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起生命的藍天

撐起生命的藍天

電視連續劇《撐起生命的藍天》,以中國首屆“十大傑出母親”沈利萍和其子王嘉鵬的真實故事改編,由全國婦聯、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寧夏電影製片廠歷時1年聯合拍攝完成。該劇主要情節取材於“7·23空難”倖存者王嘉鵬同名自傳體小說《撐起生命的藍天·空難與我》。該劇通過樸素的鏡頭語言表現了王嘉鵬在母親沈利萍的教育下,在惡運面前不屈不撓的堅強生活。

劇情簡介


影片劇照
影片劇照
1993年7月23日,寧夏銀川發生了建國以來罕見的空難,年僅12歲的王嘉鵬與父親一起遭受了這場災難。父親腰椎受傷,王嘉鵬卻腰椎暴裂骨折,雙下肢截癱,大腦積水受損,生命垂危。當遠在深圳出差的母親沈利萍在不知真相的情況下趕往銀川時,面對突如其來的巨大打擊,肝腸寸斷,痛不欲生。但沈利萍並沒有被災難和痛苦所擊垮,相反,災難和痛苦卻激發出她超越常人的勇氣和力量。她選擇了與命運進行抗爭,她堅信愛能驅走死神,能夠催發人間奇迹。為了使兒子獲得更好的護理,為了使奇迹發生,沈利萍歷經波折將兒子轉移到北京康復中心治療,由於經濟原因,尚未痊癒的丈夫被迫中斷治療。
在小嘉鵬住進北京康復中心治療的5年中,母親沈利萍挑起了沉重的陪護擔子。為了省錢,她棲息在北京南郊一間滲風漏雨的小出租屋內,想盡一切辦法為兒子燉雞湯,而自己卻吃著腌菜剩湯;為了使兒子的病情能有一絲轉機,她日復一日給兒子做全身按摩;為了兒子,她訪遍了北京的名醫,搜尋各種民間偏方,河南、河北、湖北等省的城市、鄉鎮中都留下了她推著兒子尋醫治病的足跡;為了兒子,她累昏在暴雨交加的北京城郊的路途中;為了兒子,她深夜被歹徒洗劫一空;為了兒子她累得腰椎間盤嚴重突出,夜間只能躺在門板上……與此同時,沈利萍沒有放棄自己對藝術、對事業的不懈追求。她白天給孩子治病,夜晚揮毫作畫,經過數年努力,其作品《秋韻》獲得了國際畫展比賽的金獎。
面對殘酷的現實,沈利萍沒有放棄對兒子進行理想、信念和文化科學知識的培養,她以平等、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探索出了一條潛心育子的成功之路。母親的愛深深感染和激勵著小嘉鵬,在偉大母愛的支撐下,他忍受著巨大的痛苦盡最大的可能配合醫生的治療和母親的護理,想盡一切辦法為母親分憂解難,並鼓勵幫助其他病人克服傷殘的痛苦,他的燦爛笑容感動著康復醫院的每一位醫生和病人。在康復醫院的5年中他克服了大腦損傷造成的記憶力衰退等正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自學完成了從初中到高中的所有課程,英語水平達到了4級,還學會了電腦編程和各類應用操作。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后,這個被災難險些奪走雙腿的少年終於能手持雙拐行走了。
1998年,挪威挪迪克世界聯合學院在中國首次招生,招生名額只有一個,還在康復中心治療的王嘉鵬參加了考試。在眾多考生中,小嘉鵬脫穎而出,他成了中國大陸第一位進入世界聯合學院的學生。
在世界聯合大學上學期間,王嘉鵬克服了身體的殘疾帶來的各種意想不到的困難,不僅學習成績優異,而且在第36屆世界殘疾人滑雪比賽中為中國贏得了兩枚金牌,第一次將五星紅旗升起在貝托斯特拉滑雪場的上空。王嘉鵬還在世界聯合大學組織成立了中國文化班,向來自世界86個國家的學生傳播中國文化,並為北京的申奧成功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他還發起成立了學校紅十字小組,為非洲、亞洲、科索沃等地的難民募捐。他與挪威公認的殘疾人英雄摩恩共同發起了一系列由世界各國殘疾人參與的"為生命奔跑"活動,摩恩不幸去世后,王嘉鵬被挪威媒體稱為摩恩事業的接班人。同時被譽為"中國英雄"。

演職員表


職員表

總顧問:彭佩雲
總監製:顧秀蓮、黃晴宜
總策劃:莫文秀、李東東
顧問:劉仲、楊淑英
監製:張懷武、王萍
策劃:秦國英、朱昌平
藝術指導:曹榮
總製片人:馬躍、秦國英
總攝像:高進軍
美術設計:王小微
統籌:吳涓 陳萬銀
製片主任:劉長柏、黎軍
主演趙靜圖片
主演趙靜圖片
編劇 藝術總監:楊真鑒

演員表

角色演員
沈利萍趙靜
——王嘉鵬
——王玉梅
——劉挺
——祁寶泉
——哈根
——馬格納
——斯坦海諾
——托馬斯
——卡婭

電視劇看點


本劇取材於空難事件倖存者的真實生活,此類作品在國內非常罕見,易引起社會的關注。
本劇的主要素材來源於劇中主要人物王嘉鵬的自傳小說《撐起生命的藍天》以及王嘉鵬的母親沈利萍女士的回憶,整個故事感人至深,催人淚下,同時又充滿人性之美,宛如一麴生命讚歌,極易引起觀眾的共鳴。
本劇人主人公王嘉鵬在挪威被稱為"中國英雄",劇組在挪威拍攝期間,挪威王后和首相親自出演其中角色,開創了國內跨國製作的電視劇由外國首腦級人物飾演其中角色的先河。
王嘉鵬的自傳體小說《撐起生命的藍天》在國內出版后引起了強烈反響,中央電視台和鳳凰衛視等重要媒體對他進行過多次專訪。沈利萍女士被評為中國首屆"十大傑出母親",受到中央領導人的接見。這些都為本劇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本劇在中國和挪威兩地拍攝,屬跨國製作的片子,不僅空間結構宏大,而且故事的所蘊含的意義具有國際性。總導演楊洪濤說,在挪威拍戲時,幾乎99的劇中人物都是本人演出,只有摩恩一個角色是由演員扮演。所以,也就更顯出整部電視劇中的分量。
本劇的主題歌採用的是挪威著名歌星托馬斯為王嘉鵬譜寫的歌曲《生命中的天使》。
本劇是一部對全社會以及青少年進行理想、信念、道德、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