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村

雲南省牟定縣安樂鄉轄村

太極村位於雲南省楚雄牟定縣安樂鄉,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2.40公里,國土面積24.36平方公里,海拔1870.00米,年平均氣溫15.20℃,年降水量795.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蠶豆等農作物。有耕地2877.00畝,其中人均耕地1.25畝;有林地15346.00畝。全村轄19個村民小組,有農戶654戶,有鄉村人口2346人,其中農業人口2301人,勞動力134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846人。2012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301.4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90.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第三產業為主。

簡介


該行政村隸屬牟定縣安樂鄉,地處安樂鄉北邊,距安樂鄉政府所在地3.6公里,到鄉政府道路為土路,交通不 方便,距牟定縣城38公里。東鄰新田村委會,南鄰貓街村委會,西鄰蟠貓鄉,北鄰戌街鄉。轄9個自然村19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602戶,有鄉村人口2347人,其中農業人口2311人,勞動力136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997人。
全村國土面積24.36平方公里,海拔1870米,年平均氣溫15.2℃,年降水量853毫米,適合種植糧食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2877畝,人均耕地1.24畝,林地15346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66.6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93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877.00畝(其中:田2557.00畝,地320.00畝),人均耕地1.25畝,主要種植水稻、蠶豆等作物;擁有林地15346.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7.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2畝,主要種植梨、柿子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1245.00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1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301.4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59.09萬元,畜牧業收入553.07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573頭,肉牛59頭,肉羊220頭);林業收入118.16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56.34萬元,工資性收入38.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9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第三產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8.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17人,在省內務工473人,到省外務工44人。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8個,黨員總數70人,黨員中男黨員51人,女黨員19人。團員78人。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0,中學生就讀到安樂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0.20公里,距離中學3.0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74人,中學生67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2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59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387.88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38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1.20萬元,有固定資產69.3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6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54戶,共鄉村人口2346人,其中男性1166人,女性1115人。其中農業人口2301人,勞動力1348人。
到2012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0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17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00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種業、畜牧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2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24.50萬元,該村正在發展黑山羊、水稻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種種業、畜牧業產業。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2年底,全村有599戶通自來水,有12戶飲用井水,有595戶通電,有96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91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9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92戶。
該進村道路為土路;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2.4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4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1758.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16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1畝。
該村到2012年底,有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8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農田水利基礎實施薄弱,沒有小二型水庫,現有壩塘多成病態,因無資金修復不能做到旱澇保收;2、公路建設交通不暢,導致本地群眾農副產品及地方資源不能輸出,農用物資急需環節不能運入。3、村委會陣地建設及醫療衛生等條件差,給群眾帶來不便和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太極村、長石板、新房子三村發展蔬菜種植,納吉村、羅武村、起家村牛、羊養殖,陳家村仔豬養殖,力爭2011年畜牧業收入比例佔總收入的40%。2、發展勞務經濟,加強剩餘勞動力科技培訓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