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宗華

北京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齊宗華,女,1929年出生在英國,祖籍山東。北京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曾擔任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翻譯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在天主教會的布風( Buffon)中學打下了堅實的法語基礎。
在北平慕貞女中結束了自己的中等教育,考入中法大學繼續深造。
法語讀完“大一”,又考取了燕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專攻英語。

工作經歷

1964年3月30日周恩來總理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作訪問亞、非、歐14國的長篇報告。他特意把齊宗華、冀朝鑄等3位隨行譯員一起請到會場,安排坐在最顯著的座位上……
1964年3月15日下午結束了亞、非、歐14國之行的周恩來總理在昆明等地短暫休整后,自成都乘專機回到北京。在這個月的最後兩天,周總理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作長達151頁的《關於訪問14國的報告》。令與會的各位常委和各部委負責人感到意外的是周總理還異乎尋常地把隨同出訪的齊宗華、冀朝鑄等3位主要翻譯請到了會場,並安排在最顯著的地方入座,他在作報告時還離開講稿,專門講了一大段話來稱讚齊宗華等人。
1952年開始的長達20餘年的譯員生涯可以劃分為三大“板塊”:民間外交、政黨外交、政府外交。跨出校門後分配至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擔任法、英語譯員。前後四載有餘。為在北京召開的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的英、法、中同聲傳譯
五十年代初期兩年一屆的世界和平理事會會議擔任翻譯。
1957年11月的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擔任翻譯。
1960年6月的布加勒斯特會議擔任翻譯;莫斯科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擔任翻譯。
1962年關於寮國問題的日內瓦會議,亞非經濟會議,塔什干亞非作家會議,以及第28屆、29屆“聯大”會議等擔任翻譯。

個人生活


家庭生活

祖父齊耀成曾任農業銀行行長,民國初年還曾擔任過天津知事(相當於市長)
父母齊祖輯、劉月如夫婦

主要成就


第一次在國外公開亮相是在布達佩斯,她為出席世界和平理事會會議的中國代表郭沫若擔任譯員。頗具長者之風的詩人郭沫若給了20出頭,因心情緊張而怯場的齊宗華很大的關照和幫助。年屆花甲的郭老甚至把自己將要發表的講話事先大致告訴齊宗華。風度翩翩、溫文儒雅的郭沫若親切和藹的鼓勵至今彷彿還在齊宗華耳邊迴響。
一年後,齊宗華先後來到布拉格、維也納擔任常駐世界和平理事會三任中國書記李一氓(前駐緬甸大使、國務院外事辦公室副主任)、鄭森禹、朱子奇的譯員。
為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彭真、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也為宋慶齡、廖承志、郭沫若、劉寧一、程潛、羅隆基、蔡廷鍇、侯德榜等中國其他領導人和民主黨派負責人作過法語翻譯,並由此而與外國各界和平事業戰士如約里奧·居里(居里夫人的女婿)、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以及卜居馬賽的西班牙藝術大師畢加索等人結識交往。
30年後同樣畢業於布風中學的法國駐華大使馬納克曾為能在遠離故國的北京遇到法語發音如此純正地道的校友而欣喜不已。當她在未名湖畔最後結束了大學學業后,便開始了長達20餘年的譯員生涯。布達佩斯、布拉格、維也納、布加勒斯特日內瓦阿爾及爾科納克里,幾乎整個歐洲和非洲大陸都留下了她青春的足跡。她有幸擔任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彭真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譯員。她和前聯合國副秘書長冀朝鑄是六十年代中國外交界最負盛名的法、英語首席譯員。已故總理周恩來歷史性的亞、非、歐14國之行使得他們廣為西方傳媒所矚目,鵲譽聲起,迎來了空前輝煌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