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3條詞條名為板橋村的結果 展開

板橋村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板橋村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板橋村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番禺縣城東北9公里。

村情概況


板橋村村域面積0.5平方公里,全村共有493戶,8個生產隊,總人口約8千人,其中戶籍人口1278人、外來人口6千多人,屬於二級經濟組織。全村集體收入679萬元,人均收入14800元,勞動力平均收入24700元。
近年來,板橋村大力發展經濟,村內有板橋商務大廈、橋鄉居等經濟支柱。建立村內財務監督制度,在村民委員會村務財務公開欄上公布每月財務收支情況、集體資產情況、上級下撥的各類專項資金、物資的使用情況等,內容真實、全面、簡單、清晰,方便群眾監督,做到民主理財、規範財務,減輕了村級負擔。
板橋村內有黎氏宗祠,祠名“黎永思堂”,是愛國詩人、抗清名將黎遂球的專祠。該宗祠歷史悠久,建於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舊貌基本完好,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板橋(Bǎnqiáo)在番禺縣城東北9公里。屬南村鎮。宋代建村。因村旁有木板橋,故名。村中有座黎氏宗祠,是愛國詩人、抗清名將黎遂球的專祠,原建於廣州城東仁厚里,因兵燹毀廢,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其長子延祖遂在原籍板橋鄉的黎永思堂為遂球塑像祀之,復建閣藏其遺書,沿用蓮須閣之名,今蓮須閣已無存,祠雖略有損破變異,但舊貌基本完好。該祠為磚瓦木石結構,跡近明制。紅石腳青磚牆,單檐無斗拱。風火山牆上呈鑊耳狀。山門正對照壁,紅石腳蚝殼灰脊。門前豎有旗杆夾石一對。祠名“黎永思堂”,門閣匾刻“北正明宗”,兩旁原有門對:“一門五名宦,四代七鄉賢”(已失)。祠分三開四進,坐北朝南。四進為後寢,后寢當中為神樓,神樓下方石砌基座,基座上端鑿成十九個方回字紋花邊。基座上為木結構神龕。按廣州市文物專家介紹,該神龕是明代風格,在廣州地區可算絕無僅有,十分珍貴。整座神樓有散落之勢,亟待搶修。
板橋村委位於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興南路旁,面積約0.8平方公里,下轄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200多人。
板橋村委會距離市區12公里,離南村鎮1公里,周圍有興南路等道路,交通較為便利,但地處丘陵山崗地帶,地緣優勢較弱。而周邊環境良好,保留了良好的鄉村風景,板橋村委會利用這一特點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吸引了雅居樂這一大型房地產商和良典酒店前來投資發展,同時發展金科工業園,增加了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同時,經過多年生產發展探索,逐步形成積極發展本地農業經濟,同時積極吸引發展各鍾符合本地實際需要等第三產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模式。
番禺區南村鎮板橋村2014年村委會(聯社常務理事會)組成及分工
序號姓名職務性別分工
1廖慶泉村委主任負責村支部、村委、經濟社全面工作
2黎敬文村委副主任共青團、衛生、文化、主管計生、文書、主管水電
3黎柏成村委委員民兵、國土建設、交通、綜治信訪維穩、流動人口、調解主任
4黃靄兒村委委員婦女托幼、計生、戶口管理、教育、僑務、調解、社保、合作醫療
5黎次榮經濟社理事長經濟、財經、工業、工商、稅務
6黎銘東經濟社副理事長消防、安全、環保、科技、工會、財務監督、調解、農業、水利、體育
7黎錦海經濟社理事民政、統計、分管水電、調解、老人基金會、頤樂站
板橋村委會,屬於。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0.00公里,國土面積5.00平方公里,海拔1959.00米,年平均氣溫15.00℃,年降水量820.00毫米,適宜種植糧食作物、花卉、蔬菜等農作物。有耕地2996.90畝,其中人均耕地0.50畝;有林地0.00畝。全村轄6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111戶,有鄉村人口5937人,其中農業人口5302人,勞動力434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770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034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694.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二、三產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996.90畝(其中:田2008.50畝,地988.40畝),人均耕地0.50畝,主要種植糧食作物、花卉、蔬菜等作物;擁有林地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0畝,主要種植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75.00畝。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215人,黨員中男黨員156人,女黨員59人。團員4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