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荊屬

馬鞭草科牡荊屬植物

牡荊屬(拉丁學名:Vitex)馬鞭草科,250種,分佈於熱帶地區,少數產溫帶地區,我國約20種,南北均產之,西南部尤盛,灌木或喬木;小枝通常是四稜柱形;葉對生,指狀複葉,果為一球形或卵狀的核果。花白色至淺藍色,組成頂生或腋生的圓錐花序;萼鍾狀或管狀,頂端截平或5齒裂,有時2唇形;花冠小,二唇形,下唇的中間裂片最長;雄蕊4,2長2短;子房2-4室,有胚珠4顆;果為一球形或卵狀的核果,下承托以擴大的宿萼,內果皮骨質;種子無胚乳。

簡介


屬中文名:牡荊屬
屬拼音名:mujingshu
屬拉丁名:Vitex
中國植物志:65(1):131

形態特徵


喬木或灌木;小枝通常四棱形,無毛或有微柔毛。葉對生,有柄,掌狀複葉,小葉3-8,稀單葉,小葉片全緣或有鋸齒,淺裂以至深裂。花序頂生或腋生,為有梗或無梗的聚傘花序,或為聚傘花序組成圓錐狀、傘房狀以至近穗狀花序;苞片小;花萼鍾狀,稀管狀或漏斗狀,頂端近截平或有5小齒,有時略為二唇形,外面常有微柔毛和黃色腺點,宿存,結果時稍增大;花冠白色,淺藍色,淡藍紫色或淡黃色,略長於萼,二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中間的裂片較大;雄蕊4,2長2短或近等長,內藏或伸出花冠外;子房近圓形或微卵形,2-4室,每室有胚珠1-2;花柱絲狀,柱頭2裂。果實球形、卵形至倒卵形,中果皮肉質,內果皮骨質;種子倒卵形、長圓形或近圓形,無胚乳。子葉通常肉質。

分佈應用


約250種,主要分佈於熱帶和溫帶地區。我國有14種,7變種,3變型。主產長江以南,少數種類向西北經秦嶺至西藏高原,向東北經華北至遼寧等地。
其中如黃荊V. negundo L. 的子實、根、葉入葯,子實又可代茶,聞可解暑,V. quinata (Lour. )Williams 的木材堅硬,淡黃色,為工業用材。

物種分類


長序荊
長葉荊
滇牡荊
廣東牡荊
廣西牡荊
黃荊
黃荊(原變種)
徠黃毛牡荊
灰毛牡荊
金沙荊
龍州山牡荊
蔓荊
蔓荊(原變種)
牡荊屬
山牡荊
山牡荊(原變種)
穗花牡荊

相關研究


牡荊屬
牡荊屬
至今為止人們對牡荊屬植物中的黃荊和蔓荊進行了較多的研究,從中發現包括黃酮類、萜類、木脂素類、甾醇類、蒽類及揮髮油等在內的不同類型的多種化學成分。一些試驗結果確認牡荊屬植物中富含的黃酮類化合物可用於延緩衰老,防治心血管疾病等作用,顯示有較好的開發應用價值。由於牡荊屬植物在我國分佈廣泛,植物種類多樣,其中很多品種已作為民間用藥,如果附加科學內涵加以研究開發,該屬植物將有巨大的消費市場,同時也將會成為一種涉及民生和關係區域發展的經濟作物.
牡荊屬Virex植物系馬鞭草科喬木或灌木,約250種,主要分佈於熱帶和溫帶地區,我國有14種,7亞種,3種主產於長江以南。在我國有7種藥用,即:灰毛牡荊V.canescens、黃荊V.negundo、蔓荊V.trifolia、單葉蔓荊V.rotundifolia、穗花牡荊Vagnus-castus、長序荊V.pedunculads和山牡荊V.qumata。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該屬中一些植物或其組分具有鎮痛、抗炎、抗菌、抗腫瘤、抑制淋巴細胞及激素調節、抗氧化、蛻皮、驅蟲等功效。牡荊屬植物所含的化學成分類型豐富,主要酚類成分有黃酮類、苯丙素類及有機酸類等化合物。

藥理作用


我國常用中藥材黃荊子即是黃荊、牡荊、荊條的果實的總稱,採集時不予區分,混採為一,統稱為黃荊子;藥材牡荊葉即是黃荊、牡荊、荊條的莖葉的總稱,採集時同樣不予區分,混采后統稱為牡荊葉。
1.民間有不少地方沿用了中藥材慣用的這種混采方法,叫法上既有將採收的果實叫黃荊子也有叫牡荊子,葉子混采后則基本都叫牡荊葉。
2.有些地方則完全將牡荊葉、牡荊子單獨採收,百姓們只認準物種牡荊的莖葉和果實可入葯食用,其它黃荊、荊條等莖葉和果實都被嚴格排斥,絕不採用。
3.歐洲用於治療婦女經前綜合症群與更年期癥狀所使用的牡荊子,則是物種牡荊(拉丁文名:Vitex agnus-castus Linn.,我國大陸稱穗花牡荊,港台稱西洋牡荊)所結的果實,俗稱chasteberry港台譯為聖潔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