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九牛

青九牛

青九牛(學名:Operculina turpethum)是旋花科盒果藤屬的植物。分佈於台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廣東、雲南、廣西等地,生長於海拔500米至520米的地區,多生於山谷路旁、溪邊或灌叢陽處,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別名:紫翅藤(廣東)松筋藤、紅薯藤、軟筋藤(廣西)

形態特徵


落葉木質藤本,長3~10米。嫩時被柔毛,老時變無毛,皮灰白色,有多數白色皮孔和明顯的葉痕。單葉互生,寬卵形至圓狀卵形,長7~12厘米,寬5~10厘米,頂端驟尖,基部心形,邊全緣。總狀花序腋生;花單性異株,淡黃色,花萼、花瓣、雄蕊均6;雌花具棒狀退化雄蕊。核果熟時鮮紅色;種子半圓形,腹面內陷。花期3~4月,果期7~8月。
多年生纏繞草本。根肉質多分枝。莖圓柱狀,時而螺旋扭曲,有3-5翅,被短柔毛,幼莖有時被毛較密,老時近於無毛。葉形不一,心狀圓形、卵形、寬卵形、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葉形大的長4-14厘米,寬3.5-14厘米,葉形較小的長4-5.5厘米,寬1.2-2.5厘米,先端銳尖、漸尖或鈍,基部心形、截形或楔形,邊緣全緣或淺裂,葉面被小剛毛,老葉近無毛,背面被短柔毛,側脈6對,在葉面平或稍突起,於背面突起;葉柄長2-10厘米,有狹翅,密被短柔毛或有時近無毛。聚傘花序生於葉腋,花序梗長1.5-2厘米,通常有2朵花;苞片顯著,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紙質,長1-2.5厘米,具小短尖,兩面被短柔毛;花梗粗壯,長1.5-2厘米,與花序梗均密被短柔毛;萼片寬卵形或卵狀圓形,在外2片革質,長1.5-2厘米,外面密被短柔毛,內面無毛,在內3片稍短,近膜質,無毛,結果時萼片增大,長2.5-3厘米;花冠白色或粉紅色、紫色,寬漏斗狀,長約4厘米,無毛,外面具黃色小腺點,冠檐5裂,裂片圓;雄蕊內藏,花絲下部被短柔毛,花藥縱向扭曲;花柱內藏。蒴果扁球形,直徑約1.5厘米。種子4,卵圓狀三棱形,徑約6毫米,黑色,無毛。

生長環境


生長於疏林下或河旁、村邊灌木叢中,也有栽培。生於低海拔(500米左右)地區溪邊、山谷路旁灌叢陽處或村莊附近。

分佈範圍


產於廣西邕寧、防城、象州、金秀等縣市;分佈於廣東、湖南等省份。
產廣東(包括海南及其他沿海島嶼)、廣西西部、台灣、雲南南部。分佈於熱帶東非,馬斯克林群島,塞舌耳群島,熱帶亞洲至熱帶大洋洲及波利尼西亞,輸入大小安的列斯群島。

本種提示


本種根皮用作瀉藥,並用以洗久傷筋硬、不能伸縮;莖可用以捆紮東西。

主要價值


採集加工 全年可采,鮮用或切段曬乾備用。
性味 味微苦,性涼。
功效 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消腫止痛。
傳統應用 治風濕性關節炎、風濕痹痛、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痛、半身麻痹、陽痿、腦膜炎後遺症、跌打損傷后肌腱攣縮、抽筋、骨折、無名腫毒、乳腺炎、瘡疥。
用法用量 15~30克,水煎服,或取藥液沖酒服,或配豬骨頭燉服;外用適量,水煎洗或鮮葉搗敷。
方例 1.風濕性關節炎 青九牛(寬筋藤)15~30克,檳榔鑽(大血藤)、雙亮(桑)枝、從亮(馬尾松)節、莫翁樣(地苦)各30克,水煎服。
化學成分 藤含氨基酸、糖類。
【別名】松筋藤、寬筋藤《廣西中獸醫藥用植物》,無地根、表筋藤《南寧市藥物志》,打不死《廣西植物名錄
【來源】旋花科植物中華青牛膽Tinospora sinensis (Lour.) Merr.的莖、葉。
【形態特徵】落葉木質藤本,長3—10米。嫩時被柔毛,老時變無毛,皮灰白色,寬卵形至圓狀卵形,長7—12厘米,寬5—10厘米,頂端驟夾,基部心形,邊全緣。總狀花序腋生;花單性異株,淡黃色,6數;雌花具棒狀退化雄蕊。核果熟時鮮紅色;種子半圓形,腹面內陷。花期3—4月,果期7—8月。
【生態分佈】生於疏林下或河旁,村邊灌木叢中,也有栽培。產於廣西邕寧、防城、象州、金秀等縣市,分佈於廣東、湖南等省區。
【採集加工】全年可采,鮮用或切段曬乾備用。
【性味功能】味微苦,性涼。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消腫止痛。
【傳統應用】治風濕性關節炎,風濕痹痛,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痛,半身麻痹,陽痿,腦膜炎後遺症,跌打損傷后肌腱攣縮,抽筋,骨折,無名腫毒,乳腺炎,瘡疥。
【用法用量】15—30克,水煎服或取液酒服或配豬骨頭燉服;外用水煎洗或鮮葉搗敷。
【方例】風濕性關節炎;青九牛(寬筋藤)15—30克,檳榔鑽(大血藤),雙亮(桑)枝,從亮(馬尾松)節,莫翁樣(地芩)各30克,水煎服。
【附註】藤含氨基酸、糖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