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作者,元末明初大文學家施耐庵故里---江蘇省興化市新垛鎮。1981年建鄉,2001年撤鄉建鎮。位於興化市境東北,東鄰大豐,南瀕海溝河,北與鹽城郊區隔河相望,總人口2.8萬,轄13個行政村,一個居民委員會,土地總面積49.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83萬畝,水陸交通較為便利,東10公里為204國道,新長鐵路擦境而過,西5公里為寧靖鹽高速公路安豐交通出口,省道332大興金公路,興化出海主水系雌港河縱貫全境。全鎮基礎設施齊全,市場繁榮,人居環境優美,集鎮建設日新月異,鎮區“四縱五橫”道路全面形成,實現了村村通硬質化公路,村村通有線電視,集鎮被命名為“泰州市新型小城鎮”。
新垛鎮
新垛鎮以工業大發展,增強經濟發展的新活力。新垛快速發展主要得益於新型工業化的加快推進,實踐證明繼續突出工業第一方略,狠抓發展第一要務,堅持科學發展不動搖,緊盯招商引資不放鬆,進一步在項目建設,培育規模企業等方面加大力度,才能不斷增強經濟持續發展的活力。一是加快園區建設,打造招商載體。做到“三個必須”:必須高標準規劃建設工業集中區,必須準確定位,必須市場化運作。二是突出產業優勢,明確招商重點。發揮傳統產業、人文資源、勞動力技術等優勢,重點在紡織、特鋼、鑄造等產業鏈上下深功夫招商,規劃好施耐庵陵園,大力對外宣傳推介,充分挖掘這一人文資源吸引多方資金來開發旅遊產業。三是優化服務環境,營造招商氛圍。政策上給予進一步的傾斜,加強軟環境建設,服務上提供全方位、全過程的優質服務,全力營造好寬鬆和諧的投資環境。四是推進務實招商,提高招商效率。優化招商隊伍,實行駐點招商,委託招商,以商引商等辦法,廣泛開展招商活動。同時加大考核獎懲力度,圍繞重點產業,重點項目,盯注重點客商,不斷調整招商策略,推進務實招商。五是狠抓項目建設,培植規模經濟。重點培植稅源貢獻大的項目,重視培大育強規模企業,加強銀企之間的對接,引導更多的企業合作嫁接,促其增資擴產,延伸產業鏈。積極發揮骨幹企業、大工業經濟的領頭雁作用,以大項目、大投入、大調整推動工業經濟的大發展,不斷打造全鎮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新優勢。
新垛鎮
以農民大增收,促進農村發展的新跨越。加快推進以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和發展高效農業為重點的新農村建設。核心環節在農民增收,要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落腳點,堅持面向市場,推進農業產業化,拓寬農民致富渠道。一是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加快農業種養適銷對路的經濟作物的結構調整,推廣優質良種,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引導無害化生產,大力發展水產品
特種養殖項目,推廣科學養殖模式,努力提高養殖效益。二是推進農業項目建設。抓住新農村建設契機,積極上爭農業項目,做好項目的包裝,爭取國家鼓勵創新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通過重點扶持,發展鋼質結構大棚,培植規模農業。三是繼續加大以勞務輸出為主的訂單培訓、委託培訓、定向培訓力度。進一步加強以成人教育中心為主陣地的建設,配強師資,增加教學設施,大力搞好勞動力轉移培訓,培育現代新型農民。提高勞務輸出的組織化程度,不斷開拓勞務輸出的新途徑。四是積極推進以鎮關村為主的村莊環境綜合整治。立足先規劃后實施,力爭三年內使全鎮村莊環境有明顯改善。
以社會大和諧,構建持續發展的新局面。在加快經濟建設步伐的同時,堅持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路子。注重科學規劃,科學規劃是科學發展的第一步,要及早調整產業結構,建設項目的布局,鎮村建設的模式,人居條件的改善。在新農村建設中,努力提高科學發展水平的工作依據,注重保護環境和耕地,既要考慮當前發展的需要,又要考慮未來發展的需求,落實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強化
土地集約利用,推動工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集鎮集中,切實保護好生態環境,狠抓節能減排,堅決杜絕污染企業。注重改善民生,加快通村公路建設步伐,改造危橋,加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認真做好扶貧幫困工作,使農村低保應保盡保,進一步提高補助標準,積極實施農村養老保險和新型合作醫療保險等農村新“5+1”實事,發展、管理好農村飲用水衛生等公益設施,讓老百姓真正得到發展帶來的實惠。注重加強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開展好文明村鎮創建活動,積極完善社會“大調解、大防控”體系,切實抓好安全生產的監督和管理,維護社會穩定,努力構建和諧新垛。
新垛鎮
張高村由張家尖、西高庄合併而成,全村有13個村民小組,2503人,耕地面積2533畝,2006年人均純收入4360元。張家尖自然村位於新垛鎮東北,陸路距長約6.5公里,水路距長約7公里,由高家舍、董家垛、張家尖3個自然村舍10個村民小組組成。1958年建張尖大隊,1983年體改時更名為張尖村。北瀕興鹽界河與鹽都縣大岡鎮抬頭村隔河相望,東與東高分界,南與西高接壤,西與曹家自然村毗鄰,水陸交通便捷,
興化市出海主水系雌港河穿境而過,全村自來水、電力設施配套,程式控制電話、有線電視普及,農業基礎設施完善,小型集貿市場繁榮興旺,工業項目有煤球、制香、釀酒、糧食加工、食品加工、軋花、織布、針織等,此外該村有150餘戶常年有人在外“操商”。
朱彭三庄村由朱彭、幸福、水產三個自然村於2001年合併而成,全村有11個村民小組,1648人,耕地面積305公頃。2006年人均純收入4800元。朱彭自然村:位於鎮東北部,由62年下放的東朱大隊、彭家大隊於65年合併為朱彭大隊而成,該自然村由主幹河公路穿境而過,東至大營鎮陣營村分界,南至洋子港河畔,西至幸福村隔河相望,北至徐高村毗鄰,多數村民在忙時在家種田,閑時外出“操商”。幸福自然村:位於鎮東北部,由62年下放的西朱大隊、戎家舍大隊於65年合併為幸福大隊而成,該自然村擁抱洋子港河畔公路穿境而過,東與朱彭村毗鄰,南與施家橋交界,西與荷花港村接壤,北與李施村相連,多數村民常年發展母豬生產,部分村民在外是能人、老闆。水產自然村:位於鎮東北部,1960年由大營公社劃分遷至而成,東與大營鎮陣營村隔河相望,南至洋子港公路河畔,西北部與朱彭毗鄰,多數村民常年從事漁業生產,部分村民外出操商。
新垛鎮
曹吉村:由曹家窯、張吉舍合併而成,全村現有二十二個村民小組,全村總人口2145人,耕地面積3304畝,2006年人均純收入3850元。曹家窯自然村:位於鎮西北部,由7個自然舍組成,相傳清初,本地曹姓在北圩興鹽河邊建窯燒窯謀生,因磚頭燒出質量好,使鄰庄鄰舍戶都到這裡購磚建房,致此因姓曹的在燒窯而得名稱曹家窯,人民公社化時稱曹家大隊,1983年改稱今名,東與張高村為鄰,南與北孫自然村毗鄰,西與張吉接壤,北有興鹽河與鹽都縣大岡鎮南窯村隔河相望,陸上有水泥硬質公路通往集鎮,村周圍有3座橋樑通往鄰村,此外該村有100多戶常年有人在外“操商”。張吉自然村:位於鎮西北邊緣,由6個自然舍組成,“土地改革”前由張家村與吉家村合併成張吉村,人民公社化時稱為張吉大隊,東與曹家村毗鄰,南與廟徐村接壤,西有四五河與老圩王道為界,北有興鹽河,現新建新岡大橋,可直通鹽城,今村有農用水泥橋6座,可通大型收割機,硬質化路面4公里與各自然舍連接,有多數能人在外操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