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金壇經濟開發區

江蘇省金壇經濟開發區

徠金壇經濟開發區是於1993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級經濟開發區,開發區位於市區東側,區位優越,交通便捷,區域面積171平方公里,規劃產業面積66平方公里,現有各類企業2448家,其中工業企業2000餘家,商業企業468家,外資企業190家。

相繼獲得了“中國十大經濟活力開發區”、“中國新材料產業示範基地”、“中國新能源產業園區百強”、“江蘇省省級生態工業園區”、“江蘇省低碳經濟試點單位”等一系列殊榮,成為長三角最具吸引力的省級經濟開發區之一。

經濟情況


經濟運徠行更加穩健
2012年,開發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2.4億元,地方公共預算收入9.3億元,業務總收入751.4億元,工業銷售520億元,工商登記註冊外資4.7億美元,實際到賬外資3.1億美元,進出口6.7億美元。2011年,在全省125家省級以上開發區中排名第47位,在省級開發區中的排名第24位(2012年的排名尚未公布)。截至2012年底,開發區累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78億元,地方公共預算收入72.8億元,業務總收入3886.9億元,工業銷售2906.6億元,工商登記註冊外資28.5億美元,實際到賬外資15.8億美元,進出口57.3億美元。

產業布局


“十一五”期間,開發區主要以紡織服裝業和鹽化工產業二大資源優勢產業為主,主導產業較為單一,抗風險能力不強。“十二五”以來,通過科學布局、全力打造,強化招商,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三大新興產業逐步發展壯大。目前,區內三大新興產業產值已經佔全區規模工業企業產值的50%以上,五大產業產值已佔到規模工業企業產值的80%,實現了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五大產業集聚集約發展的良好態勢。截至2012年底,開發區已有各類企業2448餘家。全球最大的天然纖維及紡織專件製造商瑞士歐瑞康、歐洲第三大數控機床製造商德國埃瑪克由金壇金升公司收購,相繼落戶開發區,並成立註冊資本5000萬美元的卓郎紡織機械有限公司與註冊資本6000萬歐元的埃馬克(中國)機械有限公司,累計一二期項目總投資逾60億元;國內最大的輪胎生產企業中策橡膠公司投資80億元建設子午線輪胎生產線;世界500強企業美國英格索蘭、美國最大的銅管生產企業美樂公司、國內唯一的工程機械特種鋼板生產企業新加坡隆英公司、國內最大的通訊用光纖生產企業蘇州亨通,以及上市公司億晶光電、天龍光電、常寶股份、沃爾核材、嘉寓股份等均在開發區投資興業,一系列世界級著名品牌逐漸成為新時期開發區的主體經濟體。同時,一批新材料企業加速集聚,業際光電、恆方大高分子、興榮兆邦、華鋁鋁業、斯開龍包裝、科泰絕熱、金澤新材、安臣美PU材等一批重點在建項目的投產將為開發區的工業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發展規劃


2012年以來,開發區牢牢把握區鎮合一的歷史機遇,在全市市域空間發展規劃和主城區協調研究規劃的基礎上,緊扣金壇東翼城市副中心這一功能定位,實現開發區由單一工業園區向複合型工業新城轉型:一是共享新老城區服務功能。充分利用新老城區的商業配套功能,以工業製造業為主要規劃板塊,配套適當鄰里服務中心。二是嚴格產業分類集聚。按產業、規模、技術層次的不同進行恰當分類,重點突出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等規模項目集聚板塊的規劃,重視中等規模高成長性企業集聚區規劃。完善鹽化工區規劃,進一步明確化工園區的建設方向。三是完善生活性服務功能。重點發展生活性現代服務業,結合園區產業特點和產業空間合理布點,有效完善生活配套服務功能,實現先進位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互動發展。四是收縮道路綠化用地。在節約、集約的前提下,規劃布置點綴景點,做美形開發區總體規劃,統籌布局開發區城市及農村發展,重視資源保護和利用。

創新能力


開發區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手段,不斷推進知識產權保護、運用、管理工作與園區經濟發展、科技創新、運營管理緊密結合,高新產業發展迅猛、創新能力不斷提升。截至2012年,區內共有江蘇省中小型科技型企業23家,高新技術企業21家,認定高新技術產品170隻,引進領軍型創新創業人才86名。擁有院士工作站1家、博士后工作站3家、江蘇省級工程技術中心5家。近三年,累計擁有授權專利數1601件,其中授權發明專利數346件。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水平顯著提升,2012年,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值占開發區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6.8%。企業研發投入總額占企業銷售收入總額的比重達到1.25%。現有江蘇省金壇留學人員創業園1家,省級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1家,公共技術服務平台3家,建成科技企業孵化器面積14.5萬平方米。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312人。獲得中國馳名商標1項,省著名商標10項,成立各類創投、風投、科技貸款、擔保公司7家。

功能平台


按照建設“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主導的科技創新新區,現代服務業完善的金壇東翼城市副中心”的定位,開發區高起點編製發展規劃,加快基礎設施和功能配套項目建設,大力提升開發區整體承載能力。目前,園區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超過86億元,建成道路80餘公里,綠化面積超過160萬平方米。結合開發區產業特點和產業空間布局,致力於打造個性鮮明、朝氣蓬勃的國內一流品牌園區,高起點、高標準地打造兩大功能平台:一是全省三大公租房項目之一的青年公寓綜合體。青年公寓總建築面積25萬㎡,專為外地企業入駐開發區而提供的生活配套綜合體,設有藍領、白領和專家公寓,配置了超市、銀行、商場、餐飲、文體等多種生活服務功能。目前,青年公寓一期16.8萬㎡主體工程已經完工,附屬工程正在加緊施工。二是現代化標準廠房綜合體國際工業城,建築面積24萬㎡,建築容積率達到了1.2,為常武地區單體規模最大、集約節約水平較高、配套功能齊全的工業小區,主要承接科技型、創業型、前景好、效益高的中小項目,分為單、多層標準廠房以及綠化小品等。目前,國際工業城一期16萬㎡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二期8萬㎡已進入主體施工階段。同時,海關和國檢駐金壇辦事處、汽車4S城、第一中學、第五中學、金壇職教中心、第二人民醫院、蘇果超市等一大批重要功能配套項目陸續建成投運,為開發區開放型經濟的發展和承載重大項目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體制機制


開發區始終堅持“親商、安商、富商”的理念,不斷加大體制機制創新步伐,機關服務效能得到全面加強。以服務項目建設為龍頭,努力打造品牌服務,專門成立了“項目服務中心”,針對各企業、各項目的不同特點,為投資者提供從項目開工前到項目投產後全過程、人性化、個性化、貼心式的服務。為紮實推進體制創新、提高服務效能,近年來,金壇市委、市政府出台各項舉措,調整提升開發區機制體制,有效推進機制創新:一是授予同級經濟管理許可權。2012年,金壇市委、市政府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明確金壇經濟開發區管理職能的意見》(壇委發〔2012〕55號),授予開發區管委會同級經濟管理許可權。目前,相關許可權內項目審批、核准、備案直接在區內完成,環保、質監、安監、城管、工商、國稅、地稅等部門均在開發區設立對應機構與人員。二是理順開發區內部管理機制。按照“科學定位、統一規劃、優化布局、綜合開發、集約高效”的原則,著眼未來發展,激發整體活力,對開發區、堯塘鎮區域空間布局優化調整,將堯塘鎮整體納入開發區統一管理,實行“財政金融、經濟管理、組織人事、規劃建設、國土建設”要求,進一步理順開發區與堯塘鎮的內部管理機制,為發揮“區鎮合一”的最大效應奠定了基礎。明確了東城街道工作職能,為開發區集中力量做好經濟工作提供了保障。三是加強團隊建設。對開發區內設機構及職能進行了優化調整,明確了各部門員額編製,推行了雙向選擇、定員管理、競爭上崗,實現了人崗相宜,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人員流動機制。在招商局內部全員實行“一年一雙向選擇、一年一聘用、一年一淘汰”,每年堅決淘汰落選人員,從而保證在崗人員的工作動力與活力。

生態文明


開發區著眼於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大力推進園區的可持續發展。區內綠樹成蔭,空氣清新,多個園林綠化景觀節點匯成一幅生氣盎然的畫卷。積極開展綠色招商,將循環經濟和生態工業的理念貫穿在招商引資工作之中,不斷提高進區項目的環保門檻。認真推廣清潔生產,鼓勵和引導企業開展清潔生產、中水回用和節能降耗等循環經濟試點。2008年順利通過了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2010年被江蘇省環保廳、商務廳、科技廳評為江蘇省省級生態工業園,2011年被江蘇省發改委、江蘇省環保廳確定為“江蘇省低碳經濟試點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