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性癖
異性癖
變性癖(Gender Identity Disorder),又叫異性癖,從醫學的角度,變性慾望稱為“性心理認同障礙疾病”或“自我認知障礙性疾患”(Gender Identity Disorder), 這不是簡單地希望成為另一性別的人,而是心理的一種內在的、不可抗拒的的感覺。很多人在孩童時代就覺得自己屬於另一性別,甚至會發展為感覺自己是一個相反性別的人,錯誤的生活在了現在的軀體里。
從心理上否定自己的性別,認為自己的性別與外生殖器的性別相反,而要求變換生理的性別特徵。故又稱變換性別癖或性別轉換症,是一種心理上的變態,屬於性別身份識別障礙。此種變態行為男女都可見,以男性較多,男女比例約為3:1。
易性癖產生的原因,目前還不十分清楚,一般認為與患者幼年時期的生活經歷有關。如有的父母生了個男孩,卻偏偏想有女孩,於是違背客觀事實,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打扮、教育孩子,使孩子的性心理被扭曲而導致易性癖。
易性癖的行為表現:對自己生理上的性別不滿意,不舒服,有改變性別的強烈願望,希望改換成另外一種性別,作為另一種性別生活在他(她)們之中。這種人往往作異性裝束,言談舉止如同異性一樣,還常到醫院請醫生做轉變性別的手術。男性於青春期前後在心理上認定自己是女性,並經常穿著女式服裝,蓄女式髮型,抹口紅,畫眉毛,逼尖嗓音說話,模仿女性的姿態,使用化學劑脫須,墊起胸部乳房,參加女性社會活動,喜愛烹調縫紉,性慾較低,僅有1/3的患者結婚,婚後又有半數離婚。他們糾纏醫生,固執地要求用手術改變乳腺與外生殖器的形狀,在醫生不能滿足要求時,常有自行切除外生殖器,或服用女性激素的。抑鬱自殺者也常見。女性患者同樣從外表打扮到內部感情、習慣愛好,均模仿男性,要求醫生作乳房和子宮切除,少數的甚至要求作安裝塑料陰莖的矯形手術。
它的病因主要是在幼兒時期家長因為種種原因把他們的性別混亂,即男孩當作女孩養,女孩當作男孩養,以至於孩子成年後,對自己原始的性別厭惡,從而導致希望變性,使自己從身體外觀到心理需求一致,一旦需要得不到滿足,便會產生自殘、自殺等行為,對社會,家庭產生非常大的傷害。
變性有兩種不同情況:大多是男變女,很少是女變男,變性人以男孩子多見,面目清秀者多見。因為,男孩子小時候性格更容易塑造,成年後手術好做!
看著他們(她們)纏滿繃帶的身體,我其實有些感動,他們(她們)為了尋找到靈肉和一的世界,不惜用自己的身體做代價,忍受著一次次手術的痛苦,忍受著社會傳統的流言飛語,其實他們(她們)只想活的更真實,在他們(她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時,他們(她們)已經承擔了太多的不幸和痛苦,其實,他們(她們)何罪之有能?
可喜的是,現在的社會較之從前,更多了些理解和寬容,這是社會的進步。看到韓國的變性人拍戲、社交、結婚,生活的如此多彩幸福,相信在中國,這些忍受了許多痛苦的變性人也會越來越多的被社會理解和接受,因為,他們(她們)畢竟存在。
異性癖最後多數成為同性戀患者。但是同性戀也是人、這條路很難走,也希望他們能走好!
異性癖必須滿足以下4點:A,必須存在長久的、持續的、強烈的慾望,希望自己屬於相反的性別;B,這個慾望必須不是僅僅由於社會、文化環境給與相反性別的某種優越,而是由於對現有性別的強烈的反感和不適應;C,必須不患有其他的性別混亂癥狀如雄激素不敏感綜合症 (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 或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 (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D,患者必須是對以現有的性別生活感到嚴重困難的人。
易性癖
變性慾望與易裝癖也完全不是一回事。易裝癖是指有些人喜歡在特定場合下穿著異性的衣服,這與性別甄別和性傾向沒有直接關係。男性中有易裝癖的人,除了在某些場合下易裝之外,仍然是男性,並且可能是異性傾向。
男版LadyGaGa、男版“范冰冰”孔銘、“蘿莉”風格男生尚晨,最近娛樂圈男性選秀活動真可謂“陰風”陣陣。一頭長發,一席短裙,就連聲音也很柔美的“快樂男聲”參賽選手劉著,更是將這股“偽娘”風吹向極致,人送封號“著姐”,網路上再掀熱論高潮。隨著“大陸第一偽娘”櫻冢澈開始走紅,“偽娘”一詞就開始在娛樂和文化圈出現.
人活世上,有三種性別:生理性別、心理性別和社會性別。對一般正常人來說,這三種性別是統一的,但是對極少數人來說,這三種性別統一不起來,這就產生了所謂的異性癖(又叫易性癖)。
劉著絕對是個男孩兒。
考上大學后,父親帶著劉著專門去華西醫院做過一次檢查,醫生的結論是:劉著在生理上是一個完全正常的男性。如果不化妝,從外表上看,他也是男性,如,他有著濃黑英氣的劍眉,一雙筋絡分明的大手等。
劉著有顆女兒心。
偽娘劉著
劉著的社會性別混亂。
有記者採訪時問他,“以後是否會憧憬過花前月下的美好?”他說起來慘然:“憧憬是憧憬,現實是現實。我分得很清楚。但我不難過,我只是無奈,因為我不能結婚,不能生小孩,那我也許可以在別的地方得到補償,比如音樂。”
劉著生理性別、心理性別、社會性別不統一了,他患上“異性癖”了。
女性也可能患異性癖。
2008年8月30日的《重慶晨報》報道了一個上小學五年級的11歲女生的怪異行為。這個女孩留著平頭穿著短褲,還愛上了同班的一個女生。她要父母帶她去做變性手術,結果重慶的各大醫院沒人敢接招,因為檢查結果,她是個十足的女孩。
劉著
心理學認為,性徵,是區別男女性別的特徵,包含有生理和心理的特徵。
被心理學家認定的,往往被人忽視的“心理特徵”,就是指男女在性格和行為方式上的差異。比如,男人以自信、獨立、豁達、勇敢、堅毅、抗爭、振奮的精神為榮耀,他們有著強烈的愛護和保護別人的意願,以及很強烈的勇於擔當的責任心;而女青年則以溫柔、文雅、善良為追求,柔弱、纏綿、羞澀、多愁善感及希望獲得別人的愛和別人的保護(取男人、女人性格優點的人,被稱作“雙性人格”)。
此個案中的這位地道的爺們,卻有著女人的心理特徵。為何生理特徵沒變,卻會有異性的心理特徵?
“異性癖”的真正名字叫“大腦皮層性別轉移症”。是“心理性別意識”,在環境的刺激下發生轉移了。為什麼在同樣的環境中,有的容易轉移,有的不容易轉移?很可能有著遺傳的因素在裡邊,患者的基因上有某種我們還不知道的特點,讓其比較容易轉移。就像有人容易患高血壓,有人不容易患一樣。
個案1:南京某大企業有個管著上百號女工的男主管,因長相秀麗,又受女工推崇,內心裡總感覺自己是最漂亮的女人。時不時地在宿舍穿裙、化妝、拍照。
個案2:有位地勤人員,看那些空姐昂頭挺胸地走來走去,很羨慕。有一晚,他穿上女裝,走上街頭,看一個個男子因驚艷而回頭,心中湧出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幸福感覺,於是一次次地上街去體驗那種幸福感覺。
“異性癖”患者的癥狀是“生理、心理、生理性別”的不統一。是心理上發自內心地認同異性,“異妝”已不能滿足其心理需求,渴望通過手術,改變自己的性別,能以完全的異性形象在社會上立足(扮演異性的社會角色)。劉著和那位11歲的女生,就是這樣的患者(劉著雖說自己不會做變性手術,那是因為他知道手術很傷身體,而並非是內心不渴望)。
很多喜歡打扮成女孩的男生(包括上述個案),現在應該說還是准“異性癖”患者,他們“心理性別”上有異樣的感覺,“異妝(異裝和化妝)”后,心理上得到了滿足,感到非常地快樂,心理學稱這種“准異性癖”為“異裝癖”。
“異裝癖”患者的內心有道德衝突,能夠主動地看心理醫生,如果及時就醫,可以走出“易性癖”的陰影。
一位幼兒園園長說:“幼兒園大班男孩因為找不到媽媽哭了;男女生打架,男孩竟然輸了。”
一位小學老師說:“69%的女生說,班上的男生缺乏男子漢氣概……越來越多的事,讓家長和老師納悶:現在的男孩怎麼了?”
一位中學校長則無奈地感嘆:“男生說話細聲細氣,動作扭扭捏捏;女生裝扮卻偏向中性,言行粗獷……真不知道現在的孩子都怎麼了,男生不像男生,女生不像女生!”
“性別意識”上的亞健康,很可能會發展成“異裝癖”,甚至是“易性癖”,請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