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9條詞條名為張劍的結果 展開

張劍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

張劍,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人物經歷


工作經歷

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系博導(2002-);教授(2000-);副教授(1995-2000);講師(1993-1995)。

教育經歷

1985-1993: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英國文學系博士。
1984-1985:南京大學外文系碩士。
1980-1984:南京大學外文系本科。

學術兼職

中國外國文學學會英語文學研究分會會長。
全國英語詩歌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外國文學學會第8-9屆理事會理事、北京外國語大學學位、學術委員會委員、河北師範大學外語學院客座教授;曾任教育部全國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評估專家、北京市高等教育職稱評定專家、精品課程評估專家、教育部考試中心全國研究生入學考試英語試題命題專家。

海外經歷

1985-1993: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英國文學系博士研究生。
2002.7-9:聯合國教科文總部(巴黎)中文科翻譯譯審。
1998.10-12: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訪問研究員。

應邀講座

2017-11-2“追尋‘物自性’:美國現代派詩歌與道家思想”,講座,對外經貿大學歐美文學研究所
2017-7-30“英美詩歌課的教與學:五大關聯”,講座,外研社全國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發展與創新研修班,黃山學院
2017-5-25-26“W.H.奧登的‘抗日戰爭’:《中國十四行詩》與其歷史背景”,講座,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師範大學
2016-5-6“大屠殺與性犯罪:二戰典型戰爭罪行的文學與文化再現”,講座,洛陽,解放軍外國語學院
2015-9-18“W.H.奧登的‘抗日戰爭’:《中國十四行詩》對戰爭與政治的理解”,講座,中國人民大學

媒體採訪

2009.4接受專訪:“詩歌精神的當代傳承:北京外國語大學學者張劍教授訪談”(《石家莊鐵道學院學報》社科版,2009年第四期)。
1999.英國報刊報道本人主持的《現代蘇格蘭詩歌》翻譯項目,並附有主持人照片:“China Hails Scots Bards”(《先鋒報》(The Herald)1998年11月30日);“Chinese Flavour for Scots Poems”(《聖安德魯斯公民》(St. Andrews Citizen)1998年12月11日)

主旨發言

2016-11-3-5“階級意識與身份分裂:評托尼·哈里森的詩歌《V》”,主旨發言,全國英語詩歌研究會第五屆年會,廊坊師範學院、北華航天工業學院
2016-7-24-29 “W. H. Auden’s Anti-Japanese War: Sonnets from China and the Politics of Sympathy”,2016 IAUPE Conference,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2015-12-5“博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挑戰與對策”,主旨發言,英美文學博士研究生論壇,北京師範大學
2015-11-28“W.H.奧登的‘抗日戰爭’:《中國十四行詩》對戰爭與政治的理解”(英文),主旨發言,中美詩歌詩學協會第四屆年會,濟南,山東師範大學

研究方向


美國詩歌、現代派詩歌、浪漫派詩歌、20世紀英國詩歌。現代派與傳統研究、當代英國詩歌研究1980-2010、浪漫主義批評史、中外文學關係研究

出版書籍

2006:【專著】《T.S.艾略特:詩歌與戲劇的解讀》外研社。
2004:【合著】《英國文學選集》外研社。
2004:【合著】《文學原理教程》外研社。
2002:【譯著】《現代蘇格蘭詩歌》外研社。
1996:【專著】《艾略特與英國浪漫主義傳統》外研社。
2013:【專著】《張劍考研英語知識運用與辭彙精要》外研社。
2014:【專著】《張劍考研閱讀理解精練100篇》外研社。
2012:【專著】《張劍考研翻譯與寫作雙向突破》外研社。
2016:【譯著】《威廉·燕卜蓀傳(第一卷):在名流中間》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論文

《British-Chinese Cultural Encounters and Negotiations: Issues of Culture and Identity in William Empson’s “China Works”》《Transcultural Encounters in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Intercultural Perspectives). Song X., Sun Y. (eds)Springer, Singapore.
《追尋“物自性”:葉維廉與道家現代主義的形成》《外國語文》,2018年第3期。
《“英語詩歌與中國讀者”:評王佐良先生的英美詩歌研究》《外國文學》,2016年第06期。
《W.H.奧登的“抗日戰爭”:《中國十四行詩》對戰爭和政治的理解》《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年04期。
《改寫歷史和神話:——評當代英國詩人卡羅爾·安·達菲的<世界之妻>》《外國文學》,《外國文學》2015年第3期。
《當代英國詩歌的多元化與族裔化傾向》《英美文學研究論叢》2015年01期。
《“旋轉在靜止中”:《四個四重奏》與T.S.艾略特對中國的認知》《外國語文》2014.12。
《<北京即興>、東方與抗議文化:解讀艾倫·金斯堡的“中國作品”》《外國文學》2014.05。
《中英文化的碰撞與協商:解讀威廉·燕卜蓀的中國經歷》《深圳大學學報》2014.01。
《威廉·燕卜蓀在北京大學:1947-1952——讀約翰·哈芬登的<燕卜蓀傳>》《國外文學》2013.11。
《威廉·燕卜蓀“中國作品”中的文化、身份與種族問題》《當代外國文學》2012.07。
《英國浪漫主義詩歌與生態批評》《外國文學》,2012.05。
《從政治詩學到多元批評:新中國60年雪萊詩歌研究的考察與分析》,《外國語文》,2011.08。
《西方文論關鍵詞他者》,《外國文學》,2011.01。
《真實與虛構:讀科爾姆·托賓的新作<布魯克林>》《外國文學動態》,2010.08。
《文學、歷史、社會:當代北愛爾蘭詩人謝默斯·希尼的政治詩學》《英美文學研究論叢》,2010.06。
《艾略特與印度:《荒原》和《四個四重奏》中的佛教、印度教思想》《外國文學》,2010.01。
《英國浪漫主義詩歌與新歷史主義批評》《外國文學評論》,2008.11。
《翻譯與表現:讀錢兆明主編<龐德與中國>》《國外文學》,2007.11。
《想象的博物館——讀吳元邁主編<20世紀外國文學史>》《外國文學》2006.07。
《當代英國詩歌的發展:1970-1990》《外國文學評論》1997.08。
《乾枯的大腦的思索:T.S.艾略特《枯叟》的拯救主題》《外國文學》1997.07。
《充滿喜劇效果的悲劇——析艾略特》《外國文學評論》1997.02。
《T.S.艾略特在西方──艾略特評論史述評》《外國文學評論》1995.05。
《艾略特與他的創作》《外國文學》,1995.05。

報刊發表

《蘇格蘭文學、民族主義與后殖民研究》《光明日報》2014.10.13。
《科學、理性與“反烏托邦”想象》《光明日報》2013.3.18。
《英國的文學與島國意識》《光明日報》2013.12.02。
《蘇格蘭、歷史傳統與文學想象》《光明日報》2014.09.15。
《惠特曼與美國內戰》《光明日報》2012.02.20。
《第一次世界大戰、浪漫幻想與殘酷現實》《光明日報》2014.08.18。
《威廉·燕卜蓀詩歌中的階級、宗教與政治意識》《中華讀書報》2014.09.03。
《商業社會、詩歌與人文教育》《中華讀書報》2013.06.19。
《童話、男性神話與女性主義》《中華讀書報》2012.03.07。
《金斯堡、<嚎叫>與抗議文化》《中華讀書報》2012.08.08。
《龐德與中國:“東方主義”和民族身份的建構》《中華讀書報》2011.03.16。
《英國文學、殖民與話語體系》《光明日報》2015.02.0712版。
《“旋轉在靜止中”:<四個四重奏>與T.S.艾略特對中國的認知》《外國語文》,2014年第06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記憶與苦難敘事》《光明日報》(2015年05月16日12版)。
《美國警察、牛仔傳奇與槍支文化》《光明日報》(2015年05月30日12版)。
《龐德、斯奈德與20世紀中美文學關係》《光明日報》(2015年08月08日12版)。
《第二次世界大戰70周年:記憶與失憶》《光明日報》,2015年8月29日。
《從“大熔爐”到“沙拉碗”------英國的移民與多元文化社會》《光明日報》(2015年09月19日12版)。
《英國文學與英式幽默》《光明日報》(2012年01月16日09版)。
《倫敦塔和英國君主立憲》《光明日報》(2015年12月12日12版)。
《對話莎士比亞:大衛·格雷格的<鄧西嫩>》《光明日報》(2016年05月21日12版)。
《大屠殺與性犯罪:二戰典型戰爭罪行的文學與文化再現》《中華讀書報》(2016年06月01日19版)。
《艾略特對莎翁的“挪用”》《光明日報》(2016年07月23日12版)。
《英國的脫歐、社會分裂與底層文學》《光明日報》(2017年08月23日13版)。
《從文明隔閡到文明交流互鑒》《光明日報》(2017年11月15日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