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與芮

宋太祖十世孫

趙與芮(1207年-1287年),宋太祖十世孫,燕王趙德昭九世孫。系宋理宗趙昀的同母弟,立為榮王。其子趙禥繼理宗皇帝位,即宋度宗。德佑二年(1276年),趙與芮被帶至元大都。在大都,趙與芮生活了11年。元至元二十五年(1287年),趙與芮薨逝,享壽八十。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趙與芮:宋理宗趙昀之弟,立為榮王。系宋太祖十世孫,燕王趙德昭九世孫。
景定五年(1264年),其子趙禥在趙昀病逝後繼位,是為宋度宗。元朝至元二十五年(1287年),趙與芮薨逝,享壽八十。

人物事件


趙與莒、趙與芮兄弟雖是趙宋宗室,但已屬遠支,其父趙希瓐不過是一個九品縣尉,到他們這一輩甚至連蔭嗣都沒有,過著普通百姓的生活。在與莒7歲、與芮4歲時其父便已過世,母親全氏無力撫養這對兄弟,不得不寄居在娘家。由此可見,即使趙與莒、趙與芮兄弟真是宋太祖的後人,但也已經與一般平民無異。趙與莒、趙與芮兄弟之所以出現在政治舞台上,完全得益於太子趙竑與史彌遠之間的爭鬥。
因寧宗弟沂王(一說是寧宗從弟,兩人皆孝宗親孫)獨子趙貴和以皇侄身份被寧宗立為太子,賜名竑。沂藩失嗣,寧宗便委派史彌遠選太祖十世孫中賢者立為沂王嗣子。史彌遠派親信余天錫物色宗室子弟,以便將來替代趙竑。余天錫四處尋覓,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嘉定十四年(1221年),余天錫回鄉時路過紹興,天降大雨,余天錫剛好到趙昀的舅舅全保長(保長是鄉里的小官)家避雨。全保長聽說余天錫是史彌遠的門客,便刻意巴結,還將外甥趙與莒(即後來的趙昀)介紹給余天錫,說趙與莒是宗室子弟。余天錫大喜過望,將趙與莒帶到臨安。史彌遠見趙與莒相貌端正,心中很是喜歡,便讓趙與莒寫字。趙與莒竟然寫下“朕聞上古”四字。史彌遠嘆道:“此乃天命!”於是決定培養趙與莒。
公元1222年,趙與莒被立為寧宗弟沂王嗣子,賜名貴誠,有了寧宗皇侄身份。
公元1224年,南宋第四代皇帝宋寧宗趙擴崩,權臣史彌遠矯詔廢太子趙竑,立皇侄趙貴誠為太子,改名趙昀,便是後世的宋理宗。
宋理宗上位之後,追封生父趙希瓐為榮王,這樣,作為理宗唯一的親弟,趙與芮以榮王嗣子的身份登上了歷史舞台。不過,史上對這位大宋榮王著墨不多,可能是因為與芮才智不顯,而又不以驕橫跋扈出名吧。
理宗在位40年,與芮以皇帝唯一親弟的身份享受榮華,可能源於幼時的顛沛流離、寄人籬下的生活,與芮對親王的生活特別知足。公元1240年,其唯一的兒子趙孟啟誕生,便是後來的宋度宗。
理宗曾經有兩個兒子,即永王趙緝和昭王趙繹,但都夭折了。此後,後宮再沒有為理宗生下皇子。吏部侍郎兼給事中洪咨夔曾建議理宗選宗室子弟養育宮中,擇其優者為皇子,但理宗此時剛過中年,仍然希望後宮能產下一子,所以沒有採納。淳祐六年(1246),理宗已經年過40,仍然沒有兒子,而立儲之事已經不能再無限期拖延下去,遂開始物色皇子人選。從感情和血緣關係來講,理宗理所當然地傾向於親弟榮王趙與芮的兒子趙孟啟。年僅6歲的趙孟啟被立為太子,賜名禥。
景定五年(1264年),理宗崩,趙禥繼位,是為度宗。
公元1274年,度宗崩,恭帝繼位。
德祐二年(1276年),臨安城被元軍攻克,趙與芮和皇嫂、太皇太后謝道清,孫子宋恭帝被帶至元大都。元世祖忽必烈授宋福王趙與芮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大司農、平原郡公。
在大都,趙與芮生活了11年,在經歷了兒子、孫子的死難之後,也許變得更加低沉。為了減弱忽必烈的猜忌,保住趙宋血脈,他向元世祖忽必烈貢獻出了他的全部家產,宗室得以保全。
元朝至元二十五年(1287年),故宋榮王趙與芮薨逝,享壽八十,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