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工程管理研究所

同濟大學工程管理研究所

同濟大學工程管理研究所(Research Institute of Project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簡稱RIPAM)在國家建設部領導和建設監理司原司長傅仁章先生的建議下,經同濟大學批准,於1991年4月21日成立,2000年6月8日,更名為工程管理研究所。它是我國第一所專門從事工程項目管理和工程建設監理研究的機構。

簡介


同濟大學工程管理研究所RIPAM在國家建設部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經同濟大學批准,於1991年4月21日成立。RIPAM是我國第一所專門從事工程項目管理和建設監理研究的機構。RIPAM的宗旨是:通過國內外學術交流、工程管理實踐、教學與科研,促進中國的建設項目管理與國際接軌,推動中國建築業的國際化。

職責


RIPAM的主要從事理論研究、教學與培訓,此外,還廣泛地與國內外大學、專業學會進行學術交流。為使理論研究服務於我國的工程管理實踐,RIPAM負責了多個大中型工程項目的項目策劃與項目管理,已形成了一個知識結構較為合理,工程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學、科研、諮詢隊伍。

人員構成


RIPAM現有教師9人, 其中,3位教授、1位副教授、2位副研究員和3位講師,都具有博士學位,他們為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及其他院系本科生、研究生,講授工程項目管理(工程建設監理)、施工組織、施工技術、價值工程、風險管理、建設工程安全管理、土木工程概論、項目融資等課程。

目標


RIPAM的目標為:將研究所逐步建設成為有能力、有實力、在國內外學術界和工程界有影響、對項目管理事業發展有重大貢獻的國際一流的研究機構,旨在培養一批高素質、具有豐富知識和經驗、有很強外語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有很強教學和科研能力以及工程項目管理實踐能力的人才。

20年曆程


開中國工程監理之先,在中 國首創工程管理專業,介入管理 的大都是國字型大小工程……這都 與一個人、一個研究所緊緊相 連———丁士昭和他創立的同濟 大學工程管理研究所。
1989 年元旦,丁士昭在德國 收到一封國內來信,建設部監理 司司長傅仁章請他在國內推動工程監理制 度的建設。兩年多后,1991 年4 月21 日,同 濟大學建設監理研究所成立,丁士昭擔任 所長。2000 年6 月8 日,研究所更名為同濟 大學工程管理研究所。
早在1982 年,丁士昭帶著從德國學成 的現代工程項目管理理論回國。那時,現代 的工程項目管理理論在中國幾乎是空白。不顧冷遇和不理解,丁士昭自費到處講學,講工程項目的投資控制、進度控制、質量控 制。
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1983 年,上 海市長汪道涵點名找他。原來,這一年,上海 建設合流污水工程,項目獲得世行貸款支 持。這是世界銀行在中國支持的第一個市 政工程,他們認為中國沒有人懂項目管理,要請國外專家來。比選后,上海選擇了丁士 昭參與項目。
1989 年底,上海要造地鐵。從報上獲知 消息的丁士昭主動找上門去服務,他為地 鐵一號線做了三件事,第一,將工程指揮部 改造成控制目標明確的組織構架,使其成 為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管 理組織;第二,帶領學生 完成了中國第一個地鐵 建設項目信息化管理系 統;第三,引入國際化工 程保險理念,為建設工程 提供了預防風險的樣板。
1991 年研究所成立 后,在引入國際標準方面 丁士昭做了更多開創性 的工作。當年7 月,中國 人民銀行銀都大廈開工,中國的監理制度在其中 開始試點;1992 年,項目 管理模式在上海證券交 易所大廈建設中試點,以滿足業主加快進 度的需求;1993 年,中銀大廈建造前,研究 所第一次集社會專業人士智慧為大廈做投 資和設計定位,拉開了重點工程必進行前 期策劃的序幕;1996 年,交通銀行總部的交 銀大廈建設前期,研究所為業主釐清了與 中、外設計單位三方的責權利界限,推出 了中國第一份符合國際慣例的合同。
20 年中,研究所理論研究和應用的工 程多達七十多項,類型涵蓋商務、會展、工 業、地鐵、機場等;項目包括廈門國際會展 中心、白雲機場、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等,全 都是國字型大小工程;涉及的管理理論有組織 論、項目總控、全壽命管理、價值工程、 CM 模式、工程保險與擔保、工程管理信息化 等;介入管理的工作有前期策劃,組織國 際招標,代表中方談判,進行設計過程管 理、項目進度總控等。“工作的前瞻性和挑 戰性帶給我們巨大的吸引力。”採訪中,管 理研究所的工作人員紛紛表示,每做一類 工程,就留下系統的、規範的、可以複製的 管理的成果,“這些成果的不斷放大讓人 愉悅。”
針對當時工程建設領域頻繁出現的“豆腐渣工程”,1999 年3 月,研究所完成 了建設部委託的《國際建築業管理體制、法制和機制的研究———暨對 跨入21 世紀中國建築業管 理改革的思考和建議》,時任 國務院總理朱鎔 基給予重要 批示;2000 年,完成建設部 委託的《中國工程保證擔保 制度的研究與應用》,課題獲 得教育部的一等獎。除了參 與監理制度建設,研究所還幫助建設部建 立了建造師執業資格認證和考試製度,幫 助國家發改委建立了建設項目投資管理 師水平認證和考試製度。
中國高校的工程管理專業由丁士昭 回國后在同濟大學首創,豐富的理論和應 用成果融入了課堂教學。教師們建設精品 課程,將優質的教學資源上網公開,讓社 會分享。教師們還編寫“十五”、“十一五”規劃教材,讓經驗和積累都成為社會的財 富。
卓有成效的工作讓工程管理研究所 的榮譽接踵而來。丁士昭已連續三屆擔任 建設部工程管理專業評估委員會主任; 1999 年,同濟大學成為第一批通過教育部 工程管理專業評估的學校之一;2002 年,該專業又獲得國際互認的資格,2010 年與 英國特許建造學會續簽了互認協議。
與此同時,研究所也獲得國際合作伙 伴的青睞。2005 年,美國歐特克( Au- todesk)公司向同濟大學贈送價值1100 萬 人民幣的建設工程生命周期系統軟體,建 立聯合實驗室。2008 年以來,研究所與德 國達姆斯塔特工業大學往來頻繁,互派師 生開展學術、培養交流。

20周年慶典


同濟大學工程管理研究所
同濟大學工程管理研究所
4月16日,同濟大學工程管理研究所成立20周年慶典在四平路校區中法中心隆重召開。校黨委書記周家倫、德國達姆斯塔特工業大學副校長Christoph Motzko、東北大學校長丁烈雲、我校黨委副書記姜富明、工程管理研究所創始人和名譽所長丁士昭等出席。參加慶典活動的還有來自社會各界的嘉賓、同濟大學工程管理研究所全體教師和研究所20年來培養的200多名畢業生和在校學生。
會上,校黨委書記周家倫對同濟大學工程管理研究所成立20周年致以熱烈祝賀。他充分肯定了工程管理研究所自1991年成立以來在科研、教學、社會服務和國際合作領域所取得的突出成績和為我國建設事業和工程管理學科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周家倫書記希望同濟大學工程管理研究所繼續發揚不斷創新和不斷進取的優良傳統,與時俱進,努力實現新的跨越和譜寫新的篇章。
同濟大學工程管理研究所創始人、名譽所長丁士昭教授對與會來賓致以誠摯謝意。他提到,近年來工作重心主要是在研究生培養、協助國家有關部分制定“建造師執業資格制度”和“投資建設項目管理師職業水平認證制度”並負責編寫考試用書、編寫國家級規劃教材和建立國家級精品課程等方面。針對我國建築業現狀,他指出了其在體制、法制和機制方面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建立多學科融合的建築經濟管理研究中心的構想。
慶典上,畢業生和在校生代表先後發言,對工程管理研究所的培養和在做人、做事方面給予的教誨深情地表達了感恩之情,並對研究所老師和同學們以及研究所的未來發展致以了美好的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