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1957年成立的公益性科研機構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是國土資源部直屬的中國專門從事勘查地球物理和勘查地球化學應用研究的專業研究所,同時也是科技部批准組建的“國家現代地質勘查工程技術研究……

研究所簡介


(圖)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圖)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簡稱:物化探索),是國土資源部直屬的中國專門從事勘查地球物理和勘查地球化學應用研究的專業研究所,同時也是科技部批准組建的“國家現代地質勘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現任所長、法人代表朱立新教授,名譽所長謝學錦院士。

研究所概況


(圖)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圖)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1957年9月創建於北京,是國土資源部直屬的最大的物探化探專業技術研究所。現有在職職工365人,其中高級科技人員129人,中、初級專業技術人員125人。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260多人,其中博士后、博士和碩士64名,中科院院士1人。截止2004年底,固定資產4400萬元,資產總量超億元。
現持有國家或部門核發的甲級資質證書有:《工程物探甲級單位》、《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甲級勘查單位資質證書》、《地質勘查資格證書》(地球物理勘查甲級和地球化學勘查甲級),1998年通過了國際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
物探所擔負著推動中國物探化探兩大學科應用基礎理論研究、新方法新技術研究與開發的任務,同時也是地質勘查行業高技術的集散地和幅射源。擁有各類先進的物探儀器和分析測試設備,為物物科研和開發提供了重要的條件保障。方法技術包括空中(航空)、地面、海(水)上、地下(井中)等物探勘查技術和國際領先的岩石、土壤、水系沉積物、地氣、植物、環境等化探勘查技術。物化探研究所集研究、開發、勘查於一體、技術方法齊全,人才薈萃、裝備精良,在中國地勘行業學術地位舉足輕重。
建所40多年來,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如斜磁化理論的普及應用、激電方法技術研究及在全國的推廣、大比例尺高精度全國重力圖件的編製、全國1/20萬區域化探掃面方法研究及推廣、中小比例編圖、標準物質研製、勘查地球化學元素分析方法研製及樣品分析等一批優秀的成果,在推動了物化探學科的發展中起到了開拓性作用。承擔的國家攀登項目、國家攻關項目、國家“863”項目、國家“973”項目、部門重點等科技項目超過千項,其中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6項,獲原地礦部科技成果獎100多項,獲全國性和地方性成果獎數十項,為中國物探化探學科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001年,在國家科技體制改革方案中,物化探所被國家定位於“非營利性科研機構”,並於2004年底通過了由科技部、財政部、中編辦聯合組織驗收。進入國家基礎研究創新隊伍,以承擔應用基礎性創新研究任務,瞄準物化探學科發展的前沿,不斷地推出原始創新成果,推動物化探學科的發展,並積極做好國土資源部地質“野戰軍”組建準備工作,為國家地質工作和國土資源大調查提供技術支撐。
物化探所是全國擁有地球化學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已培養碩士研究生近50名,是中國地質學會物探專業委員會、化探專業委員會掛靠單位。

發展歷史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簡稱物化探所,英文簡稱IGGE),原名地質礦產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1957年2月創建於北京,1969年從北京遷至陝西藍田,1980年由陝西藍田遷至河北省廊坊市,院區佔地面積150畝。
截止2016年7月底,職工總數為746人(在職職工384人、離退休職工362人),其中在職職工中專業技術人員316人,含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183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任職資格的139人。
建所至今,先後有顧功敘、謝學錦、趙文津、楊文采四位院士和夏國治、壽嘉華兩位副部長曾在我所工作。
1957年建所以來,我所在科學研究、地質調查、開發與應用中取得了輝煌的成果,17項成果獲全國科學大會獎,百餘項成果獲部級科技成果獎,數十項成果獲全國性和地方性成果獎。其中,斜磁化理論與方法技術、激發極化理論與方法技術、區域化探理論與方法技術、礦區化探理論與方法技術等方面的創新性研究成果,使我國的鐵礦、多金屬礦、金礦等固體礦產資源勘查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為我國物探、化探兩大學科發展和地質找礦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近十年來,在科技部、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調局的持續支持下,物化探所(國家現代地質勘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承擔了一批國家科技計劃(863計劃、973計劃、科技支撐計劃)、國土資源行業科研專項、地質礦產調查評價專項、天然氣水合物勘查與試采專項中的重要項目,在物化探方法技術研發與示範應用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例如:電磁法勘查技術實現向大深度多功能三維觀測的飛躍、航空物探技術實現勘探深度和飛行平台雙突破、多目標地球化學調查強力支撐國家土地管理、全球尺度地球化學填圖服務“一帶一路”國家倡議、地下物探技術進步顯著增強礦區探邊摸底能力、獲得銅鉬礦深部資源地球化學定量化預測多維異常體系新思路、39種元素(54種元素、76種元素)勘查地球化學樣品分析測試方法技術日臻完善、地球化學標準物質研製為全國化探一流成果提供堅實保障、推進全國區域地球物理區域地球化學調查實施、能源地震勘查技術和隊伍已初具規模。鍛造了一支國內外知名的物化探科學研究和地質調查隊伍,形成了一批國內外有一定影響力的優勢研究領域和方向,使得化探方法技術研發處於國際領先地位,物探方法技術研發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建所至今,先後有顧功敘、謝學錦、趙文津、楊文采四位院士和夏國治、壽嘉華兩位副部長曾在我所工作。

主要服務領域


(圖)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圖)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礦產資源勘查
油氣資源勘查
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勘查
地熱資源勘查
環境地質、城市穩定性評價
地質災害調查、預警
工程勘查和評價
工程檢測與監測、地質測繪
地球化學標準物質研製
相關的新方法新技術、新儀器設備研製
物化探數據處理與解釋軟體研製
測定各種岩石、土壤、水系沉積物、植物及水中從常量、次量、微量、痕量到超痕量幾十種(最多76種)元素的配套分析系統及質量監控系統

方法與技術


航空物探:航空電法/航空磁法
地下物探:井中瞬變電磁/井中電磁波/井中聲波/井中電視/PS測井/多參數綜合測井等
地面物探:高精度重力/磁法測量、各種電法測量、淺層地震測量、地質雷達測量、樁機檢測、管線檢測、沉降監測等
海洋物探:測深/多波束測深、側掃聲納、多譜勒洋流剖面測量、海上地震測量、海洋磁測、海底高精度重力測量等
化探:區域化探、礦區化探、環境與農業化探、深穿透地球化學、氣體地球化學測量、地電化學和水化學測量、地球化學元素分析測試、標準物質研製等。

院士簡介


(圖)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圖)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謝學錦院士:中國勘查地球化學創始人,國際著名勘查地球化學家,先後擔任國際地球化學填圖計劃指導委員會委員和分析方法委員會主席,國際勘查地球化學雜誌副主編。發表中英文論文近百篇,專著兩部。有40餘篇論文被SCI收入。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一項,地礦部一等獎一項,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他提出了多項原創性思想和理論,使中國的區域地球化學勘查和地球化學填圖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

研究中心


(圖)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圖)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電法研究室
電法研究室致力於地面有源電磁法和航空電磁法的理論、方法技術和應用研究,主要開展瞬變電磁法(TEM)、地—井瞬變電磁三分量測井、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CSAMT)、激發極化法(IP)、高密度電阻率法、三頻航空電磁法等電磁法的科研與勘查,以及高溫超導磁強計、三頻航空電磁儀、瞬變電磁儀等電磁法儀器的研製與開發,並擁有美國Zonge公司的GDP多功能電法儀、加拿大Crone公司的數字PEM瞬變電磁儀以及地-井瞬變電磁三分量測井系統和中國自主研製的三頻航空電磁儀等電磁法儀器設備。目前正承擔多項地質大調查和市場勘查任務。
主要研究方向:時間域航空電磁系統、三分量高溫超導磁強計研製及應用、瞬變電磁儀研製、電磁法二維三維正反演、三分量瞬變電磁數據處理與解釋系統、危機礦山深部找礦物探方法技術研究。
電磁綜合研究室
電磁綜合研究室主要從事國家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的地球物理電磁法多參量大深度高解析度對地探測技術研究、方法技術的示範推廣研究、應用研究。研究開發及應用的方法技術有:陣列天然場電磁法技術(音頻大地電磁測深、同步自然電位)、人工場激電技術(時域激電、相位激電、頻譜激電)、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測深技術等。
本室擁有自主研製開發居國際領先水平的陣列天然場電磁法技術裝備(CLEMP-C)、混場源電磁法技術裝備(DEM-Ⅲ)、陣列電磁法激電技術裝備(DEM-IP-Ⅱ),以及最新引進的美國Zonge公司GDP32Ⅱ多功能電法系統。
上世紀80年代,利用從法國引進的地磁差分測深儀及大地電磁測深儀參與我國深部地球物理大剖面研究;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在國家攻關及部局院項目的支持下,自主開發研究陣列式天然場電磁法探測技術、混場源電磁法探測技術,並運用研究開發的技術裝備,在多個不同類型的礦區開展了試驗應用,取得良好的找礦效果。實踐表明,自主開發研究的陣列技術系統具有多參量大深度的綜合探測優勢,適宜於中國不同地貌景觀及複雜地質條件下的資源勘查。
本室對引進的GDP多功能電法系統在充分的試驗研究及經驗積累基礎上,分別在甘肅、內蒙古等地的礦產勘查及北京、浙江等地的地熱勘查中廣泛應用,其應用效果顯著,得到用戶單位的好評。
主要研究方向:從事高分辨大探測深度的多參量電磁法探測技術創新研究和應用研究,承擔國家及行業和地方的資源勘查與評價項目。

組織結構


機構概況
物化探所內設機構23個:管理服務部門11個、技術業務部門11個,以及1個所屬市場開發與經營部門(廊坊開元高技術開發公司)。此外,依託所成立的國際、國家等科研平台7個、掛靠學術組織機構4個。
技術業務部門:從事勘查地球物理方法技術試驗研究、儀器裝備研發和能源、資源、環境地球物理調查評價示範應用工作的技術業務部門共6個,分別為電磁綜合研究室、地震方法研究室、地下物探研究室、礦產資源研究室、油氣與深部物探研究室和航空物探研究室;從事勘查地球化學方法技術試驗研究和資源、能源、環境、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評價示範應用工作的技術業務部門共4個,分別為應用地球化學研究室、化探方法研究室、礦產勘查地球化學與標準物質研究室、中心實驗室;1個專門從事物化探戰略研究、物化探數據處理方法技術研發與數據平台建設、網路與圖書資料管理服務工作的信息中心。
依託物化探所建立的國際、國家等科技平台:國家現代地質勘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尺度地球化學國際研究中心、國土資源部地球化學勘查監督檢測中心、國土資源部地球物理電磁法探測技術重點實驗室、國土資源部地球化學探測技術重點實驗室、中國地質調查局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評價研究中心、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表層碳-汞地球化學循環重點實驗室。
掛靠物化探所的學術組織機構:中國地質學會勘探地球物理專業委員會、中國地質學會勘查地球化學專業委員會、中國地質學會樁基檢測專業委員會、全國國土資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地質勘查技術方法分技術委員會。
 
機構設置
職能管理部門
辦公室
黨委辦公室
人事教育處
財務資產處
科學技術處
條件保障處
監察審計處
服務管理部門
工會
離退休辦公室
駐北京辦事處
後勤服務中心
業務部門
電磁綜合研究室
地震方法研究室
地下物探研究室
礦產資源研究室
油氣與深部物探研究室
航空物探研究室
應用地球化學研究室
化探方法研究室
礦產勘查地球化學與標準物質研究室
中心實驗室
信息中心

有關事件


2020年4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發布《關於下達學位授權點合格評估結果及處理意見的通知》。通知明確,根據合格評估結果,撤銷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鞍山熱能研究院的碩士學位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