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公園
淮海公園
淮海公園,位於上海市淮海中路177號,園呈“J”形,東為普安路,南至太倉路,西鄰南市區體育館和嵩山消防隊,北臨淮海中路。
淮海公園於1958年7月1日對外開放,定名為淮海公園。1997年盧灣區人民政府對公園進行改造,2009年進行再次改建。公園面積約25000平方米。全園觀賞植物多達120多種,木本植物總量4萬餘株,綠地率近70%。公園以供遊人娛樂休憩為主,並有舉辦各類展覽、演出等小型活動。2003年被評為上海市三星級公園。
公園一角
在1956年8月召開的上海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人民代表提出了將八仙橋公墓改為公園的議案,同年12月12日,第二十七次市長辦公會議作出決定,並由市人民委員會發出滬會廳議字第5740號通知以市建設委員會為主,召集民政局、園林管理處、外事處等有關部門具體研究籌建公園事宜。建園前遷墓工作於1957年6月登報公告,同年10月~1958年2月6日將全部墳墓遷至青浦縣吉安公墓。
當時八仙橋公墓面積為3.53萬平方米,原定全部土地改建為公園,后以邑廟區(區境在今南市區西部,盧灣區東部)尚無體育場,經市人民委員會1958年1月8日批准,將其中2.67萬平方米土地撥給市園林管理處闢建公園,8600平方米土地撥給邑廟區體育運動委員會建體育場。
公園建設由市園林管理處設計科陳麗芳負責規劃及綠化設計,市園林管理處綠化工程隊負責施工。建園工程於1958年3月17日開始,同年6月20日竣工,7月1日對外開放,基本建設投資額為16.74萬元。公園在籌建時名嵩山公園,建成后定名為淮海公園。
1970年開始在園內構築地下防空工事,道路、下水道、綠化等損壞嚴重,以後雖經數次局部維修,但並未能改變公園基礎設施破舊、園林景觀差的狀況。到1989年,市人民政府撥款進行改建,由上海市園林設計院張永來負責規劃及設計。從公園面積小、遊人密度高的特點出發,改建后的道路地坪面積的比例,比一般公園大。
北部為開放式前庭區,是以水景、樹景、燈景見長的富有時代氣息的綠化空間。南部為中央花園區、草坪區、山林區和遊樂服務區。中央花園區內有竹、楓、桔、山茶、玉蘭、紫薇、桂花、臘梅等專類花園;山林區中高達4米的蜿蜒山丘上香樟、石楠、烏桕、櫻花、杜鵑等層巒疊翠;西南隅的遊樂服務區內設兒童遊樂場、七重天娛樂總匯等;3600平方米的常綠草坪清靈明快,空透的柵欄將公園景色和自然氣息流通到周圍環境之中。全園觀賞植物多達120多種,木本植物總量4萬餘株,綠地率近70%。
假山 位於園東南部,緊靠普安路,南北長125米左右,東西寬25米左右,佔地3100多平方米。山體是在防空洞上覆土疊石而成,有南北兩個小山丘。北丘佔地約2600平方米,山上樹蔭下設置幾處小平台,上有石桌、石凳,山中幾條小路旁的黃石塊側石,亦可作坐凳用。南部山丘佔地約500平方米,上有木結構草亭一隻。
長廊 位於公園中部,為半廊,南空北實,混凝土結構,平頂,面積共89平方米。廊呈“Z”字形,分東西兩廊,中間以花牆和月洞門相聯。廊南面有坐凳,供遊人休息,廊北面為閱報及宣傳畫欄。廊之南為大草坪,廊北為樹叢,長廊在此處兼起分景作用。廊外樹林中設有石桌、石凳。
迴廊 位於公園西北部,呈“凹”形。混凝土結構,平頂,兩邊為廊柱,面積55平方米。廊四周長滿紫藤,夏日綠蔭濃蔽,涼爽宜人。
• 兒童樂園
• 位於園西南部,面積895平方米,園中設有鞦韆、滑梯、蹺蹺板、爬桿、電動車和長頸鹿形的充氣彈跳設施。
• 多功能茶室
• 位於公園中部靠西邊,為兩層鋼筋混凝土建築,面積579平方米。此處除作茶室外,還可以作舞廳及舉辦其他小型活動。
淮海公園
2012年3月17日上午,當天是愛爾蘭的聖帕特里克日,也是愛爾蘭的國慶日,第五屆上海愛爾蘭周在淮海公園舉行。旅居上海的愛爾蘭人和上海市民遊客攜手聯歡,來自愛爾蘭和上海兩地的樂隊帶來了經典歌曲表演;凱爾特風暴舞團帶來了激情踢踏舞;愛爾蘭家庭社區的孩子們也帶來了歌曲。
2013年3月16日愛爾蘭家庭活動日在黃浦區淮海公園舉行,愛爾蘭培訓部、愛爾蘭駐滬領事館、黃浦區旅遊局的相關領導和嘉賓出席了活動開幕式。活動現場還設置了適合各個年齡層的遊戲活動,吸引了大量市民遊客互動參與。
公交:滬海線區間 滬海專線 167路 觀光巴士1路
920路 42路
軌道:軌道交通一號線黃陂南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