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宜遲

漢語成語

事不宜遲,漢語成語,拼音:shì bù yí chí,釋義:事情要抓緊時機快做,不宜拖延。出自《蕭淑蘭》,作謂語、分句;指不宜拖延。

釋義


宜:可以,應該。事情要抓緊時機快做,不宜拖延。

出處


元·賈仲名《蕭淑蘭》第四折:“事不宜遲,收拾了便令媒人速去。”

典故


事情要抓緊做,不應拖延。《三國演義》三回:“〔呂〕布沉吟良久曰:‘吾欲殺丁原,引軍歸董卓,何如?’〔李〕肅曰:‘賢弟若能如此,真莫大之功也!但事不宜遲,在於速決。’”梁斌《播火記》一卷一:“姑娘,事不宜遲,快走!快走!”

近反義詞


近義詞

燃眉之急、刻不容緩、時不我待、當務之急、趁熱打鐵、兵貴神速

反義詞

曠日持久、來日方長

用法搭配


運用

作謂語、分句;指不宜拖延

例句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好計,我和你便去,事不宜遲。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回:賢弟若能如此,真莫大之功也但事不宜遲,在於速決。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回:此非統之謀;是法孝直得張松密書,言事不宜遲,只在早晚當圖之。
《醒世姻緣傳》第二○回:事不宜遲,莫叫他把家事都抵盜與女兒去了,我們才屁出了掩臀。
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二出》:事不宜遲,趁早高飛遠遁,不要連累別人。
《文明小史》第三三回:事不宜遲,明天就把這樁公事發出去罷。
時間很緊,事不宜遲,我們要立刻動手辦。

英文翻譯


no time to lose in doing the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