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中國農民豐收節的結果 展開
- 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批複設立的節日
- 中國郵政發行的紀念郵票
中國農民豐收節
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批複設立的節日
中國農民豐收節,於2018年設立(國函〔2018〕80號),節日時間為每年“秋分”。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將極大調動起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可以展示農村改革發展的巨大成就。
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批複自2018年起,將每年秋分日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具體工作由農業農村部商有關部門組織實施。這個節日的設立,是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由國務院批複同意的。這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
設立一個節日,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專門審議,這是不多見的,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對廣大農民的深切關懷,是一件具有歷史意義的大事,是一件蘊涵人民情懷的好事。第一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日期為公曆2018年9月23日,農曆戊戌年八月十四。2018年12月20日,當選為2018年度十大新詞語。
2019年9月23日是秋分日,中國迎來第二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通過中央電視台農業農村頻道,向全國廣大農民和工作在“三農”一線的同志們表示誠摯的問候。
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正式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推廣大使”,袁隆平、申紀蘭、馮鞏、海霞、馮驥才、李子柒等6人受聘擔任首批推廣大使。
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第七條 國家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鄉村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繁榮發展鄉村文化。每年農曆秋分日為中國農民豐收節。
3張
中國農民豐收節
農民是中國人口的最大多數,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礎,廣大農民在革命、建設、改革等各個歷史時期都做出了重大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中央決定,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順應了新時代的新要求、新期待,將極大調動起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匯聚起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磅礴力量。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的改革是從農村發端,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可以展示農村改革發展的巨大成就,展示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增強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業強國的決心和信心。
2018年6月21日,國新辦就“中國農民豐收節”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表示,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批複,自2018年起,將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
中國農民豐收節
一是農事節慶有傳統。中國古代就有慶五穀豐登、盼國泰民安的傳統。通過舉辦民俗表演、技能比賽、品嘗美食等活動,大家一起分享豐收的喜悅。目前有13個少數民族有慶祝豐收的節日,這為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積累了經驗。
二是各地有探索。這些年,很多地方根據節慶特點和假日節點,舉辦了具有當地特色、主題鮮明、和農事有關的節慶活動,也形成了一批民俗活動、觀花賞景、採摘體驗、農業嘉年華等知名品牌,很多朋友肯定都參加過,這也為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探索了路子。
三是市場有需求。現在人均GDP已經接近9000美元,休閑觀光大眾化正成為常態,廣大市民也有回歸鄉村,參與農事體驗、品味農村情調的需求和田園夢想,這為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提供了廣闊市場空間。
四是發展有基礎。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農業連年豐收,農民持續增收,糧食生產能力已經連續5年穩定在12000億斤水平,農業現代化在加快推進,綠色發展、農村改革、結構調整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特別是脫貧攻堅和農民增收,可以說有巨大變化,農村社會保持長期穩定。這些都為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奠定了堅實基礎。
2018年8月23日,“中國農民豐收節”官方網站正式上線運行。微信公眾號將同步上線運行。
2020年,為進一步發動社會各界廣泛參與中國農民豐收節,提升節日影響力、凝聚力、號召力,推進成風化俗,引導帶動城鄉同慶豐收、共迎小康,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決定從相關領域聘請一批傑出代表,參與豐收節民俗、文化、科技、旅遊等公益宣傳活動,承擔在各自領域的公益推廣義務。“推廣大使”需具有積極向上的公眾形象,有較強的社會影響力和號召力,在各自領域取得突出成就。
“推廣大使”採取分批聘任的方式,分為“國家推廣大使”“民俗推廣大使”“社會推廣大使”“鄉村推廣大使”“媒體推廣大使”“網路推廣大使”等不同類別,由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頒發聘書。
首批推廣大使為:袁隆平、申紀蘭、馮鞏、海霞、馮驥才、李子柒。
2018年6月21日,國務院關於同意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批複發布,同意自2018年起,將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具體工作由農業農村部商有關部門組織實施。
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農業農村部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國務院批複要求,會同有關部門,精心組織,加強指導,秉承“慶祝豐收、弘揚文化、振興鄉村”的宗旨,遵循“務實、開放、共享、簡約”的原則,堅持農民主體、政府引導,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開展喜聞樂見的活動,展示科技強農新成果、產業發展新成就、鄉村振興新面貌。
“中國農民豐收節”是一個全國性的廣大農民參與的節日。這個節日一定是很隆重的、很豐富的,在全國層面也會舉辦一些活動,但更多的是在地方,發揮地方的創造性。各個地方有自己的農事特點,無論是農耕生產方式還是農產品品類,都有自己的特點。不會全國統一搞很多的規定動作,主要讓各個地方、讓廣大農民來創造。
農業農村部會牽頭組成一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進行頂層設計,同時發揮地方創造。相信各地方的活動會各有特色、異彩紛呈。
首先,要堅持因地制宜辦節日。鼓勵各地從實際出發,結合當地的民俗文化、農時農事,組織開展好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做到天南地北、精彩紛呈。突出地方特色,不搞千篇一律。我剛才講,不會搞全國統一的規定動作,而是讓地方去創造。
二是堅持節儉熱烈辦節日。鄉村風情不在奢華,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既要有節日的儀式感,又要避免鋪張浪費,要形成上下聯動、多地呼應、節儉樸素、歡慶熱烈的全國性節日氛圍。我相信農民辦節,節儉,而且一定會很熱鬧。
三是堅持農民主體辦節日。農民是豐收節的主體,農民廣泛參與是關鍵,這是億萬農民的節日。所以,我們支持鼓勵農民開展與生產生活生態相關的豐富多彩的活動,讓農民成為節日的主角,農民的節日農民樂。
四是堅持開放搞活辦節日。“中國農民豐收節”是綜合性的節日,既是農民的節日,也向其他社會群體開放。所以,要用開放思維辦節日,組織開展億萬農民慶豐收、成果展示曬豐收、社會各界話豐收、全民參與享豐收、電商促銷助豐收等各具特色的活動,還要舉辦各種優秀的農耕文化活動,讓全社會、全民都感受到豐收的快樂。
3張
中國農民豐收節
眾所周知,秋分是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六個節氣,恰好是從“立秋”到“霜降”這90天的一半。秋分時節,風和日麗,丹桂飄香,蟹肥菊黃,正是一派瓜果飄香谷滿倉的豐收景象。傳統意義上,秋分既是秋收冬藏的終點,更是春耕夏種的起點,正如中國華北地區的一句農諺所言及的:“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因而,國家將每年的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既是對傳統“二十四節氣”這種古人智慧結晶的致敬與傳承,同時更加體現了當代中國人知曉自然更替,順應自然規律和適應可持續的生態發展觀。
“農民豐收節”的設立,不僅具有當代意義,其文化傳承意味更加濃厚。一方面,對於有著數千年農業文明的古老中國而言,這個節日的設立極具一種儀式感:春種秋收,春華秋實,一年的辛勤耕耘,金秋時節碩果累累,最能體現出豐收的喜悅。同時更是當代人準確把握住時節規律,用現代思維點綴傳統文明的一種上佳表現,將每年的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節氣時令“搖身一變”,成了具有鮮活現代感的重要節日,這從某種程度上,恰是傳統文化有機融入現代生活的一種契機與自然而然。
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批複,自2018年起,將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這個節日的設立,是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由國務院批複同意的。這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設立一個節日,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專門審議,這是不多見的,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對廣大農民的深切關懷,是一件具有歷史意義的大事,是一件蘊涵人民情懷的好事。
中國農民豐收節[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批複設立的節日]
二是有利於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給農民一個專屬的節日,通過舉辦一系列的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農耕文化、民俗文化活動,可以豐富廣大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展示新時代新農民的精神風貌,這順應了億萬農民的期待,滿足了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三是有利於傳承弘揚中華農耕文明和優秀文化傳統。在工業化、城鎮化加快推進的過程中,人們對傳統農耕文化的記憶正在淡化,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樹立一個鮮明的文化符號並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可以讓人們以節為媒,釋放情感、傳承文化、尋找歸屬,可以匯聚人民對那座山、那片水、那塊田的情感寄託,從而享受農耕文化的精神熏陶。所以,設立這個節日,無論從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還是從社會進步上,都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農民豐收節”不是一般的節日,既是億萬農民慶祝豐收、享受豐收的節日,也是祈願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的國家意志的體現。從歷史脈絡看,千百年來的農耕社會孕育出多姿多彩的農耕文化,上至帝王祭祀社稷,下至黎民祭拜灶王,“五穀蕃熟,穰穰滿家”被視作國泰民安的“標配”。從文化現實看,在國家層面上設立一個全民族共同參與、共慶豐收的節日,有助於更好傳承和展示中華優秀農耕文化,凝練生成重視農業、尊重農民、慶祝豐收的新時代先進文化。豐收,凝結起中華文明的澎湃力量。“農雖舊業,其命惟新”,中國是農業大國,高質量是農業現代化的標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也是現代化農業必須堅守的原則。
2018年
2018年9月13日,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屈冬玉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通報了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有關活動的安排情況。農業農村部精心謀劃了“1+6+N”的慶祝活動,1是在北京有一個主會場,6個分會場立足體現中國農耕文明的區域特點,N就是策劃了100多個系列活動。農業農村部還充分發揮市場主體和行業協會、社會力量來組織策劃“5個100”,即自主推薦100個品牌農產品、100個特色村寨、100個鄉村文化活動、100個鄉村美食、100個鄉村旅遊線路,充分展示各地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
2018年9月22日,在中國將迎來第一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代表黨中央,向全國億萬農民致以節日的問候和良好的祝願。
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田間地頭展笑顏。9月23日,中國億萬農民首次迎來屬於自己的節日——中國農民豐收節。各地農民迎豐收、曬豐收、慶豐收,用秋收的累累碩果和農事競賽、文藝匯演等精彩紛呈的活動,歡慶自己的節日。在北京主會場,全國農業勞動模範、“全國十佳農民”,以及各地的勞模和“三八紅旗手”等56個民族的優秀農民代表匯聚一堂,共慶中國農民豐收節。江西婺源篁嶺村也以其獨特的“曬秋”方式歡慶豐收節,遊客和農民共享豐收的喜悅。
2019年
2019年9月4日,農業農村部副部長於康震在農業農村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的,2019年起,“中國農民豐收節”不舉辦全國性的主會場和分會場活動,活動重心下沉到縣、鄉、村,提高農民的參與度和基層的覆蓋率。2019年的“中國農民豐收節”秉承“慶祝豐收、弘揚文化、振興鄉村”宗旨,主題與新中國成立70周年、鄉村振興戰略和脫貧攻堅戰緊密結合,將開展“我的豐收我的節”70地慶豐收全媒體聯動直播、2019農民豐收歌會、中國農民豐收文化展、2019年度“全國十佳農民”揭曉活動、全國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等活動。
2019年9月22日,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辦公室發布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公益宣傳片《豐收節來了!》。
2019年9月23日,中國迎來第二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通過中央電視台農業農村頻道,向全國廣大農民和工作在“三農”一線的同志們表示誠摯的問候,並熱烈祝賀央視農業農村頻道正式開播。
2019年9月23日,由新電商平台聯合11所中國高校舉辦的首屆新農人獎頒獎典禮暨新農人論壇在雲南昆明召開。會上對12個典型項目和科技應用帶頭人進行頒獎。
2020年
2020年,第三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設在運城市。
2020年6月,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關於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有關工作的通知》。
根據2020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今年豐收節以“慶豐收、迎小康”為主題,將組織開展黃河流域9省區聯動慶豐收系列活動、2020年度“全國十佳農民”揭曉活動、鄉村發展國際研討會、2020中國農民豐收節晚會、豐收節金秋消費季等重點活動。
2020年9月22日,即農曆秋分,中國將迎來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農業農村部副部長於康震8月20日表示,2020年農民豐收節將組織一系列節慶活動,主場活動設在山西省運城市。
2021年
2021年8月3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布關於做好2021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有關工作的通知。
3張
中國農民豐收節
首先,可以激發廣大農民投身鄉村振興。農民是農業農村發展的主體,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體。推進鄉村振興,是為了農民,也要依靠農民。舉辦豐收節可以讓廣大農民參與進來、投身進來,充分發揮億萬農民的主體作用。辦這個節,可以激發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所以“中國農民豐收節”對農民兄弟是莫大鼓舞,在精神層面必將增強億萬農民振興鄉村的熱情和信心。
第二,可以營造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良好氛圍。鄉村振興將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提供厚實的經濟社會基礎,豐收節將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營造濃厚氛圍。2018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在開局之年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有助於把各方面的力量、各方面的資源動員起來、聚集起來,有助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推動鄉村實現全面振興。
3張
中國農民豐收節
第三,可以滿足農民美好生活的需要。鄉村振興五句話二十個字,生活富裕是根本。生活富裕不僅表現在物質層面,也體現在精神層面。“中國農民豐收節”本身就很美好。辦這個節也是農民美好生活的體現。通過這個載體,展示廣大農民的勞動成果,為農民群眾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務,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多樣化的文化產品,可以讓全社會都感受到,農業是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是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是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屈冬玉介紹,2018年中國農民豐收節,農業農村部謀劃了1+6+N的慶祝活動:1個北京主會場,6個區域分會場,以及100多個系列活動。
國務院關於同意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批複
國函〔2018〕80號
農業農村部:
關於申請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請示收悉。同意自2018年起,將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具體工作由你部有關部門組織實施
國務院
2018年6月7日
2018年8月10日,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主持召開“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聽取有關部門意見建議,部署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實施工作。會議強調,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心繫“三農”、關愛農民的深厚情懷,向全社會傳遞了黨中央對廣大農民的深切關懷,各成員單位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共同辦好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為中國“三農”事業在新時代開創新局面注入不竭的精神動力。
會議指出,在鄉村振興開局之年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正當其時,是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和重要推動力,有利於進一步彰顯“三農”工作的重要地位,營造重農崇農的濃厚氛圍,凝聚愛農支農的強大力量。辦好豐收節順應億萬農民的熱切期盼,是傳承和弘揚農耕文明的重要舉措,有利於推動深化農村改革。
會議強調,辦好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關鍵要做到“四個堅持”。要堅持農民主體辦節日,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支持鼓勵農民自發開展與生產生活生態相關的慶祝活動,實現農民的節日農民樂。要堅持因地制宜辦節日,突出地方特色,結合當地民俗文化、農時農事,把傳統活動繼承好、保留好、發揚好,做到天南地北、精彩紛呈、融合互動、相得益彰。要堅持節儉熱烈辦節日,既要有節日的儀式感,又要避免形式主義和鋪張浪費。要堅持開放搞活辦節日,讓全社會、全民都參與進來,通過組織開展億萬農民慶豐收、成果展示曬豐收、社會各界話豐收、全民參與享豐收、電商促銷促豐收等各具特色的活動,以及舉辦各種優秀的農耕文化活動,讓全社會都感受到豐收的喜悅,讓世界各國了解中國農民的節日。
會議要求,各成員單位要加強協作配合,積極出謀劃策,進一步豐富活動內容,共同把相關活動組織好實施好。要充分調動各方資源,發揮各自優勢,調動各方面力量,把節日辦精彩。要做好對本系統的指導,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切實做到紀律不松、主題不偏、農民高興,各項活動符合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要求。
2018年12月20日,中國農民豐收節當選為2018年度十大新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