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中

北京首放董事長

汪建中,中級經濟師,北京首放的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經理。曾做過中央電視台二套《中國證券》欄目特約嘉賓,撰寫《炒股看大勢》,曾被安徽電視台選為“資本市場的安徽七大名人”之一,曾因推薦股票被譽為“股市名嘴”。證監會於2008年5月對汪建中、北京首放涉嫌操縱市場行為立案調查。2009年11月19日,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執行了北京首放投資顧問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汪建中的2.5億元罰沒款。2011年8月3日,汪建中以操縱證券市場罪被判處有期徒刑7年,罰金1.25億餘元。

人物簡介


北京首放的法人代表為汪建中。汪生於1968年,大學學歷,1989年至1998年,先後就職於中國工商銀行某分行和中國國際航空公司;1998年至2001年,服務於北京中投策投資顧問有限公司。

生平經歷


汪建中[北京首放董事長]
汪建中[北京首放董事長]
2001年8月,汪建中註冊成立了北京首放,初始註冊資本金為100萬元,其中汪建中投資80萬元,持股比例為80%;趙玉玲投資20萬元,持股20%。2002年10月,北京首放進行增資擴股,註冊資本金達到1000萬元,汪建中和趙玉玲分別出資800萬元和200萬元,持股比例維持不變。
中級經濟師,北京首放投資顧問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中央電視台二套《中國證券》欄目特約嘉賓,撰寫《炒股看大勢》目前正在主編“首放實戰系列叢書”第一部“首放板塊實戰技法”,被安徽電視台選為“資本市場的安徽七大名人”之一。在長期的證券市場研究中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實戰分析理論和投資理論,對證券市場運行有敏銳洞察力和較為精準的把握。開創性的在國內首開板塊實戰研究先河,在板塊、個股實戰機會研究方面處於國內諮詢機構領先水平,預測出了眾多的市場熱點和多次大的行情。
在07年1月份捐200萬元給安徽省高河中學發展教育,並在08年2月份捐資360萬成立安徽建中教育發展基金會,來捐助貧困失學兒童。

調查審理


中國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昨日(2008年11月21日)通報了三起違法違規案件,其中北京首放投資顧問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汪建中,由於“先行買入證券、後向公眾推薦、再賣出證券”,被沒收非法所得1.25億元,並罰款1.25億元,對其採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並將本案移送公安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撤銷北京首放的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
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說,證監會於2008年5月對汪建中、北京首放涉嫌操縱市場行為立案調查。調查發現,北京首放的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經理汪建中利用北京首放及其個人在投資諮詢業的影響,借向社會公眾推薦股票之際,通過“先行買入證券、後向公眾推薦、再賣出證券”的手法操縱市場,並非法獲利。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期間,他通過上述手法交易操作了55次,買賣38隻股票或權證,累計獲利超過1.25億元。
經過調查和審理,證監會認定汪建中、北京首放的上述交易操作行為,違反了《證券法》第77條關於禁止操縱證券市場的規定。證監會已於依法做出行政處罰決定,沒收汪建中非法所得125757599.50元,並處以罰款125757599.50元。同時,按照《證券法》第226條的規定,撤銷北京首放的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鑒於汪建中的違法行為情節嚴重,決定對汪建中採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並將本案移送公安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證監會的調查,汪建中1968年11月出生,為北京首放的大股東、執行董事、經理。汪建中利用本人及汪公燦、汪小麗、段月雲、汪偉、何玉文、吳代祥、汪建祥、汪謙益等九人的身份證開立資金賬戶17個、銀行賬戶十個,並下掛以上述個人名義開立的股票賬戶進行股票、權證交易。上述賬戶由汪建中管理、使用和處置,汪建中為上述賬戶的實際控制人。
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5月29日期間,北京首放向社會公眾發布諮詢報告,方式包括在首放證券網上發布名為“掘金報告”的諮詢報告,並提供給東方財富網新浪網、搜狐網、全景網、《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發布或刊載。
在北京首放的諮詢報告發布前,汪建中利用其實際控制的賬戶買入諮詢報告推薦的證券,並在諮詢報告向社會公眾發布后賣出該種證券,實施了操縱證券市場的違法行為。
汪建中以上述方式買賣的證券包括“工商銀行”“交大博通”“中國聯通”“四川長虹”“*ST夏新”“深康佳A”“上海貝嶺”“士蘭微”“新疆天業”“重慶鋼鐵”“馬鋼CWB1”“武鋼CWB1”“長江電力”“馬鋼股份”“一汽夏利”“一汽轎車”“五糧液”“中國鋁業”“包頭鋁業”“金證股份”“北大荒”“中信銀行”“紅豆股份”“好當家”“中信證券”“中國石化”“華泰股份”“深發SFC2”“萬科A”“伊利CWB1”“申能股份”“皖通高速”“梅雁水電”“民生銀行”“三佳科技”“中海集運”“上港CWB1”和“吉林化纖”等38隻股票和權證。
以上買賣證券行為中,買入證券金額累計52.60億元,賣出金額累計53.86億元。根據統計,上述賬戶買賣證券行為合計55次,其中45次合計獲利1.50億元;十次合計虧損0.25億元,累計凈獲利1.25億元。
汪建中[北京首放董事長]
汪建中[北京首放董事長]
經證監會調查,在北京首放發布諮詢報告對相關證券做出推薦或者投資建議時,汪建中參與了決策過程並擁有最終的決定權。證監會認為,汪建中和北京首放利用從事證券投資諮詢業務的地位和優勢,違背誠信和執業操守,嚴重損害公眾投資者的信任和信心,擾亂證券市場秩序。
證監會還曾表示,汪建中在公開推薦前買入證券,在公開推薦后賣出該種證券,通過或意圖通過市場波動獲取不當利益,其行為本身是違法行為,通過此種違法交易行為獲取的所有利益,應當被認定為違法所得。
對此,汪建中的代理律師表示,依照法律法規,此類行為定性為操縱市場還有爭議。法律實務中也沒有將投資諮詢公司的此類行為認定為操縱市場行為並予以處罰的先例。
從歷史情況看,股市“黑嘴”受懲並非孤例,但涉嫌操縱市場移交司法,汪建中卻為第一人。在2002年,東方趨勢投資顧問有限公司未能通過證監會的年檢,其董事長、名噪一時的股評人士趙笑雲最後出走英國,至今未歸。
曾被稱為中國證監會最大一筆個人罰單經西城法院法官近兩周的工作,順利執結。北京首放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汪建中因被認定操縱市場,被沒收違法所得1.25億餘元,並處罰款1.25億餘元。總額超過2.5億錢款已上繳國庫。

案件結果


而在證監會凍結他1 .6億元資金之後,汪建中還讓其親屬從賬戶上取出現金近1億元。汪建中兩個哥哥和其前妻的弟弟,因幫助汪建中掩飾、隱瞞操縱證券市場,非法所得的3.85億餘元,被檢方以涉嫌洗錢罪起訴。
但汪建中昨日在庭上表示:“認罰不認罪。”對指控提出7點異議,其中包括,“媒體採訪是公司業務行為”等。他承認自己控制的賬戶有過百億的交易量,但否認自己有操縱證券市場的能力。其表示,自己盈利是因為“有做短線的經驗”。而且,公司聘任的7位分析師也給他提供了有效的信息。
汪建中辯護律師表示:汪建中的推薦無法對股市波動造成決定性影響。汪購買工商銀行、中國聯通(600050,股吧)等超級股票,流通盤動輒幾十億、幾百億人民幣,汪資金無法操縱市場。
昨日法庭未當庭宣判。其辯護律師表示:判罰對汪建中兄弟洗錢案也至關重要,若汪無罪,則其胞兄弟的洗錢案也就有可能不成立。
廣東百椹律師事務所梁旭律師分析稱,刑法182條規定,對規範操縱證券市場罪,是開放式立法。第四款特別規定“以其他方法,操縱證券市場”的情形。目的是為了防範立法時無法預料的新的操縱方法,是一個兜底條款。因為“其他方法”比較籠統,市場存在不同認識,司法處置當中不容易認定。

操股受審


被稱作中國首例操縱證券市場案的“汪建中薦股案”,2010年10月28日在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汪建中因涉嫌操縱證券市場罪被提起公訴。
公訴機關指控稱,汪建中在擔任北京首放投資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期間,於2006年7月至2008年5月間,使用本人及他人名義,開立多個證券賬戶,採取先行買入相關證券,后利用公司名義通過媒介對外推薦該證券,人為影響證券交易價格,並於上述信息公開后馬上賣出相關證券,非法獲利。
在此期間,汪建中於2007年1月9日至2008年5月21日,利用其實際控制交易的證券賬戶,採取上述方式買賣38隻股票,操縱證券市場共計55次,非法獲利共計人民幣1.25億餘元。
公訴機關認為,汪建中無視國家法律,操縱證券市場,情節特別嚴重,應當以操縱證券市場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操縱賠償案


經過四個多月的等待,2011年3月份立案的股民王某訴“股市黑嘴”汪建中、北京首放投資顧問有限公司操縱市場民事賠償案於7月25日在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開庭,由於汪建中是國內因市場操縱被提起民事賠償的第一個被告人,此案備受各界關注。
王某委託代理人北京問天律師事務所律師張遠忠接受,此案是國內首例操縱證券市場民事索賠案,原告王某因誤信被告發布的證券投資諮詢報告,造成虧損額10萬餘元。
據原告王某訴稱,2007年至2008年間,其因誤信被告發布的“實戰掘金報告”等一系列證券投資諮詢報告,分別多次買入中信銀行、中國石化、萬科A等股票,造成虧損額共計10萬餘元。
為此,王某訴訟請求,判令被告向原告賠償投資損失人民幣101079.75元,並判令本案訴訟費全部由被告承擔。
此前,經檢察機關認定,2007年1月9日至2008年5月1日間,汪建中利用其實際控制交易的9個證券賬戶,交易38隻股票,操縱證券市場共計55次,累計買入成交額5.6億餘元,累計賣出成交額53.8億餘元,非法獲利共計1.5億餘元。2008年10月3日,經證監會認定,汪建中構成《證券法》所述的“操縱證券市場”行為,並按照規定對汪建中進行行政處罰,沒收其超過1.5億元的違法所得,並處以罰款1.5億元。同時,對汪建中採取終身市場禁入措施,並將該案移送司法機關。
不過,據張遠忠提供的最新資料:被告方辯稱,原告證據對證監會認定北京首放和汪建中操縱中國石化、中信銀行、萬科三隻股票的時間與證監會真正認定北京首放和汪建中操縱中國石化、中信銀行、萬科三隻股票的時間不符;同時,除去證監會認定操縱的38隻股票、55次外,北京首放其他時間推薦的股票均為合法業務,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此外,被告方還認為,原告出示的證據無法證明其交易的這三隻股票與北京首放掘金報告有直接因果關係。
此間法律界人士表示,當前原、被告雙方主要爭論點在於原告證據中對證監會認定北京首放和他操縱中國石化、中信銀行、萬科三隻股票的時間與證監會真正認定北京首放操縱中國石化、中信銀行、萬科三隻股票的時間是否符合;另外,原告交易三隻股票所受損失是否與北京首放報告存在因果聯繫。

公開宣判


2011年8月3日,汪建中涉嫌操縱證券市場案在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進行公開宣判。法院判決,汪建中犯操縱證券市場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年,罰金人民幣125,757,599.5元。

作案過程

北京市檢察院第二分院指控,汪建中在擔任首發公司負責人期間,於2006年7月至2008年5月間,用本人及親戚朋友的名義,開設多個證券賬戶,採用先買入低價股票,然後以公司名義在網站及上海證券報等媒介對外推薦該股票,人為影響股票交易價格,而當大量股民爭相購買該股票,致使股票價格高升時,汪建中本人及親戚朋友立即高價拋出,從中獲利。其中汪建中利用自己實際控制的9個賬戶,在買賣工商銀行、中國聯通等38隻股票中,操縱證券市場55次,累計買入股票52.6億元,賣出53.8億元,非法獲利約1.25億元。
被告人汪建中於2008年11月8日被抓獲歸案,上述違法所得已於案發後被追繳。

個人辯護

庭審中,汪建中否認自己有罪,稱這是公司業務的一部分,是公司行為。其辯護人進行了無罪辯護,提出汪建中個人通過短線交易模式買賣證券的行為,不屬於刑法規定的操縱證券市場行為,且其行為未達到法定的追訴標準。雖然被證監會認定為違法,但未達到刑法所規定的情節嚴重程度。
但是法院認為,經查指控汪建中操縱證券市場的行為是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按照當時使用的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經濟犯罪追溯標準的規定,操縱證券價格非法獲利50萬元以上的進行追究,屬於情節嚴重。汪建中操縱證券市場55次,獲利1.25億餘元,數額特別巨大。另外,首發公司對外發布的股評和“薦股”是汪建中的個人意志,非法利益也是其個人佔有。其公司職員與分析師的證言均能證實,股評分析中推薦股票的內容是汪建中個人提供和決定的。汪建中的辯解缺乏事實根據,法院不予成立。

案件啟示

2007年1月9日至2008年5月21日間,被告人汪建中先買入“工商銀行”、“中國聯通”等38隻股票,后利用首放公司名義通過“新浪網”、“搜狐網”、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等媒介對外推薦其先期買入的股票,並在股票交易時搶先賣出相關股票,人為影響上述股票的交易價格,獲取個人非法利益,構成所謂的“搶帽子交易操縱”行為。
根據證監會下發的《證券市場操縱行為認定指引(試行)》,“搶帽子交易操縱”的定義是:證券公司、證券諮詢機構、專業中介機構及其工作人員,買賣或者持有相關證券,並對該證券或其發行人、上市公司公開做出評價、預測或者投資建議,以便通過期待的市場波動取得經濟利益的行為。
法院審理后認為,被告人汪建中無視國家法律,為獲取不正當利益,操縱證券市場,侵害了國家對證券交易的管理制度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情節特別嚴重,其行為已構成操縱證券市場罪,依法應予懲處。
黑嘴操縱股市
黑嘴操縱股市
宣判后,汪建中的辯護律師表示將提起上訴。操縱證券市場55次,非法獲利1.25億餘元
早在2003年,北京首放就因其周末推薦的股票屢次創下“紅色星期一”而聞名於業界。2008年5月,國家審計署在對中信證券的例行審計中發現,其位於北三環的營業部有7個賬戶存在異常交易,經調查初步認定這7個賬戶構成一個賬戶組,且與汪建中有關。
以“中國聯通”為例,汪建中於2007年3月23日買入“中國聯通”約480萬股,成交金額約2500萬元。同日17時55分、18時02分、18時58分,北京首放在首放證券網、新浪網、東方財富網先後發表題為《目標3300點春季攻勢全面打響》的報告,力推“中國聯通”。報告將“中國聯通”等股票列為“具備大幅上攻潛力的品種”,建議股民“最好不宜盲目作空,以免踏空。”3天後,汪建中賣出“中國聯通”,獲利81.8萬元。
根據證監會的統計,在北京首放推薦股票的內容發布后,相關38隻股票交易量在整體上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上漲:當日換手率明顯上升;參與買入賬戶明顯增多;新增買入賬戶成倍增加。
據法院介紹,汪建中採取上述方式操縱證券市場共55次,累計買入成交額人民幣52.6億餘元,非法獲利共計人民幣1.25億餘元歸個人所有。
“搶帽子”是否構成操縱市場行為,引起庭審激辯
3日宣判結束后,審判長白波稱,此案是以“搶帽子”方式操縱證券市場的首個案例,因為缺乏明確的相關法律條文,所以在庭審時曾進行過激烈的辯論。
對於公訴機關認為汪建中的行為構成了“搶帽子交易操縱”,汪建中的辯護律師高子程提出了質疑。在2010年10月28日的庭審中,控辯雙方就汪建中是“先買入后薦股”還是“先薦股后買入”展開了激烈的爭辯。
檢方認為,汪建中先買入后薦股,然後拋出,屬於操縱行為。辯護律師則認為,汪建中是在其任職公司先薦股后買入,再拋出,最多只屬於利用職務便利,行為不恰當。
除此之外,辯護律師還認為,操縱股市的立案標準必須達到兩個10%:即買入股票的交易量占股票總交易量的10%以上,買賣股票的資金量達到買賣該只股票資金總量的10%以上。這兩個10%都達到了,才構成操縱罪。汪建中買賣股票的量和買賣股票的資金量都沒達到10%,還不到1%,所以沒有達到刑事案件的立案標準,不能立案,也就不能判決。
對此,公訴方認為,關於10%等具體犯罪數額和比例,是對傳統操縱市場行為是否入罪的一個法律標準。對於像汪建中這樣以“搶帽子”方式操縱市場的行為,其是否入罪,並不以其買賣股票的數額和比例為判定標準,而是通過其行為特點、性質來認定。汪建中的行為是一種新型的操縱市場行為,有其新特點。
此次法院最終依據刑法第182條第1款第4項“以其他方法操縱證券市場”做出一審判決。嚴格來講,這是一個“兜底條款”,在現行刑法以及證監會相關法規沒有對“搶帽子”方式操縱證券市場進行明確界定的情況下,法院只能依據這一條款對類似行為進行認定。
股民訴汪建中民事案結果將有標桿意義
白波介紹,當前,各種媒體上的股評信息、薦股報告等名目繁多、數量巨大,但其中良莠不齊,混雜著類似於汪建中這樣的“股市黑嘴”,薦股完全出於自己需要,動機純為牟取非法利益。“廣大投資者在閱覽這些信息時,要學會分析,要進行獨立研判,要有自己的投資理念和原則,要避免‘聽風是風,聽雨是雨’,力戒盲目跟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