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金挖耳

菊科天名精屬植物

大花金挖耳(學名:Carpesium macrocephalum),又稱香油罐、千日草、神靈草、仙草(東北)。為菊科天名精屬的植物。分佈於俄羅斯以及中國大陸的甘肅、華北、四川、東北、陝西等地,生長於海拔400米至1,500米的地區,多生於山坡灌叢以及混交林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東北民間用作治吐血葯服用。花及果實可提芳香油。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高60-140厘米,基部直徑6-9毫米,有縱條紋,被捲曲短柔毛,中上部分枝。莖葉於花前枯萎,基下部葉大,具長柄,柄長15-18厘米,具狹翅,向葉基部漸寬,葉片廣卵形至橢圓形,長15-20厘米,寬10-15厘米,先端銳尖,基部驟然收縮成楔形,下延,邊緣具粗大不規整的重牙齒,齒端有腺體狀胼胝,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均被短柔毛,沿葉脈較密,側脈在葉基部與中肋幾成直角,在中上部則彎拱上升,中部葉橢圓形至倒卵狀橢圓形,先端銳尖,中部以下收縮漸狹,無柄,基部略呈耳狀,半抱莖,上部葉長圓狀披針形,兩端漸狹。頭狀花序單生於莖端及枝端,開花時下垂;苞葉多枚,橢圓形至披針形,長2-7厘米,葉狀,邊緣有鋸齒。總苞盤狀,直徑2.5-3.5厘米,長8-10毫米,外層苞片葉狀,披針形,長1.5-2厘米,寬5-9毫米,先端銳尖,兩面密被短柔毛,中層長圓狀條形,較外層稍短,先端草質,銳尖,被柔毛,下部干膜質,無毛,內層匙狀條形,干膜質。兩性花筒狀,長4-5毫米,向上稍寬,冠檐5齒裂,花藥基部箭形,具撕裂狀的長尾,雌花較短,長3-3.5毫米。瘦果長5-6毫米。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灌叢及混交林邊。

分佈範圍


產東北、華北、陝西、甘肅南部和四川北部。日本、朝鮮、蘇聯遠東地區均有分佈。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別名】香油罐
【來源】菊科金挖耳屬植物大花金挖耳草Carpesium macrocephalum Franch. Et Savat.,以全草入葯。夏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性味】苦,微寒。
【功能主治】涼血,散淤,止血。用於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跌打損傷,鮮全草適量搗爛敷患處;外傷出血;根皮適量研末外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