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三子
示三子
《示三子》由宋代詩人陳師道所創作。元祐二年(1087年)詩人將分別四年的妻兒們接回到身邊,得以重新團聚,詩人於是寫下了這首真摯感人的詩篇。開頭兩句追敘見面之前約心情,出語自然,毫不作態。中間四句從見面時的印象寫到由於激動而引起的悲喜交集之情,既細膩,又曲折。這首詩純是寫情,凝練精到,表現了骨肉至情,全詩語淺情深,耐人回味,是他詩中上乘之作。
這首詩描述的主要是詩人思親、見親的全程心靈感受,言語易懂,感人至深。
首聯“去遠即相忘,歸近不可忍。”說妻兒們去遠了,相見無期,也就不那麼惦記了,而當歸期將近,會面有望,則反而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去遠”固然是記錄了詩人的實情,然而也深刻地表現了他無可奈何的失望和悲傷,詩人決非真的忘情於妻兒,而是陷於一種極度的絕望之中。“歸近”一句正說明了他對親人不可抑捺的情愫。
頷聯“兒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寫初見面的情形,因離別四年,兒女面目已不可辨認。表明了離別時間的長久,並寓有親生骨肉幾成陌路的感喟。
頸聯“喜極不得語,淚盡方一哂。”“喜極”是見面之後複雜心情的表現。久別重逢,驚喜之餘,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只是相顧無言,淚灑千行,然後破涕為笑,慶幸終於見面。此十字中,將久別相逢的感情寫得淋漓盡致,詩人抓住了悲喜苦樂的矛盾心理在一瞬間的變幻,將複雜的內心世界展現出來。
尾聯“了知不是夢,忽忽心未穩。”更深一層作結,說雖然明知不是在夢中相見,但猶恐眼前的會面只是夢境,心中仍然恍恍惚惚,不能安定。這種心理的描繪,寫得入木三分。由此可以推知:在與親人分離的四年中,詩人多少次夢見親人,然而卻是一場空歡喜,反增添了無限的愁思和悲苦,正因為失望太多,幻滅太多,所以當真的會面時,反而產生了懷疑,唯恐仍是夢中之事,深沉的思念之情便在此中曲折表現了出來。
此詩通篇造語質樸渾厚,無矯飾造作之氣,讀來惻惻感人,其原因主要在於詩人感情的真摯,語語皆從肺腑中流出,所謂至情無文,即是藝術上一種極高的境界。
元豐七年(1084年),陳師道的岳父郭概提點成都府路刑獄,陳師道因母親年老不得同去,於是忍受了與妻子兒女離別的悲痛。將近四年以後,即1087年(元祐二年),陳師道充任徐州州學教授,才將妻兒接回到徐州這首《示三子》即是作於妻兒們剛回來之時,也是非常傑出的一首。
元祐初年,蘇軾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潁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亦能作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
建中靖國元年十二月廿九(1102年1月19日)去世,年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