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彌遠

南宋中期奸臣

史彌遠(1164年2月23日—1233年11月27日),字同叔,號小溪,別號靜齋。明州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人,南宋中期奸臣,被時人稱為“四木三凶。

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進士。開禧三年(1207年),韓侂胄北伐失敗,金朝來索主謀。史彌遠時任禮部侍郎兼資善堂翊善,與楊皇后等密謀,遣權主管殿前司公事夏震於玉津園槌殺韓侂胄,后函其首送金請和。史彌遠在韓佗胄死後的嘉定元年(1208年)十月升任右丞相,此後獨相宋寧宗朝17年。嘉定十七年(1224年)八月,宋寧宗駕崩,史彌遠矯詔擁立貴誠,改名昀,是為宋理宗,封趙竑為濟王,出居湖州。寶慶元年(1225年)正月,湖州人潘壬等謀立濟王趙竑未遂,史彌遠派人逼趙竑自縊,詭稱病死。自此又獨相宋理宗朝九年。

紹定六年(1233年),病死,時年六十九歲。追封衛王,謚忠獻。謚號與奸相秦檜同,寓意深遠。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官場升遷

史彌遠像
史彌遠像
史彌遠於淳熙六年(1179年)補承事郎(八品)。
淳熙八年(1181年)年,轉宣義郎,銓試第一,調建康府糧料院,改沿海制置司幹辦公事。
淳熙十四年(1187年)舉進士。
紹熙二年(1191年),遷太社令。
紹熙三年(1192年),遷太常寺主簿,以奉養父史浩請祠,史浩死後守喪。
慶元二年(1196年)除喪服,出任八品小官大理司直,尋改諸王宮大小學教授。
慶元四年(1198),授樞密院編修官,遷太常丞,尋兼工部郎官,改刑部。
慶元六年(1200),改宗正丞。丐外,知池州。
嘉泰四年(1204),提舉浙西常平。
開禧元年(1205),授司封郎官兼國史編修、實錄檢討,遷秘書少監,遷起居郎。
開禧二年(1206),兼資善堂直講。到開禧元年(1205年)初的近十年時間裡,才升至六品的司封郎中。同年五月,韓侂胄任平章軍國事後,史彌遠隨即受到重用,到開禧三年三月的不到兩年的時間裡,不但已封為男爵,而且已升為禮部侍郎兼刑部侍郎的三品大員。

謀害忠臣

史彌遠權位的迅速升遷,助長了他的政治野心。當韓侂胄支持重用的宋軍西線主帥吳曦叛變降金的消息,於開禧三年(1207年)二月傳到南宋首都臨安時,宋朝君臣對戰勝金軍、收復中原已失去信心,韓侂胄的威望也因而嚴重受挫。韓侂胄於六月遣使議和,金方提出以韓侂胄首級作為議和的前提,這理所當然遭到韓侂胄的拒絕。史彌遠的政治野心立即迅速膨脹,“乃建去凶之策,其議甚秘,人無知者”,決心設法殺死韓侂胄,取而代之。
宋寧宗立皇后時,韓侂胄不支持立楊貴妃(楊桂枝)為後。楊貴妃在立為皇后以後,對韓侂胄懷恨在心。史彌遠積極拉攏被楊皇后冒認為兄的楊次山,由楊次山向楊皇后提出,請她向宋寧宗提出罷免韓侂胄。史彌遠又利用自己兼任資善堂翊善,蠱惑年僅16歲的宋寧宗嗣子,向宋寧宗“入奏:侂胄再啟兵端,將不利於社稷”。楊皇后從旁贊之甚力,但宋寧宗不予理睬。顯然想通過宋寧宗下詔罷免韓侂胄,是不可能的。
史彌遠決定繞過宋寧宗,由他和楊皇后偽造宋寧宗的御批密旨。參知政事錢象祖、李壁曾是韓侂胄黨羽,見到密旨信以為真,轉而投靠史彌遠,當錢象祖想向寧宗奏明罷韓侂胄時,李壁怕消息泄漏給韓侂胄,錢象祖因而作罷。史彌遠計劃派權主管殿前司公事夏震殺死韓侂胄,當夏震“初聞欲誅韓(侂胄),有難色,及視御批,則曰:‘君命也,震當效死’”。十一月初三,韓侂胄被殺死於玉津園。當“臨安府申侂胄已身故”,“帝不之信,越三日,帝猶謂其未死,蓋是謀悉出中宮及次山等,帝初不知也”。

嘉定和議

嘉定元年(1208年)三月,史彌遠實際掌權,恢復了秦檜的申王爵位及忠獻謚號,積極奉行降金乞和政策。九月簽訂宋金和議,史稱“嘉定和議”,由金宋叔侄之國改為伯侄之國,歲幣由20萬增為30萬;另加“犒軍銀”300萬兩,這是以往和議中從來沒有過的。對於這宋金議和史上最為屈辱的和議,引起朝野不滿。

矯詔立帝

史彌遠形象
史彌遠形象
由於韓侂胄是被偽造的密旨殺死的,史彌遠沒能公開以此居為首功,只微升為禮部尚書,但已掌握實權。
嘉定元年(1208年)正月,升為知樞密院事,六月,兼參知政事,十月升為右丞相。十一月,因母喪丁憂。
嘉定二年(1209年)五月,史彌遠起複為右丞相,從此開始了長達二十多年的獨相擅權時期。
當年協助史彌遠殺害韓侂胄,對金乞降求和的衛國公,不久即被立為太子,嘉定十三年(1220年)死。
次年,宋寧宗另立趙竑為皇子。趙竑對於史彌遠的擅權跋扈十分不滿,想在即位后遠貶史彌遠。但被史彌遠安置在趙竑身邊耳目所告發,史彌遠就不時地在宋寧宗面前誹謗趙竑,以圖廢趙竑,另立他人為繼承人,但未能得逞。
嘉定十六年(1223年),史彌遠收買當時只是九品小官的國子學錄鄭清之,陰謀在宋寧宗去世時,廢皇子趙竑而另立宗室趙昀(貴誠)為帝,為此派他兼任魏忠憲王府教授,作為趙貴誠的老師。鄭清之後雖數次陞官,但兼任趙昀老師之職不變。
嘉定十七年(1224年)八月,宋寧宗病重不能處理朝政時,史彌遠加快了策劃宮廷政變的步伐。
同年閏八月,宋寧宗病死的當天黃昏,偽造寧宗遺詔,“遂矯詔廢竑為濟王,立昀為皇子,即帝位”。為了說明趙昀即位的“合法性”,史彌遠宣稱:宋寧宗在世的八月份,即已“詔以貴誠為皇子,改賜名昀”。趙昀即位,是為宋理宗。從此,宋太祖長子燕王趙德昭的後裔,取代了由宋孝宗開始的宋太祖次子秦王趙德芳後裔的帝位。

薦引諸賢

史彌遠事迹
史彌遠事迹
嘉定十四年(1221年),發生了殿前司軍官華岳謀殺史彌遠事件。在開禧北伐時,華岳作為軍事理論家(著有兵書《翠微南征錄》等傳世),以戰略眼光指出,應待金朝破壞和議時攻金,不應在準備不足時主動北伐,因而受到韓侂胄的打擊。但對史彌遠的乞降求和更為不滿,圖謀去丞相史彌遠,不料事泄下獄,寧宗知其名,欲生之,彌遠曰:‘是欲殺臣者’。竟將其杖死東市。

謚同秦檜

紹定六年(1233年)十月,史彌遠病重,才將他的黨羽鄭清之升為右丞相,結束了他獨相二十六年的歷史。次日以病危致仕,授兩鎮節度使,封會稽郡王,數日後去世,追封衛王,謚忠獻。所賜號與秦檜謚號相同的忠獻,並非完全是偶然的巧合,也許是討論謚號的禮官們,認為史彌遠就是與秦檜屬同一類人物,因為這在當時是士大夫們的某種共識。

家族成員


關係人物備註
父親史浩南宋宰相,尚書右僕射。
母親周氏諱惠,出身於浙江紹興漁家。
堂侄史嵩之南宋右丞相兼樞密使。

軼事典故


養鷹休飽

史彌遠小像
史彌遠小像
紹定四年(1231年)宋軍擊斃叛將李全,論功行賞時,將士求賞慾望甚高,朝臣也認為應賜以高官厚祿。史彌遠道:“御將之道,譬如養鷹。飢則依人,飽則颺去,曹彬下江南,宋太祖未肯以使相與之。況今邊戌末撤,警報時至,若諸將一一遂其所求,志得意滿,猝有緩急,孰肯效死?”因此,有功將士只得到有限的賞賜。

墓址風波

史彌遠雖獨居相位,也懼怕樹大招風,況朝臣中對他獨攬朝政,迫害濟王,迢立理宗多有微言。雖理宗因感他擁立之功多加庇,終究難得安寧。因而,屢次上疏乞歸。
史彌遠墓道橋
史彌遠墓道橋
晚年時,他想在家鄉找一塊好墓地作為歸宿。不料竟引出一場風波,幾乎使他遭受滅頂之災。相傳,史彌遠為找墓地招集許多風水先生,最終看中了阿育王寺這塊“八吉祥六殊勝地”。史彌遠覺得很合心意,便下令在那年八月中秋節后拆寺建墳。正當阿育王寺和尚聽到這個消息,急得如同熱鍋螞蟻,阿育王寺方丈更是六神無主,此時有個叫師範的小和尚說他有辦法能保護寺院。師範得到方丈允准,到了南宋都城臨安,在一個月黑風大的夜晚,在城門、宮牆、大街都貼著這樣一張詩單:“育王一塊地,常冒天子氣;丞相要做墳,不知主何意?”臨安百姓對史彌遠早已怨恨,見了詩單后便紛紛傳言:“史彌遠要霸佔天子氣,要謀皇篡位了”,消息傳進皇宮,理宗素知史彌遠為人,過去他一手遮天幫他坐上了皇位,如今也難保史彌遠不會篡皇位。便把史彌遠宣進皇宮,查問此事。史彌遠也怕皇上翻臉,不光富貴保不住,怕還有滅九族之禍哩。於是,趕緊撒謊道:“臣的墳墓早已做在東錢湖大慈山了,詩單無中生有,望萬歲明察。”這樣一來,阿育王寺被保留下來,史彌遠的墳墓也真的做到東錢湖大慈山了。

轉世傳說

隆興二年生於史彌遠月湖史相府第。對此有三個傳說。
宏智正覺是天童寺住持,倡導默照禪,人稱天童和尚。史浩隱居鄮峰時就結識了宏智正覺,並接受了他的默照禪,從此宏智正覺與史浩交往幾十年,彼此十分友善。一次史浩與宏智正覺閑聊時曾開玩笑地對他說:“和尚與我孰好?”正覺見眼前的史浩“綺羅爛盈,粉黛列環”,就漫不經心地說:“丞相富貴好,老僧何敢比也。”過一會又自省說:“此一念差,終當墮落泥滓。”事隔數年後的一天,史浩坐在客廳上,儼然看見正覺突然走入堂中,卻不見他來到,就派人到寺里去察看,一會,前去察看的人來報說正覺長老圓寂了,史浩覺得很奇怪。大約過了喝一杯茶的功夫,史府後院的家僕來報說:恭喜大人,夫人生了一個男孩。史浩默然,心想這便是正覺轉世了,於是用覺圓給孩子取小名,等他長大,又取名叫彌遠。彌遠後來相兩朝,共二十六年,權震海內。當時就有人作詩說:“前身元是覺闌黎,業障紛華總不迷。到此更須睜隻眼,好將慧力運金。”實際情況是:宏智正覺死於紹興二十七年,史彌遠生於隆興二年,時間相隔六年,豈是“喝一杯茶的功夫”!

命理之說

史彌遠生於甲申丙寅乙卯辛巳。乙卯日辛巳時,春生身強,殺淺大貴,夏平常,秋官煞旺,冬印綬旺俱吉。日干專旺,時上辛金為殺,月上丙火制伏,故貴為宰相。

與觀音緣

史衛王彌遠一日游普陀,看見大士在茶樹上,示一目,蓋二十年宰相之讖也。所以從來不寫詩的史彌遠也硬是吟出四句題觀音像贊說:“南海觀世音,莊嚴手持塵。悠然妙色相,救苦度眾生。”

朱熹理學

史彌遠擔任丞相后,不但恢復了支持理學的趙汝愚呂祖謙等人的官職,還召林大中、樓鑰等15位故老入朝。同時,恢復了理學的地位,下令雕版印行朱熹的著作。

後世紀念


史彌遠墓

史彌遠墓在東錢湖大慈山,原墓、墓道及墓道石刻規模宏大,宋理宗御制神道碑額雲“公忠翊運定策元勛之碑”。到明清時期墓道神碑已倒地折斷。
墓道現存原真性宋代石拱橋一座,橋上一蓮花望柱一根,參天古銀杏樹兩顆,宋踏道台基,歇山式祭殿,面闊五間。
殿後三層墓台基已大部分坍陷,僅存少許條石完整。底層和三層堆放大量殘破石構件,三層石構件雕刻精美,石質大多為石山弄馬嶺石,少許稽山石。

人物評價


整體評價

史彌遠掌權二十六年期間,雖因金受蒙古威脅無暇南顧,而能保持南宋安定,但彌遠排斥異己,貪污中飽,加重稅金,使南宋國勢漸衰。
其篡改宋寧宗的意志,立宋理宗繼位,並假借湖州之變迫死濟國公趙竑,干擾皇統的繼立,比南宋其他的權臣更為過份。例如秦檜察覺身為皇子的宋孝宗經常與自己作對,但最後並沒有成功改變宋孝宗的皇位繼承者的身份。但史彌遠不同於南宋著名的權臣,例如秦檜,其家人並沒有大量得到朝廷顯祿。而更不像韓侂胄如此盛氣迫人,峰芒太露。
宋史》並沒有將史彌遠列入《奸臣傳》,在傳中形容彌遠“迨寧宗崩,廢濟王,非寧宗意。立理宗,又獨相九年,擅權用事,專任儉壬。理宗德其立己之功,不思社稷大計,雖台諫言其奸惡,弗恤也。”而傳中評論又指“史彌遠廢親立疏,諱聞直言。.....彌遠之罪既著,故當時不樂嵩之之繼也,因喪起複,群起攻之,然固將才也。”

歷代評價

林瑞翰:理宗在位四十年,大抵而言,初期委政於史彌遠,中期委政於鄭清之、史嵩之,晚期委政於賈似道。清之在位,頗引用正人,故端平間,賢士如真德秀魏了翁、李皇、洪咨夔等並見進用,時稱端平更化,以比元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