高考本科上線人數突破1000人;2013年高考上線率99.02%,列全市重點中學第二名,其中上一批線297人,上本科線1283人;應屆生上一批線率達22.37%,列全市重點中學第三名,上本科線率82.40%,列全市重點中學第二名(僅次於市一中);考生許澤帆、黃漫玉以文化總分640分並列全區文科第一名,謝博遠以文化總分639分列全區文科第二名,均進入全市文科前20名;
三年來有98位學生獲得國家級和省級學科競賽一、二等獎,《廣東教育》(2002年第1期)、《揭陽教育》(2000年第1期)、《揭陽日報》和揭陽、揭東電視台對揭東一中的辦學事迹作了報道。學校有五個教改項目獲得獎勵,其中國家級教改試驗項目“學堂·主人·訓練”獲省教育科學成果獎“黃華獎”三等獎;廣東省“百千萬人才工程”專項課題“中學語文‘導·放·練’三課型單元教學法研究”2002年5月通過了省、市專家組的鑒定;省級教改課題“信息化條件下中學生能力培養研究與實驗”正式啟動;“中學語文探究性學習研究”被確認為揭陽市普教科研“十五”規劃立項重點課題。
增收節支,加大資金投入,優化育人環境,保持學校可持續發展。近三年來,揭東一中投入資金近1000萬元,按照省一級學校的評估標準,擴建宿舍和食堂,建設多媒體教室、控制平台和軟體製作室,安裝閉路電視監控系統,充實教學設施;開展創建“綠色學校”活動,綠化、美化校園環境,學校綠化覆蓋率達到62%。學校被評為縣“美麗校園”、市“十佳校園”、“綠色學校”。最近又被省委宣傳部、教育廳、環保局聯合評為“廣東省綠色學校”。

辦學特色


揭東區第一中學
揭東區第一中學
辦學特色和效益。揭東一中堅持以“寄宿制管理、開放式教育”為辦學模式,形成“全面管理”、“全員管理”和“全程管理”的“三全”管理特色,取得顯著成績。2002年“寄宿制管理、開放式教育”教育管理模式獲廣東省教育管理“吳漢良”獎三等獎。學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事業各率均達到99.8%以上。學校三年來評為縣“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市“文明學校”、“文明單位”,市、省“落實體衛兩個《條例》先進單位”;2000年被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評為“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施行辦法》先進單位”。2002年被教育部授予“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稱號。
在成績面前,揭東一中將一如既往,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全面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落實“十六大”精神,與時俱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擴大辦學規模、優化育人環境、加大經費投入、完善教育管理、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效益。

人才培養


十六年來學校共為全國高等院校培養輸送了13200多名優秀學生,其中有7名考生先後考進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近幾年,學校高考上線率居全市第一位,多次榮獲“揭陽市高考成績優異獎”,三十多次獲市級以上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表彰。
目前,學校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學生、教師、學校的可持續發展為追求目標,“以人為本,科學管理,和諧發展,追求超越”為辦學理念,以“勤奮,求實,立德,創新”為校訓,進一步優化辦學條件,打造高品位校園文化,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鞏固國家級示範性高中的辦學成果,提升辦學水平,為達到“揭東第一,揭陽一流,粵東名校”的目標而奮鬥。

未來招生問題


區域調整后 市區4所高中3年內仍按原招生
2013年3月27日,記者從揭陽市教育局獲悉,由於我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市區普通高中學校優質學位出現分佈不均的問題,為保障考生利益,市教育局日前出台方案,對揭東一中、揭東二中東山中學揭陽三中招生範圍作出明確規劃,要求按2012年招生範圍實施。
揭陽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后,為確保招生工作平穩順利實施,市教育局日前明確揭東一中、揭東二中、東山中學、揭陽三中招生範圍,要求按2012年招生範圍實施,具體意見為:藍城區(除磐東街道)、空港區的地都鎮、登崗鎮、炮台鎮所屬中學的考生可報考揭東一中和揭東二中;藍城區磐東街道所屬中學的考生可報考東山中學;榕城區東陽、東升、東興街道所屬中學的考生可報考揭陽三中。
在招生錄取工作上,揭東一中、揭東二中、東山中學、揭陽三中的新生錄取工作由所屬區招生辦負責。各有關區招生辦根據考生志願、中考成績及高中學校招生計劃確定所屬高中學校的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揭東一中、揭東二中的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由揭東區招生辦劃定;東山中學的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由榕城區招生辦劃定;揭陽三中的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由藍城區招生辦劃定。劃定的分數線由錄取學校所屬區招委會報請市招委會公布。
方案指出,屆時,各有關區招生辦應將新生錄取名單報給生源所屬區招生辦,由生源所屬區招生辦通知被錄取考生按規定時間到錄取學校註冊。揭東一中、揭東二中、東山中學、揭陽三中錄取人數分別計入生源區的高中階段招生任務數,三年後高考上線人數分別計入輸送生源區。
本方案從2013年至2015年實施,從2016年開始,市區各區高考、中考招生考試工作由各區自行負責。
今年市區高考、中考考場設置方案出台
為確保我市高考、中考各項工作順利實施,市教育局日前出台方案,對區劃調整後市區高考、中考考場設置提出具體意見。
方案指出,由於區劃調整后藍城區沒有高考考場,空港區只有新華中學考場,市區其餘考場都集中在揭東區、榕城區。為確保高考組考工作順利實施,方案提出具體意見:揭東區招生辦負責轄屬考場設置及管理,藍城區的龍尾、白塔、桂嶺霖磐月城各鎮及空港區地都鎮轄屬中學考生就近安排在揭東區考場參加考試,由揭東區招生辦統籌安排;榕城區招生辦負責轄屬考場設置及管理,揭陽三中(藍城區)、漁湖中學(空港區)的考生就近安排在榕城區考場參加考試,由榕城區招生辦統籌安排;空港區招生辦負責轄屬考場設置及管理。
方案指出,高考其他工作由生源所屬區招生辦負責,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考試工作參照普通高考考試工作辦法實施。
中考考場設置及管理上,方案明確,由於區劃調整后,各區轄屬考場仍然能夠滿足區域內中考考生參加考試,因此中考考場的設置及管理由各區招生辦負責。

學校地址


地址:廣東省揭陽市揭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