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3條詞條名為潘庄村的結果 展開
- 河南新野縣王莊鎮下轄村
- 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常袋鎮轄村
- 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嘉峰鎮潘庄村
- 山東省微山縣馬坡鎮下轄村
- 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徐集鎮下轄村
- 河北省南宮市
- 安徽阜陽市潁上縣南照鎮下轄村
- 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沙溝鎮潘庄村
- 山東省微山縣魯橋鎮下轄村
- 河南省柘城縣老王集鄉潘庄村
- 山東濟寧鄒城市大束鎮潘庄村
- 江蘇省響水縣響水鎮下轄村
- 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館驛鎮下轄村
- 河北省衡水市景縣景州鎮下轄村
- 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王莊鎮潘庄村
- 河南省漯河市臨潁縣石橋鄉下轄村
- 溫州市甌海區澤雅鎮下轄村
- 河南省漯河市臨潁縣陳庄鄉下轄村
- 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雙溪鄉潘庄村
-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臨水鎮潘庄村
- 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站集鄉潘庄村
- 江蘇省沛縣張庄鎮下轄村
- 山東省膠南市理務關鎮潘庄村
潘庄村
河北省南宮市
潘庄村位於河北省邢台市南宮市東25里,地處黑龍港流域,位於索瀘河兩側,地勢平坦,開闊,屬大陸性季風氣候;
地理坐標位於 東經115.528649 、北緯37.329639 處;
該村莊地理位置優越,南與高村鎮和G308國道毗鄰;東與明化鎮隔大廣高速相望;北接冀州市;邢德公路(s324)從村口穿過,交通十分便利;
整個村莊分4條主街,東西街約1公里,南北街約2公里,總人口已近3000人。
據說以前這裡只有潘、李、常、韓四姓的人居住,潘姓人家居多,故稱作潘庄,唐朝時期佛教盛行,山西寧化城(今山西寧武縣寧化鄉寧化村南)的傳教士在此建寧化寺(西街與西庄交匯處)傳教,由於寧化寺的影響潘庄改為寧化鎮,后又改為潘庄,沿用至今!
說到歷史必須要提‘三八大集’ 即:逢農曆三、八、十三、十八、二十三、二十八大集。
潘庄素有“大廟換大集”的說法,即用寧化寺(即西街與西庄之間的觀音廟所在地)與西邊十多里張馬村一帶的集市互換,從那以後潘庄的恢宏寺院變做了老人依舊清記的“大廟疙瘩一口鐘,”張馬有了泰興寺,潘庄有了三八大集,直至大集依然人山人海。從這寧化寺的歷史算來潘庄的歷史可追溯至唐朝,該村莊少說也有1300年以上的歷史了!
可能會質疑寧化鎮會不會是的明化鎮,有史可查,民國版《南宮縣誌》里對此二鎮都有明確的稱謂,那時的明化鎮叫做“蘆花鎮”,而潘庄則稱為“寧化鎮”;這在《清一統志》里也有記載:“長蘆鎮,縣北;寧化鎮,縣東二十五里元設守御所。”縣東二十五里別無他村,當時縣城也是今之縣城所在,地理位置並無大的變更,所知的就是現在的大潘庄所在地。
那徠時的明化鎮還稱蘆花鎮堡,與董家廟堡、白家莊堡、開河村堡一起稱之為“南宮四堡”,可見此二地之名並無衝突。宋《九域志》、《金史》中關於南宮三鄉(長蘆、堂陽、新河)、三鎮(唐陽、寧化、七公),均有記載。
明永樂年間(公元1402年)大移民從山西遷來班姓家族在此村莊定居,開枝散葉子孫漸多(據說全縣班姓都是該村走出去的),有潘姓族人搬到了西面不遠處一塊叫做龍王井的高地,便有了後來的小潘庄。千百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再次走進這兩個莊子時潘姓族人已無一人(原因已無法考證)。
不知何時寧化寺遷移出該鎮,只留下了觀音廟遺址(現已重建),后又改名為潘庄,沿用至今!
解放后:
1953年7月始建大潘庄鄉,轄大潘庄、小潘庄、孫家莊、劉河溝、馬河溝。
1956年9月,柴河溝、常張馬、王張馬、董張馬、寺張馬、蓋張馬、白曬村、許曬村、劉曬村、任曬村併入。
1958年9月併入大高村公社,
1959年春建立大潘庄管理區。
1961年4月改大潘庄公社,
1984年復置大潘庄鄉。
1996年大潘庄鄉併入大屯鄉。
1、從唐朝就有三八大集,這個集市直至依然是進行買賣的場所,正是有了這樣一個交易市場才聚集了一群人,從而產生了人文文化,輻射到十里八村;。
2、潘庄,聽來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名字了!但改革開放初期它也曾經一度是南宮眾鄉鎮中耀眼的明珠,是那個時代很多公社所羨慕的對象。潘庄公社是平原改革開放的半個縮影!
3、 “董寺王常蓋,任劉許白曬;大小潘一溜煙,建城南邊郝家莊,柴馬劉河溝,……。”這是當年有關“大潘庄鄉”所轄村莊的童謠,朗朗上口,好記易懂!那是小學和中學的學生一放學街上足足能堵上半小時,每年都會有交公糧和棉站收棉花的,人多,車也多!還有那時的工廠、醫院、敬老院、農行、工行、供銷社、郵寄站、小賣部都是那麼有朝氣!那麼有活力!直到96年合併到大屯鄉,中學、棉站、糧站先後撤出,銀行也走剩下一家,改成了儲蓄所,但是作為老百姓做生意的交易市場 ‘三八大集’ 至今從未清淡過。
4、解放初期遠近有名的武術村,晚飯過後街上一排排的習武之人,由於現代文明的衝擊,武術文化慢慢淡去!
5,2013年村民自行組織了幾個舞蹈隊,2015年1月1日十里八村的村名都在潘庄村大隊參加了舞蹈比賽,人山人海,場面十分壯觀,村東街還有了供釣魚的魚塘和跑狗場!豐富了村莊的人文活動!
截止到2000年大潘的絨毛加工戶達到64戶,擁有梳絨機73台,帶動白曬、大屯等村發展絨毛加工戶7戶,新上梳絨機9台;
該村主要以種植棉花為主,自從98年有了抗蟲棉收成也好了,僅靠種植也已能實現小康;
該村南街的養雞廠、東街的養鴨廠、西街的養豬場都已成規模,供應四周的村莊及南宮市;
正在興起的制氧配件加工廠也相繼走入市場;
集種植業、養殖業、生產加工業於一身的村莊,也帶動了村民對享受生活的渴望,於2013年村民自行組織了幾個舞蹈隊,還去縣裡參加了比賽;有了釣魚的魚塘和跑狗場!
已完成莊裡道路的全部硬化問題,自來水的通水問題!給莊裡的老百姓帶來了便利!
可以對村莊里的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進行整合,形成產業鏈,並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從村邊高速運往其他城市走出南宮面向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