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宜華
林宜華
林宜華,本名林輝,字德甫,號桃溪,海南瓊州府瓊山縣博茂村人,從一品振威將軍,官至台灣總兵。清代名將。
林宜華
前任:楊在元,台灣鎮總兵,1871年上任。繼任:張其光。
皇帝欽賜給林宜華的金匾
道光二十九年,海盜張十五突然進攻海口,當時任崖州副將的吳元猷籌備糧餉,召集兵馬會同海口水師將領黃開廣及廣東碣石鎮將領王鵬年(海口西門街馬房人)打退張十五的進犯,奪取海口外沙戰得勝,后外沙因此命名“得勝沙”。當時林宜華25歲,首次參加大戰,奮勇當先,作戰立功,吳元猷委任他為海口水師外委。時海口水師營分四訊(軍事據點),每訊派把總一員,外委二員,其中把總為“訊”負責人,一外委為專防,另一外委為協從。林宜華由此開始其軍涯仕途。
幾年後,林宜華升任海口水師千總,在張國梁麾下屢立戰功。林宜華三十一歲時,太平軍天京(南京)失守,清軍獲勝。各戰將兵勇受朝廷嘉獎晉陞,林宜華此後並任江南大營黃嚴州喜鸞總兵。后因台灣形勢需要又調動任台灣總兵,負責守衛台灣澎湖等地,成為當時清水師出色將領,戰績輝煌,深受百姓的讚譽和皇上的嘉獎。
林宜華將軍故居牌匾
詭計多端的劉文楷,早已曉得“狡兔三窟”的道理。他知道佔山為王,攻打官府,本是倒行逆施的勾當,遲早會被官府進剿。為了安全起見,他便在海中的一個沙洲小島上營造巢穴,囤積糧食武器,網羅流氓、地痞等一班亡命之徒,組織起一支海盜隊伍,來往於白馬井、洋浦港至臨高新盈港一帶海面,頻頻作案,橫行一時。因賊聲勢浩大,連雷瓊兵備道江國霖、海口協參將黃開廣多次進剿都無功而歸。
海口營有個武官姓林名宜華,字德甫,號桃溪,是吳元猷的同鄉(瓊山博茂村人),素有膽略,體格魁梧;武藝很好。一天,林宜華向吳元猷獻計,請求讓他隻身深入黎洞,伺機擒捉劉文楷。吳元猷同意他的請求。
林宜華改姓更名,化裝成一個普通漢人客商,隻身來到黎區。開始他廣散錢財,結交黎洞一頭目,經過一段時間來往後,取得這頭目的信任,逐漸成為至交摯友,不久這位頭目又介紹他與劉文楷結識。劉賊見林宜華為人機敏,辦事幹練,身強體壯,武藝高強,於是他便把林宜華當作心腹對待。
八月初九日(9月4日),這天正好是山下農村神誕的日子,村人舉行盛大廟會,晚上還請戲班來村演戲。林宜華看到時機已經成熟,便借口邀請劉文楷下山看戲。
他們早早吃過晚飯,待天黑后,踏著昏黃的上弦月光,踉踉蹌蹌地走下山來。當他們走到一條又大又深的牛車路旁,林宜華看見四周無人,就突然縱身一撲,猛力把劉賊撲倒在地,迅速用帶來的麻繩將他的手腳捆綁,用破布堵塞他的口,然後抬起劉賊一口氣奔走了十多里才停下,用手指往口裡打了個唿哨,這時早已潛伏在牛車溝里的兵勇一齊跳出,接應林宜華,將劉賊解押回軍營。這次活擒儋州劉文楷,兵不血刃,手到擒來,乾淨利落,順利解決問題。
林宜華歸營后,因他孤身深入賊巢,獨自活擒劉文楷,便擢升海口營把總。不久又調到江南大營和春、張國梁麾下,以後屢立戰功,又升遷到海台黃州鎮總兵。
林宜華將軍為保衛祖國寶島台灣領土及台灣海峽交通安全作出巨大貢獻。清朝末年皇帝欽賜給林家的金匾上還記載,林宜華的夫人當時被封為“一品夫人”。文物專家對照林氏家譜以及相關資料后說,林氏的家譜上對牌匾有相關介紹——“有欽賜花翎和‘協勇巴圖魯’金牌,歷任台灣總鎮、江南黃嚴總鎮,統率北師捷字全軍的林輝公。”《瓊山縣誌》卷二十四對林宜華也有相關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