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社

萍社

次年(1908)冬天,移師泥城橋(今西藏路橋)堍下的“新世界”遊樂場張燈懸謎。直至民國六年(1917)“大世界”遊樂場落成,老闆黃楚九禮聘孫玉聲為《大世界報》主編,“萍社”活動的中心便改在“大世界”內。繼“萍社”后,上海愛謎人士又組建了“大中虎社”、《金剛鑽報》同人謎社、“斑斕社”等謎社,活動大多假公園、會所、酒樓等地。

目錄

正文


早期著名民間燈謎組織。
清末民初,上海產生了一個名震遐邇的燈謎社團“萍社”,它創建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社名取謎人“行蹤萍合”之意,由老報人、小說家孫玉聲與“南社”詩人與名編輯王均卿發起,先後參加者有近百人,多為新聞界、教育界、文藝界人士,如詞人況蕙風,詩人姚滌源、陳逸石、陸律西、朱覺廠、徐行素、蔣山佣、王毓生等,報人薛寒梅、謝不敏,教育家賈粟香,詩人兼學者陸澹安,等等。其中謝不敏、蔣山佣、王毓生、陸澹安、徐行素五人尤擅猜制,被譽為“萍社五虎將”。
起初,“萍社”假座二馬路(今九江路)小花園附近的“文明雅園”茶園聚會。次年(1908)冬天,移師泥城橋(今西藏路橋)堍下的“新世界”遊樂場張燈懸謎。社員除了舉行雅集(內部會猜)外,還每月向遊客公開舉行一次謎會,並擬訂了一條饒有趣味的規定:每月望日(農曆十五)皓月升空之時才懸謎迎客,若遇天時陰雨無月則謎會作罷。燈月映輝,夜遊猜謎,吸引了眾多的市民。後來因故轉至四馬路(今福州路)湖北路口的“綉雲天”(后易名“神仙世界”)遊樂場活動,還夾雜征聯、詩鐘(一種詠物、嵌字的詩句遊藝)等內容。直至民國六年(1917)“大世界”遊樂場落成,老闆黃楚九禮聘孫玉聲為《大世界報》主編,“萍社”活動的中心便改在“大世界”內。於是每天舉行謎會,猜謎者“源源而來,日無虛夕”。孫玉聲將當日所懸的燈謎,翌日選登在《大世界報》的《文虎台》(燈謎又名文虎)專欄里,把燈謎炒得越發紅火起來。“萍社”前後一共活動了9個年頭,大約在1924年便萍飄而散了。社員們眾多的謎作,曾被王文濡編進《春謎大觀》,交由進步書局出版。
繼“萍社”后,上海愛謎人士又組建了“大中虎社”、《金剛鑽報》同人謎社、“斑斕社”等謎社,活動大多假公園、會所、酒樓等地。據陸澹安民國二十六年(1937)元宵日記記載:“……午後至豫園散步,見青蓮室箋扇店方懸文虎,見獵心喜,即往猜射,徘徊兩時,共射得三十餘條。”可見當時燈謎活動普及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