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澗鄉

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下轄鄉

大河澗鄉,隸屬於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地處淇濱區西北部,東和東南與山城區鹿樓鄉、淇濱區上峪鄉相鄰,西與林州市東姚鎮接壤,北與鶴山區姬家山鄉相鄰,鄉人民政府距淇濱區政府24千米,總面積97平方千米。

明清朝時期,大河澗鄉境域屬湯陰縣鹿樓公所;1985年3月,大河潤公社改為大河澗鄉;截至2018年末,大河澗鄉有戶籍人口16050人;截至2020年6月,大河澗鄉下轄15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大河澗村

2011年,大河澗鄉財政總收入0.34億元,比上年增長1.3%,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0.12億元,增值稅0.1億元,企業所得稅0.11億元,個人所得稅0.02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0%、1.2%、0.2%、0.3%,人均財政收入3400元,比上年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8700元;2018年,大河澗鄉有工業企業17個,規模以上企業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歷史沿革


明清朝時期,大河澗鄉境域屬湯陰縣鹿樓公所。
民國時期,屬四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代初,屬太行行署七專屬。
1950年,屬湯陰縣徠三區。
1958年,屬鶴壁市大河潤鄉、盤石頭鄉。
1966年3月,大河潤公社成立。
1985年3月,大河潤公社改為大河澗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河澗鄉地處淇濱區西北部,東和東南與山城區鹿樓鄉、淇濱區上峪鄉相鄰,西與林州市東姚鎮接壤,北與鶴山區姬家山鄉相鄰,鄉人民政府距淇濱區政府24千米,總面積9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河澗鄉地勢西高東低,地形分為山地、丘陵、崗地、窪地、裸岩地,坡度較大,土層極薄,保水保肥性能差,水土流失嚴重,主要山脈有牟山、風凰山,境內最高峰牟山位於大河潤鄉西,海拔763.5米;最低點朔泉位於大河潤鄉東,海拔50.3米。

氣候

大河澗鄉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3.6℃,年平均降水量503.7毫米。

水文

大河澗鄉境內河流總長度130千米,河網密度300千米/平方千米,淇河從林州臨淇鎮至大河澗鄉,流經境內10餘個村莊,長30千米,流域面積50平方千米,年均流量230立方米/秒。

自然災害

大河澗鄉主要自然災害有暴雨、冰雹、大風等。

自然資源


大河澗鄉有白雲岩儲量達9000餘萬噸,煤貯藏量達1.5億噸。
2011年,大河澗鄉有耕地面積0.95萬畝。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大河澗鄉下轄15個行政村大河潤村、毛連洞村、潘荒村、趙家廠村、小河潤村、爻家村、譚峪村、洪峪村、肖橫嶺村、張公堰村、牛橫嶺村、馬橫嶺村、窯洞村、石鼓溝村、河口村
截至2020年6月,大河澗鄉下轄15個行政村毛連洞村、大河澗村、趙家廠村、小河澗村、爻家村、譚峪村、楊寨溝村、洪峪村、肖橫嶺村、張公堰村、牛橫嶺村、馬橫嶺村、窯洞村、石鼓溝村、河口村;鄉人民政府駐大河澗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大河澗鄉轄區總人口140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100人,城鎮化率50.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3800人,佔98.6%;有回、苗2個少數民族,共200人,佔1.4%,人口出生率1.2‰,人口死亡率1.3‰,人口自然增長率-0.19‰。
截至2017年,大河澗鄉常住人口14107人。
截至2018年末,大河澗鄉有戶籍人口16050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大河澗鄉財政總收入0.34億元,比上年增長1.3%,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0.12億元,增值稅0.1億元,企業所得稅0.11億元,個人所得稅0.02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0%、1.2%、0.2%、0.3%,人均財政收入3400元,比上年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8700元。
2018年,大河澗鄉有工業企業17個,規模以上企業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農業

2011年,大河澗鄉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人均0.7畝,農業總產值2011年達到0.3億元,比上年增長0.2%,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76.4%,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4500噸,人均5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薯類、蘋果等。畜牧業以飼養家禽為主,生產肉類30噸;畜牧業總產值0.3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0%,累計造林0.5萬畝,林木覆蓋率80%,水果種植面積0.3萬畝,產量3200噸,主要品種有蘋果、西瓜、梨、桃,漁業以池塘養殖為主,漁業總產值0.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6.7%,大型農業機械0.2萬台(輛)。
農業
農業

工業

2011年,大河澗鄉工業總產值達到2.5億元,比上年增長0.8%,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8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家,職工0.3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0億元,比上年增長0.97%。

商貿

2011年末,大河澗鄉商業網點30個,職工300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0.6億元,比上年增長10%;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47億元,比上年增長12%。

金融

2011年末,大河澗鄉有工商銀行、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3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11億元,比上年增長12%;人均儲蓄1.5萬元;各項貸款餘額1.83億元,比上年增長30%。

文化


● 地名由來
大河澗鄉,因鄉人民政府位於大河澗村得名。

交通


大河澗鄉有縣鄉(鎮)級公路2條,總長58千米。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大河澗鄉有幼兒園(所)2所,在園幼兒1200人,專任教師12人;小學12所,在校生5700人,專任教師2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8%;初中2所,在校生3800人,專任教師1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87%,小升初升學率87.8%,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9%,主要學校有大河澗鄉中學,教育經費達0.3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0.2億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大河澗鄉有文化藝術團體1個,文化站1個,公共圖書室1個,藏書2萬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40人,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大河潤鄉文藝宣傳隊。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大河澗鄉有衛生院1個;病床2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4張,專業衛生人員20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4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0.34萬人次,住院手術20台次,出院病人0.4萬人次,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0.5/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9%,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0.8萬人,參合率90%;孕產婦死亡率1.7/10萬。

體育事業

2011年末,大河澗鄉有體育場地2處,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78%。

社會保障

2011年,大河澗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200人,支出158.4萬元,比上年增長0.3%,月人均110元,比上年增長0.3%;農村五保集中供養79人,支出3.4萬元,比上年增長0.3%;農村五保分散供養60人,支出1.2萬元,比上年增長0.2%;農村醫療救助5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70人次,共支出10萬元,比上年增長12%;農村臨時救濟230人次,支出7.0萬元,比上年增長11%。

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大河澗鄉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58千米,投遞點12個,鄉村通郵率99%;征訂報紙1.1萬份、期刊0.3萬冊,業務收入9.5萬元,固定電話用戶0.6萬戶,行動電話用戶0.7萬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20萬元。

旅遊


風景名勝

大河澗鄉有宋瓷窯遺址於淇河岸邊;元石塔立淇河懸崖;古寨牆、古戰壕保存完好;古石刻、古石碑處處可見;牟山為全市最大高峰,直立庫中,有元代雙塔寺遺址,鄉境內有鶴壁第一峰—牟山,省內唯一不被污染的河流—淇河穿境而過;有淇河盤石頭水庫,趙南古長城、雙塔寺。

獲得榮譽


2020年11月,入選2020年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鄉(鎮)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