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汝愚
宋代政治人物
趙汝愚(1140年—1196年2月20日),字子直,原籍饒州余干(今江西省上饒市余干縣),生於崇德縣洲錢(今浙江省桐鄉市洲泉鎮)。南宋名臣、學者,南宋宗室,宋太宗趙光義八世孫、漢恭憲王趙元佐七世孫。平陽郡懿恭王趙允升六世孫,郯勤孝王趙宗惠五世孫,建國懿恭公趙仲企玄孫,西頭供奉官趙士慮之曾孫,申國公趙不求之孫,修武郎、江西兵馬都監趙善應長子。
趙汝愚早有大志,為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狀元及第。歷任簽書寧國事節度判官、秘書省正字、集英殿修撰、知福州、吏部尚書等職。宋孝宗崩逝后,趙汝愚策劃實施“紹熙內禪”,奉嘉王趙擴(宋寧宗)即位。以功升任右相,與留正同心輔政。
慶元元年(1195年)遭韓侂胄誣陷,被貶為寧遠軍節度副使。慶元二年(1196年),於衡州暴卒(一作服藥而死)。開禧三年(1207年),韓侂胄被殺,朝廷復趙汝愚原官,賜謚忠定,追贈太師、沂國公。宋理宗時,配享寧宗廟廷,追封福王,后改周王。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趙汝愚家族原籍饒州余干,其祖上至南宋建炎(1127年—1130年)遷居崇德縣洲錢。他少年勤學有大志,曾說:“大丈夫留得汗青一幅紙,始不負此生,”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中進士第一(狀元),授秘書省正字,遷著作郎,知信州、台州.改任江西轉運判官,后入朝為吏部郎兼太子侍講,遷秘書少監兼代給事中。
淳熙八年(1181年),代理吏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
淳熙九年(1182年),以集英殿修撰出任福建軍帥。後進直學士,出任四川制置使兼成都知府。時羌族四處騷擾,汝愚以計分散其勢力,始相安多年。孝宗讚揚他有文武全才。
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即位,進趙汝愚為敷文閣學士,知福州。
紹熙二年(1191年),召為吏部尚書。紹熙四年(1193年),升知樞密院事。
紹熙五年(1194年),太上皇孝宗病死,光宗向與父不和,稱病不執喪禮。於是兩宮隔絕,大臣累奏不復,遷延多日,朝野憂慮,左丞相留正稱病他去,官僚幾欲解散,人心益浮動。汝愚以國事為重,臨危不懼,屋進兩宮疏通,又與工部尚書趙彥邊等密議,派知閣門事韓侂胄進宮稟請憲聖太后垂簾,主持喪事:並逼使光宗退位,擁皇子嘉王趙擴即皇帝位。嘉王恐負不手之名堅辭。汝愚勸道:“天子當以安社稷、定國家為孝,今中外憂亂,萬一生變,將置太上皇於何地?”於是嘉王即位,是為寧宗,改元慶元。命汝愚兼代參知政事,特進、右丞相、樞密使。推辭不就,並請召還留正,使續居相位,又薦朱熹待制經箍;召回外出之官員,以安定朝政。留正還朝,汝愚自請免兼職,改任為光祿大夫、右丞相。力辭再三,寧宗不允,遂與留正同心輔政。
趙汝愚世系圖表
國子祭酒李詳、博士楊簡,太府丞呂祖儉等,以汝愚勛勞卓著,精忠貫於天地.先後上疏挽留,太學生客人伏閘上書,皆遭貶斥。有人以汝愚“倡引偽徒,圖為不軌”,詔謫寧遠軍節度副使,貶放永州(今湖南零陵)。汝愚怡然就道,對送行者說:“看侂胄用意,必欲殺我。我死,君等方可無事。”
慶元二年(1196年)正月,行至衡州,得病,為守臣錢鍪所窘,壬午日(2月20日)暴卒(《慶元黨案》作服藥而卒)。
開禧三年(1207年),侂胄被誅,黨禁漸解,盡復汝愚原官,追贈太師、沂國公,賜謚“忠定”。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詔配享寧宗廟廷,再追封福王,又進封周王。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呂祖謙:子直庶幾善道,而於事物似未盡諳。如陸務觀疏放封駁,豈為過當﹖方人才難得之時,其辭翰雋發,多識典故,又趨向實不害正,棄瑕使過亦何妨﹖公與子直厚,胡不語之。
黃裳言:汝愚事親孝,事君忠,居官廉,憂國愛民,出於天性。
李祥:去歲國遭大戚,中外洶洶,留正棄相位而去,官僚幾欲解散,軍民皆將為亂,兩宮隔絕,國喪無主。汝愚以樞臣獨不避殞身滅族之禍,奉太皇太后命,翊陛下以登九五,勛勞著於社稷,精忠貫於天地,乃卒受黯黮而去,天下後世其謂何?
楊宏中等:去歲人情驚疑,變在朝夕。當時假非汝愚出死力,定大議,雖百李沐,罔知攸濟。
趙擴:爾先人有功王室,中更讒毀。
趙汝談:空令考亭老,垂白注《離騷》。
脫脫:趙汝愚,宋之宗臣也,其賢固不及周公,其位與戚又非若周公之尊且昵也。方孝宗崩,光宗疾,大喪無主,中外洶洶,一時大臣有畏難而去者矣。汝愚獨能奮不慮身,定大計於頃刻,收召明德之士,以輔寧宗之新政,天下翕然望治,其功可謂盛矣。然不幾時,卒為韓侂胄所構,一斥而遂不復返,天下聞而冤之。於此見天之所以眷宋者不如周,而宋之陵夷馴至於不可為,信非人力之所能也。汝愚父以純孝聞,而子崇憲能守家法,所至有惠政,亦可謂世濟其美者已。
程敏政:嗚呼!自昔權奸將有所不利於忠勛之臣,則必內置腹心,外張羽翼,蛇盤鬼附,相與無間,而後得以逞焉。若漢太尉李固之死梁冀,宋丞相趙汝愚之死韓侂胄,與肅愍公之死石亨,一也。
崔銑:宋之君臣任人也,忽邪忽正;修事也,忽暗忽明;議制也,昨是今非;雖有一二臣,然而張浚失之罔、陳俊卿失之懦、趙汝愚失之疏,其它末乎,無足賴也。
謝肇淛:宋之人物,若王沂公、李文正、司馬溫公之相業,寇萊公、趙忠定之應變,韓魏公之德量,李綱、宗澤之撥亂,狄青、曹瑋、岳飛、韓世忠之將略,程明道、朱晦庵之真儒,歐陽永叔、蘇子瞻之文章,洪忠宣、文信國之忠義,皆灼無可議,而且有用於時者,其它瑕瑜不掩,蓋難言之矣。
蔡東藩:光、寧授受,事出非常,留正以疑懼而去,獨賴趙汝愚定策宮中,始得安然禪位,汝愚之功,固不可謂不大矣。然汝愚固非能成此舉也。創議賴徐誼,成議賴韓侂胄,事定以後,自當按功論賞,豈可因己不言功,遂謂人之欲善,誰不如我乎?侂胄所望,不過一節鉞耳,苟請命寧宗,立除外任,則彼已饜望,應不致遽起邪心。小人未嘗無才智,亦未必不可用,在馭之有道而已。乃靳其節使,反使居內,徐誼、葉適、朱熹等,屢諫不從,反自言乘龍授鼎諸夢兆,使奸人得援為口實,忠有餘而智不足,古人之論汝愚也,亶其然乎?若第以功成不退,為汝愚咎,汝愚固貴戚之卿,非異姓之卿也,異姓可去,貴戚不可去,子輿氏有明訓矣。然則汝愚之不早退,猶可自解,誤在刓印不封,無以塞小人之望耳。故觀於汝愚之行誼,殆不能無嘆惜雲。
《宋史·卷三百九十二·列傳第一百五十一》
《宋元學案·卷四十六·玉山學案》
趙汝愚墓
趙忠定祠位於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又名丞相趙福王祠,位於梁代古剎柢園寺東。祠后毀於火,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重建,錢夢得為之撰《重建趙忠定公祠記》清光緒(1875年—1908年)年間又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