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區
浙江省寧波市市轄區
鄞(Yín)州區,浙江省寧波市市轄區,是其核心城區之一。位於長三角南翼,浙江省東部、寧波市中部沿海,西靠海曙區,北依江北區、鎮海區,東北臨北侖區,南接奉化區,東南與象山縣隔象山港相望。全區陸域面積799.09平方千米。
鄞州區,原為鄞縣。2002年2月,撤銷鄞縣,設立寧波市鄞州區。2016年9月,奉化江以西區域劃歸海曙區,以東區域與原江東區合併,成立新的鄞州區。
2017年末,全區轄14個街道和10個鎮,共有178個社區和235個行政村。常住人口129.4萬,戶籍人口87.2萬。初步核算,2017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13.9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6.2%。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GDP為18.67萬元。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410.91億元,增長11.1%。
2018年9月,入選2018年綜合實力百強區。10月,入選2018年投資潛力百強區、科技創新百強區、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綠色發展百強區。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區。
2019年以來,先後成為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排行榜(全國百強區)第4名,入選了2019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2019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入選2019年度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第1名、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單位。
2020年9月,入選2020年中國百強區和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單。
鄞州區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的母系氏族公社時期,境內就有原始人類居住。1973年冬在蜃蛟鄉三聯村盧家橋發現的原始公社遺址,已有5000年的歷史,其文化年代相當於河姆渡文化第二層。約在原始社會末期,至遲在夏朝初,“鄞”已成為確定的地名,鄞由“堇”和“邑”(阝)兩字合成。顧祖禹《讀史方輿論紀要》稱:“夏時有堇子國,以赤堇山為名……加邑為鄞”。赤堇山或稱堇山,在今奉化境內的白杜。
鄞縣春秋時屬越國,戰國時屬楚。
秦滅楚后,於公元前222年置鄞、鄮、句章三縣。
漢襲秦制,仍置三縣。東晉時劉裕戍句章,築句章新城於小溪鎮(今鄞江鎮)。
隋初三縣合一,總稱句章縣。唐時改為鄮縣。
寧波市區過去一直為鄞縣縣治,原稱明州,明朝時為避諱,改名為寧波。解放后寧波析出置市,鄞縣先後為寧波專區(地區)及寧波市轄。
2002年4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區”而設立為寧波市鄞州區。
鄞州區地處浙江東部沿海,疆域在東經121°08’-121°54’,北緯29°37’-29°57’之間。東西向最大長度74公里,南北最大寬度32.3公里。區界周長269公里,其中有海岸線25.66公里,版圖呈蝴蝶狀。山區面積706.14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51.14%;平原面積528.54平方公里,佔38.30%;水域面積145.86平方公里,佔10.60%,故有“五山四地一分水”之稱。
鄞州區境內的大地構造屬閩浙地盾的東北部,地層分佈以中生代的火山岩居多。境內地貌東南部與西部為丘陵與山地,中部為寬廣的平原,總形勢呈馬鞍形。東南部丘陵山地面積為375.48平方公里,有太白、福泉、金峨諸山,以太白山最高,主峰高程海拔656.9米。西部丘陵山地面積353.98平方公里,屬於括蒼山系天台山脈的四明山,綿亘數縣,從西向東插入鄞州區西部,層巒疊嶂,諸峰雄峙,最高峰奶部山海拔高程915米。中央部位為奉化江兩岸,總面積532.60平方公里,並以奉化江為界分為鄞東南平原和鄞西平原兩部分。
鄞州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因瀕臨東海又帶有海洋性氣候特徵。鄞州區四季分明,3~4月為春季,5~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2月為冬季,年均下雪7次。冬季盛行西北風,較寒冷乾燥,但多晴朗天氣,光溫互補,宜越冬作物生長;夏季盛行東南風,雨熱同步,宜水稻等作物生長,其時有颱風,年均颱風雨1.8次;春秋兩季雨量均衡,冷熱適中。鄞州區主要災害性天氣有颱風、暴雨、久雨、伏旱、寒潮和霜凍等。
鄞州區地處低緯度帶,最大日射角為71.7℃,最小為36.5℃。年平均日照時2070小時,年平均太陽能輻射量110.2千卡/平方厘米。全年無霜期238天。年平均氣溫16.2℃,歷史上有紀錄的極端高溫為40.8度(2003年8月1日),極端低溫為-8.8℃。年均降水量1538.8毫米,年均雨日174天,年均相對濕度82.4%,蒸發量894.4毫米。

鄞州區
鄞州區的植物區系地理成份複雜,熱帶成分佔優勢。泛熱帶成分、熱帶美洲和熱帶亞洲成分、舊大陸熱帶成分、熱帶亞洲、熱帶澳洲成分在鄞州區森林植物區系成分中佔有主要比重。另外,東亞成分在鄞州區也較突出。此外,該縣植物區系有許多種類屬於東亞——北美間斷型的。還有北溫帶成分的如松屬、刺柏屬等裸子植物等。體現了從熱帶向溫帶的過渡性質以及東亞植物區系的區域的特徵。
鄞州區植被在長期開發中已逐步人工化,原生植被幾乎破壞殆盡,殘存的半原生植被也為數無幾,僅在天然林場和少數交通閉塞的山地有小片半原生狀態的常綠闊葉林。大部分丘陵山地多為次生的針葉林所覆蓋,鄞州區的植被可分為二類,一類是自然植被類型,主要有亞熱帶針葉林(馬尾松林、杉木林、柳杉林、黃山松林、金錢松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常綠闊葉落葉混交林,針、闊葉混交林,竹林,灌草叢等組成;另一類是人工栽培植被。
該區野生動物在地理分佈上屬東洋界區系,歷史上動物資源豐富。由於森林資源破壞嚴重,山區的野生動物棲息場所和活動範圍縮小,加之人為的亂捕濫殺,動物資源日益減少,平原地區在平整土地中拆除大批墳灘,使小動物失去棲息之地。
脊椎動物中,哺乳類多分佈於丘陵低山地區。今境內偶有發現毛冠鹿和金錢豹,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獐為二類保護動物。80年代後由於封山育林,各種動物又見增加,常見有14科28種。在鄞州區常見鳥類有34科48種,棲息、活動于山林及水邊。1988年調查發現境內常見鳥類基本為食蟲類鳥類,常見的食肉類鳥類如鷹科的裊等在70年代初就基本絕跡。鳥類中白鸛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松鴉和環頸雉為國家二類保護動物。區內常見的爬行類動物7科13種。兩棲類以蛙為主,分佈在水稻及棉花地區,山溪濕地也常見。虎紋蛙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常見蝦蟹類有8科9種。

鄞州區
根據鄞州區的地理特徵,水資源包括江、湖、河及地下水。以鄞東山地的明閣樓――望海峰――白岩山一線為分水嶺,西部為甬江水系,東部為大嵩江水系,甬江水系是鄞州區的主要水系。
奉化江發源於四明山的秀尖山東南麓的刻江,在區境內匯西來的鄞江與南來的東江后始稱奉化江(南三江口),東北向流向寧波市。奉化江自南三江口后完全進入區境,水流平緩,兩岸平原如砥,江道曲折蛇行,共經八彎至寧波市區,江段長27公里,均寬208米,均深3.5米,水面面積5.62平方公里。
姚江源出餘姚市四明山北麓的白岩尖,至歧陽

鄞州區
大嵩江鄞州區第二水系。上游亭溪源於雙石嶺五都頭,在育王楔與自南而來的梅溪合為大嵩江。全長21.2公里,均寬68米,均深3.2米,水面面積1.44平方公里。1974年在江攙頭建15孔大型水閘l座,使江道成為淡水河。平原江道兩岸有江塘保護。
鄞東與鄞西均形成三條幹流大河,鄞南無大河,各河經楔閘獨自入江。

鄞州區
東錢湖位於鄞東平原中部,東西寬6.5公里,南北3.5公里,湖岸線長45公里,水面面積19.89平方公里,是浙江省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湖東、南兩面為天台山余脈,西北部隔零星平原孤丘與廣闊的鄞東平原相連。全湖分外湖、穀子湖、梅湖三部分。梅湖於1960年圍墾成農田。流域面積81平方公里。東錢湖是一個以灌溉為主,結合淡水養殖、城市供水和航運交通等綜合利用的湖泊,河湖間築有7道堰壩以溝通船舶航行,並有楔閘5座,每秒排泄總流量63.4立方米。環湖諸山之水匯成72條溪流,瀦蓄於東錢湖,並經五個楔閘流入鄞東河網。
鄞州區地下水天然資源量為7862.85萬立方米/年,其中低山丘陵區為6294.30萬立方米/年,平原區為1568.55萬立方米/年。地下水可利用水量為2863萬立方米/年,其中分佈於有集中供水條件的單井出水量大於100立方米/日的宜井地段,總水量為1858萬立方米/年,不宜井地段可利用資源為1005.44萬立方米/年,其中丘陵山區為805.34萬立方米/年,
平原區為200.1萬立方米/年。鄞州區有深層承壓淡水122.6萬立方米,灌溉回歸水1038萬立方米/年。
鄞州區已發現的礦藏有泥炭、鐵、錳、銅、鉛、鋅、螢石、明礬石、粘土、石材、砂石、海鹽等20餘種,近百處產地。其中金屬礦大多是礦(化)點,尚無開發利用的價值,有關部門注目於伴生的貴金屬金、銀的綜合評價,可望有新的突破,非金屬及建材礦產在境內佔有優勢。主要有以下一些:

鄞州區政府辦公大樓
明礬石產於橫溪鎮南鳳凰山。
粘土、粘土類礦產分別有:高嶺土(鳳凰山、望春山)、膨潤土(五鄉石山弄)、地開石、葉臘石(大嵩球山)、粘土(莫枝大堰頭陶公山、杖錫,蜜岩、鄞江、韓嶺等地)等。隨著應用領域擴展,也包括了黃(紅)土、水底淤質土、紫砂土
(鄞西山地毛夾嶴、天打岩、龍觀到雪嶴)等。
建築石材:鄞州區建築石材開發歷史久遠。以鄞江橋所產的小溪石和梅園鄉產梅園石較為聞名。小溪石岩石層理薄且均勻,近於水平,節理少,可直接順層剝製板材,或加工成條石、塊石,用於建房,鋪路、架橋、築塘堰、鑿刻碑牌等,銷寧波等地。梅園石產於梅園山采場,岩石為褐灰色凝灰岩。因單層厚度較大,難以順層剝成板材,但可按任工,加之石質均勻細密,作碑碣裝飾雕刻甚佳。
砂石:鄞州區砂石主要產於餘姚江、奉化江、大嵩江中上遊河床及河漫灘。用於鋪路及建築整體骨料。除本地民用外,大多運銷甬滬等地。
鄞州區海域分佈於最東端,屬象山港海灣的一部分,面積為53.5平方公里,其東北為北侖區海域,西南為奉化縣海域,東南為象山縣海域。海水平均深度約10米,南端最深處可達23.5米,平均潮差3.20米。最高潮位與最低潮位之間灘塗總面積1.63萬畝(12.2Km2),可利用面積0.55萬畝,其中0.22萬畝已被利用,海塗與海底平緩,向南東傾斜,底質由粉砂質淤泥構成。其間零星散布7處石質島礁。
鄞州區海岸線總長25.66公里,由海塘及山腳線組成,其中海塘21段共24.3公里。區境內有淺海水面14097畝,內陸水面93571畝。一年中適宜於魚類生長繁衍的天數達到43天,全年月平均最低水溫為6.2℃,月平均最高水溫為31~33.8℃。5~9月氣候溫和,豐沛的雨水為內陸水體補充了水源和營養物質,正好適應了魚類生長、活躍、攝食量最大的特點。定點抽樣測定,證
明內陸水域水體水質肥沃,故動物性和植物質的餌料均較豐富。淺海海水水體交換及時,各種指標適於水生動植物繁殖生長。
境內水產品有魚類、甲殼類、貝類、藻類。分佈在內陸淡水、海淡水潮汐的奉化江,海水象山港。內陸淡水以東錢湖為典型的河湖水體,其水產品由中國江河平原系複合體,南方熱帶平原系複合體,古代第三紀複合體,海水複合體和北方平原複合體五個魚類系組成。1982年和1987年全縣採樣得到的魚類83種,分屬9目20科,其中鯉形目60種,鯉科52種。甲殼類3種,爬行類3種,兩棲類2種,軟體動物15種;由於潮汐江特點,甬系水系各段生態環境不盡一致,魚類區系組成屬華東江淮亞區,逐步向華南區浙閩亞區過渡的中間類型。具有鄞州區內陸淡水五個區系複合體外,還有中印山區區系體(如纓口鰍);象山港水域有水產品338種,其中魚類120種,貝殼90種,甲殼類90種,藻類30種,鄞州區沿海常見的有54種。

鄞州政府
鄞州區轄15個街道、10個鎮。鍾公廟街道、下應街道、潘火街道、首南街道、中河街道、梅墟街道、聚賢街道、白鶴街道、百丈街道、東勝街道、明樓街道、東柳街道、東郊街道、福明街道、新明街道;咸祥鎮、邱隘鎮、五鄉鎮、雲龍鎮、橫溪鎮、姜山鎮、瞻岐鎮、東吳鎮、塘溪鎮、東錢湖鎮。其中:新明街道、聚賢街道和梅墟街道委託寧波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管理,東錢湖鎮委託寧波市東錢湖旅遊度假區管委會管理;行政區劃上均仍屬於鄞州區。鄞州區人民政府位於寧波市鄞州新城區惠風東路568號。
序號 | 名稱 |
1 | 鍾公廟街道 |
2 | 下應街道 |
3 | 潘火街道 |
4 | 首南街道 |
5 | 中河街道 |
6 | 梅墟街道 |
7 | 白鶴街道 |
8 | 百丈街道 |
9 | 東勝街道 |
10 | 明樓街道 |
11 | 東柳街道 |
12 | 東郊街道 |
13 | 福明街道 |
14 | 新明街道 |
序號 | 名稱 |
1 | 咸祥鎮 |
2 | 邱隘鎮 |
3 | 五鄉鎮 |
4 | 雲龍鎮 |
5 | 橫溪鎮 |
6 | 姜山鎮 |
7 | 瞻岐鎮 |
8 | 東吳鎮 |
9 | 塘溪鎮 |
10 | 東錢湖鎮 |
其中:新明街道和梅墟街道委託寧波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管理,東錢湖鎮委託寧波市東錢湖旅遊度假區管委會管理;行政區劃上均仍屬於鄞州區。鄞州區人民政府位於寧波市鄞州新城區惠風東路568號。

鄞州區
2021年5月,寧波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鄞州區常住人口為1609555人。
區委書記:褚銀良
區委副書記、區長:陳國軍
2017年,鄞州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13.9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6.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4.96億元,增長0.8%;第二產業增加值594.67億元,增長6.3%;第三產業增加值894.29億元,增長6.3%。三次產業比重依次為1.6%、39.3%和59.1%。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GDP為18.67萬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27646美元)。
鄞州區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410.91億元,增長11.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1.65億元,增長9%。稅收收入374.53億元,增長11.6%。其中增值稅166.99億元,增長25.6%;個人所得稅42.45億元,增長19.7%;企業所得稅97.3億元,增長33.4%。
全年凈增城鎮就業崗位25764個,12622名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0%。
2017年,全區固定資產投資815.04億元,增長7.3%,其中基礎設施投資94.77億元,下降5.4%。工業投資95.53億元,下降16.2%,其中工業技改投資74.97億元,下降25.9%。民間投資496.79億元,增長26.4%。
2017年,鄞州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6.61億元,增長0.2%,其中農業產值26.46億元,增長2.0%;林業產值0.88億元,增長6.2%;畜牧業產值0.88億元,減少48.9%;漁業產值7.31億元,增長8.7%;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07億元,增長6.3%。全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5.60億元,增長0.9%。
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1.51萬畝,減少4.9%;糧食畝產為457.27公斤,增長0.8%;糧食總產量9.84萬噸,減少4.1%。油料作物播種面積4695畝,減少8.5%;花卉苗木播種面積2.9萬畝,增長18.3%;蔬菜播種面積為8.68萬畝,增長7.6%;果用瓜播種面積為2.2萬畝,增長6.7%;席草播種面積3120畝,增長9.5%。年末生豬存欄數為0.97萬頭,增長59%;年末家禽存欄為9.15萬羽,減少25.5%。全年肉類總產量為1814噸,減少58.9%;禽蛋產量為761噸,減少39.4%;水產品總產量為14278噸,增長3.5%。
2017年,已撥付舊新改造新村建設資金8746.03萬元,拆除農村舊房830.7萬平方米,新開工新村面積864.4萬平方米,完成9個“改舊”試點村設計方案。截止2017年底鄞州區美麗鎮村合格村21個,示範村3個,正在創建5個,風景線創建一條通過一條,示範鎮創建一個通過一個。
2020年4月14日,鄞州區入選第二批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典型單位。
2017年,鄞州區實現工業增加值523.92億元,增長7.4%,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4.6%。全區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21家,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16.23億元,增長7.0%。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增長12.5%,產銷率達到97.2%;出口交貨值增長7.7%。分行業看,在規模以上工業32個行業大類中,工業總產值前五大行業分別為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汽車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橡膠和塑料製造業,產值分別增長43.9%、13.0%、11.2%、9.6%和10.6%。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631.73億元,增長13.3%;利稅總額151.29億元,增長9.6%;利潤104.01億元,增長6.4%;從業人員平均人數18.06萬人,增長0.4%。
2017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科技活動經費支出35.70億元,增長18.9%;新產品產值增長20.9%,新產品產值率提高到37.8%。工業結構趨優趨新。全年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為48.54億元、171.40億元和190.61億元,增長2.9%、7.4%和11.0%,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15.4%、54.2%和60.3%。
全區有資質以上建築施工企業157家,全年建築業產值765.22億元,增長10.0%,其中建築工程產值683.57億元,增長13.0%;安裝工程產值66.34億元,下降4.7%。建築企業全部合同簽訂額1163.46億元,增長14.6%,其中新簽訂合同785.48億元,增長22.1%。房屋建築施工面積4651.70萬平方米,增長10.2%,其中本年新開工面積1417.81萬平方米,增長7.0%。
2017年,全區房地產業投資額599.11億元,增長17.8%,其中房地產開發業投資486.94億元,增長17.4%,住宅開發投資352.11億元,增長29.4%。商品房屋銷售面積356.30萬平方米,增長1.8%,其中住宅銷售面積271.59萬平方米,下降10.8%。商品房屋銷售額723.13億元,增長24.3%,其中住宅銷售額640.29億元,增長21.2%。
2017年,鄞州區批發零售業商品銷售額4408.07億元,增長19.2%,其中限額以上銷售額2471.69億元,增長17.3%。住宿餐飲業營業額112.46億元,增長13.5%。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37.26億元,增長13.2%,其中限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97.42億元,增長4.3%。全年限額以上零售額中,汽車類零售額130.12億元,增長8.3%;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31.83億元,增長10.7%;糧油食品類零售額19.25億元,增長8.4%;石油及製品類零售額30.14億元,下降3.0%;日用品類零售額13.89億元,下降24.8%;中西藥品類零售額10.75億元,下降6.4%。
2017年,鄞州區擁有各類商品交易市場94個,全年成交額為402.1億元;網上交易市場9個,全年成交額為635.3億元。
已納入統計的商務樓宇121幢,總商務面積425萬平方米,實際入駐企業9419家,入駐面積332萬平方米,入駐率78.2%。
2017年,全區進出口總額1332.36億元,增長20.8%,其中進口額271.67億元,增長55%;出口額1060.69億元,增長14.4%。以美元計價,進出口總額196.6億美元,增長17.8%,其中進口額40.18億美元,增長51%;出口額156.42億美元,增長11.4%。一般貿易出口總額149.38億美元,增長9.5%;加工貿易出口總額7.41億美元,增長29.5%。生產企業出口額55.61億美元,增長10.1%;三資企業22.03億美元,增長6.5%;外貿公司87.34億美元,增長7.2%。機電產品出口81.39億美元,增長16.9%。高新技術產品出口6.75億美元,增長6.1%。出口新興市場60.11億美元,增長7.5%;出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64國)47.52億美元,增長6.3%。
鄞州區全年新簽外資項目107個,其中外商獨資項目76個;合同利用外資7.5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6.43億美元,其中服務業合同利用外資、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分別為6.63億美元和4.13億美元。
內資。2017年,全區共引進內資項目25個,總投資377.99億元,實際引進內資127.13億元。共引進浙商回歸項目79個,包括新項目26個,結轉項目53個,協議總投資438.61億元,其中省外方投資額400.52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49.50億元。
全年旅遊總收入205.41億元。接待國內外遊客1740.5萬人次,其中接待入境遊客26.38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8023.27萬美元。全區累計有4A級景區3家,3A級景區4家。新增花級酒店2家,其中五花級1家,四花級1家;新增四葉級特色客棧1家;全區累計有星級旅遊飯店18家,花級酒店14家,綠色飯店12家,寧波市特色客棧2家;全區旅行社、分社已增至111家。
2017年,鄞州貨物運輸量4369萬噸,其中公路貨運量3483萬噸;貨運周轉量1110589萬噸公里,其中公路貨運周轉量296131萬噸公里;客運量511萬人(僅包括班車、旅遊,全部為公路客運,下同),其中公路客運量510萬人;客運周轉量85182萬人公里,其中公路客運周轉量85173萬人公里。年末公路總里程達1009公里(不包括城市道路),比上年減少974公里(主要是區劃調整),其中高速公路94公里,一級公路78公里,二級公路138公里,三級公路177公里,四級公路522公里。農村公路網密度、公路網面積密度124.00公里/百平方公里,以人口計量為11.99公里/萬人。
鄞州區全社會用電量82.84億千瓦時,增長7.9%,其中工業用電41.91億千瓦時,增長7.7%;城鄉居民生活用電15.3億千瓦時,增長7.7%。
全區共有金融機構262家。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6014.02億元,下降3.7%;本外幣貸款餘額6661.46億元,增長7.6%。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為5766.89億元,下降2.8%,其中儲蓄存款餘額1438.92億元,下降7.6%;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為6312.81億元,增長9.6%。
鄞州區全年新增上市公司5家,累計達到19家,其中境內上市14家,境外5家,上市公司數量居全市第一。
全區全年保險公司保費收入66.14億元,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2.26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31.76億元;全區財產險合計理賠支出17.78億元。保險中介機構代理保費收入1.86億元。
截至2017年,鄞州區有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點和名錄862處,其中國家級文保單位5處、省級文保單位9處;擁有庫藏文物檔案藏品20567件(套),其中珍貴文物664件(套)。全區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4項、省級20項、市級44項、區級91項。全區累計已建成博物館21座、在建1座。全年“天天演”文化惠民工程共演出804場次,惠及觀眾78萬餘人次;“百場文化進東部”開展文化演出26場次,受惠群眾約2萬人次。舉辦“明州大講堂”講座83場,聽眾達1.8萬人次。成功舉辦第七屆王應麟讀書節、“藝起來”全民藝術普及基層文藝團隊綜藝匯演、2017“梨園雅韻”群眾自創自演文藝節目(戲曲類)匯演等大型文化活動。開展“音系中美友誼,樂動一帶一路”--馬氏團隊攜紐約青少年交響樂團返鄉巡演。
寧波走書
清中葉由佃農勞動時一唱一和的田頭山歌演化而成,故藝人自稱“犁鏵文書”,雅稱“蓮花文書”。初為坐唱,又稱坐書,講唱結合。本世紀初,藝人謝寶初將坐唱發展成邊走邊唱,且根據不同角色,創造了趕路、搖船、梳頭、開打等形象化的動作,逐成走書。后又衍生出分口飾角演唱。寧波走書有四平調、賦調、詞調、馬頭調(又名還魂調)、三頓等五種基本曲調,被稱為“五柱頭”。其中四平調是典型常用的曲調,間有琴師和唱襯詞,氣氛熱烈。在演唱中可根據需要隨時變化曲調。

寧波走書
1951年為配合時事宣傳多次舉辦走書唱新聞藝人為主的曲藝學習班,參加者100餘人,並創編了《橋頭烽火》、《惡霸袁阿三》、《新兒女英雄傳》、《小二黑結婚》等新書目在各鄉村演唱。次年成立“鄞縣曲藝改進協會”。
1956年藝人張芝卿在浙江省新書目會演中演唱《雙輪雙鏵犁》得好評。其時海整理改編傳統書目《紅袍》、《黑袍》、《綠袍》等,演唱中“現代書”與“傳統書”並存。1962年建立縣曲藝隊,以唱長篇新書為主,並新編《楊立貝》、《51號兵站》、《紅岩》、《苦菜花》等曲目,群眾業餘演唱走書也很普遍。文革時期停止演唱。1976年招收知識青年重建縣曲藝隊。創作表演走書短篇,其後老藝人重新歸隊,時以許太華新編《緊急電話》聞名縣內。
1979年民間藝人經考核登記后,有87人領到演唱證,遂建立民間曲藝管理小組,1980年縣曲藝隊重新確定以個體分散演唱為主的形式,每年舉行曲藝會書。1983年縣曲藝隊陳少康參加“中國曲藝座談會”。1985年許太華演唱的走書《牛小水闖洞房》被錄音錄像編入《寧波市曲藝音樂集成》。
四明宣卷
四明宣卷又稱寧波宣卷,由唐代變文、俗講和宋代講經演變而來。演唱內容多為因果報應的佛教故事和民間故事,故又稱“善書”、“寶卷”。現存書目有《花名寶卷》、《妙香寶卷》、《目蓮救母》、《丁朗認父》、《韓湘子度叔》、《梁山伯寶卷》、《白蛇傳寶卷》等幾十種。用寧波方言說唱。建國前在縣城刻印寶卷的有三寶經房、三餘堂書庄等13家書坊,四十年代衰落,建國后不再流行。
四明南詞

鄞州區
至清末民初,縣內以陳金思、陳梅卿、虞錫堂、戴善寶和騰詠清五人為主,被尊為“五公座”。虞錫堂死後由何桂章補入。后何桂章赴滬演唱,以其嗓音圓潤、腔調翻新一時聲譽鵲起滬甬,人稱“寧波梅蘭芳”。四明南詞以平湖調、賦調、詞調、緊賦調、緊平湖調等五柱頭為基本,演化出一百多種曲調,常用有三十餘種。曲目唱詞華麗高雅,配以音色柔和的“文樂器”(絲竹),常在喜慶壽誕上演唱,俗稱“唱堂會”。現存南詞書目有形成較早的《果報錄》,比較流行的《雨雪亭》、《送花樓會》和《金頂白鶴圖》等三十餘種。四十年代后,逐漸衰落,建國后不再流行。1985年將藝人項金棠演唱的四明南詞《活釘嚴嵩》錄音,編入《寧波市曲藝音樂集成》。

唱新聞
由唱朝報(官方新聞)演化而來,后以唱民間新聞為主,逐漸成為盲人的專業。書目有《石門縣》、《三縣並審》、《釘鞋記》、《鎖籃吊私情》等。唱詞純為俚音俗話。邊打鑼鼓邊表演。多作坐航船,乘風涼時解閑消遣。至四十年代從藝者多達百餘人,盲人亦唱亦乞,聊度人生。建國后,唱新聞成為曲藝演唱的主要曲種之一,創編許多配合政治運動的書目,盲藝人多參加縣舉辦的曲藝學習班和鄞縣曲藝改進協會等曲藝藝人組織,后盲藝人安置穩當工作,遂後繼無人。
朱金木雕
草編
剪紙
壁畫
鄞縣壁畫以牆頭畫為主,舊時寺廟、民宅牆頭常有淡墨和佛青、紅丹、綠礬、砂仁、精石等畫成單線平塗彩繪,寺廟以古戲人物為主;寺庵以八仙、凈瓶、蓮花居多;住宅則多龍鳳及花卉鳥獸。
繡花
鄞縣繡花有金銀彩綉、鉤針綉和刺繡三種,以金銀彩綉為最精妙,初用於官服戲裝和宗教用品,尤盛於宮廷,清·乾隆間,逐步移向民間,稱為“家作綉”,工藝有刺花和盤花兩種,盤花以金銀線盤成圖案,用紗線定位,最有特色。民國時開始衰落,建國後幾近絕跡。鉤針綉又名“外國棚”,源於義大利“萬里斯”鉤針繡花技術。寧波開埠後傳入,鉤針繡花技術,以雕綉、抽紗、拉紗、拉絲為主,採用單色線,刺繡手帕、裙邊、窗帘等,后與中國民間綉法結合,在城鄉廣泛流行。民間稱刺繡為“棚子”。舊時多為閨房工藝,以綉嫁衣和日用品居多。60年代初機繡傳入,以縫紉機繡為主,多綉制室內裝飾品如花窗帘、檯布、床上用品等,東鄉民間最多,現成為鄞縣出口綉品的主要品種。

甬劇 半把剪刀
甬昆
清初,崑山腔傳入鄞縣,逐步演變帶土話的“甬昆”。
鄞江廟會

寧波市博物館
梁祝廟會
為了紀念梁祝的愛情而形成的廟會。
橫溪“一.六”大市
寧波賽會
請龍神
鄞江橋“六月六”稻花會
中國梁祝婚俗節
梁祝愛情節
東錢湖龍舟節
禮儀習俗——交際喪葬婚俗生育喜慶
生產習俗——商業農業漁業山林匠作

雅戈爾動物園鳥瞰
金團水磨糯米粉蒸熟后嵌豆沙餡或芝麻白糖餡,放入雕花模子中成餅形,塗以松花,可冷食。龍鳳金團是農村喜慶和訪友時的饋贈佳品。
雪團糯米粉做甜餡子成團,蒸熟,滾上糯米蒸的飯粒,潔白如雪。
麻團又稱“沙雞”,糯米成飯。趁熱在鍋中搗糊,成團,滾以白糖芝麻粉,質白表烏,香甜柔軟。
青金團艾葉去筋粉碎,摻入糯米粉,揉成粉泥,填糖性餡子成餅狀,蒸熟,色青翠如春草。不嵌餡子的稱為青饃果。以冷食為佳。
米鴨蛋糯米粉加糖蒸熟搓成鴨蛋形,滾以松花粉,其色鵝黃,冷熱均上口。

鄞州年糕
黑飯春季采黑飯樹嫩葉爛熟后取汁燒糯米飯,以籮頭蓋平鋪拍實,涼后切成方塊,冷食由異味。
扁子以湯糰粉成扁餅狀發酵后,油炸成金黃色,蘸著糖吃,外酥內糯。
蜂糕糯米粉以發酵粉發酵,撒上紅絲綠絲,蒸熟切成饅頭狀。
席啟米粉漿以酒釀發酵發酵后,薄澆蒸籠布上,半熟后再澆,反覆多次,成層狀,切斜方塊即可上席。
米饅頭米粉漿以酒釀發酵后,用勺子舀到籠布上,蒸熟后成饅頭狀。
鍋旋麵湯煮沸后,取水磨糯米粉漿,用勺子旋於鍋邊,粗熟即鏟入湯中,面片薄滑宜口,有風味。
飯瓜麥果老南瓜除去瓤,蒸熟後去皮鏟入糯米粉,加糖,揉成粉泥做餅,色金黃清香,冷熱食宜。

鄞州區
寶幢公路(329國道至鄞縣大道段)起點位於五鄉鎮329國道,路線為北南走向,下穿蕭甬鐵路北侖支線,沿老路與南外環平面相交,下穿同三高速公路,傍經同三高速公路育王出口,與鄞縣大道平面相交,終點位於原寶瞻公路東吳收費站。全長約3.357公里。
鄞縣大道
西起橫街鎮,與望童公路相接,中部貫穿鄞縣中心區,東止東吳鎮,與寶瞻公路相接,總長37.8公里,其中中心區地段長8.6公里,中心區以外地段長29.2公里。
寧波繞城高速公路
甬台溫高速公路
甬台溫複線高速
瀋海高速公路
甬金高速
穿山疏港高速
寧波櫟社國際機場位於浙東鄞西平原,是中國重要的幹線機場。機場佔地面積近250萬平方米,距寧波市區約12公里,從機場至主要鐵路公路站點、高速公路入口處、市區僅需10-30分鐘車程,交通非常便捷。
蕭甬鐵路
杭甬客運專線
甬台溫鐵路
截至2017年,鄞州區實現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達到15205件和9065件,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4558件和1404件,各項專利指標持續8年位居全市首位。中車新能源獲得鄞州史上首個中國專利金獎,韻升股份獲得浙江省專利金獎,27個專利在市發明創新大賽上獲獎。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43家,總量達到251家,新登記備案創新型初創企業167家,累計達1472家,數量均居全市首位。新建國家示範院士工作站1家,省市級3家,總量達20家。新增省級企業研究院1家,省級高新技術研究開發中心8家、市級企業工程(技術)中心17家,規上企業中已有85.1%以上建有研發機構。國家級眾創空間7家,國家級孵化器3家,佔全市1/3,新建2家加速器投入運行。
截至2017年,鄞州區本級共有普通中學27所,在校學生27707人,專任教師2092人;中等職業學校2所,在校學生551人,專任教師21人;小學60所,在校學生67581人,專任教師4058人。小學入學率、鞏固率和升學率均達到100%;初中入學率、鞏固率和升學率分別為100%、100%和99.01%。應屆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段比例為99.01%;義務教育學齡人口入學率達100%。
截至2017年,鄞州區人才總量已達34.6萬人。擁有國家專家9名、浙江省專家20名、市“3315計劃”人才(團隊)36名、國家“萬人計劃”專家3人,區“創業鄞州?精英引領計劃”人才85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5人,省突出貢獻專家3人,市領軍和拔尖人才29人(第一、二層次),副高及以上職稱4492人,高技能人才1.85萬人。市級以上人才、海外工程師、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總量均居各縣(市、區)第一位。
截至2017年,鄞州區共有醫療衛生機構532個,其中醫院31家(綜合醫院12家,專科醫院16家,中醫醫院2家,中西醫結合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2家,標準社區衛生服務站101家,鄉鎮衛生院9家,門診部50家,村衛生室164家,診所和醫務室157家,急救中心1家,婦幼保健院2家,專科疾病防治院1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家,衛生監督所1家,其他衛生機構2家。共有各類醫院床位8171張,衛生技術人員13450人,醫師4993人,註冊護士5718人。全年總診療人次1780.97萬人次(其中門診1660.98萬人,急診115.64萬人),住院病人實際佔用床日259.42萬天。

鄞州區體育館
截至2017年,鄞州區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的參保人數分別為72.44萬人、62.27萬人、48.93萬人、54.37萬人、45.47萬人,實際繳費人數依次為50.81萬人、50.00萬人、48.93萬人、54.37萬人、45.47萬人。戶籍人口醫保參保率為98.77%。職工醫保和城鄉居民政策範圍內住院醫療費的基金平均支付比例分別穩定在86%以上和75%左右;城鄉居民醫保基層醫療機構普通門診政策範圍內醫療費的基金平均支付比例在50%以上。
鄞州農村五保對象供養標準和困難群眾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人均744元/月。全年發放低保金3745萬元,發放困難殘疾人生活保障金1732萬元,支付重特大病醫療金1521萬元。現有養老機構床位506張,建成居家養老服務站16個,累計有居家養老服務站313個。
阿育王寺位於寧波市區東20公里,始建於西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是中國禪宗名剎"中華五山"之一。寺內珍藏著一座名聞天下的佛祖舍利寶塔,在中外佛教史上享有盛譽,是中國現存的唯一以印度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剎。

釋迦摩尼真身舍利塔
阿育王寺保存的珍貴文物眾多,其中有元代上、下塔、有唐范的所書大唐阿育王寺常住田碑,宋蘇軾撰書宸奎閣碑,宋張九成撰寫妙喜泉銘以及欽賜龍藏經卷7247卷。宋高宗、宋孝宗、乾隆皇帝御書"佛頂光明之塔""妙勝之殿"和"覺行俱圓"匾額至今仍懸掛於舍利殿。
阿育王寺旁還有不少名勝古迹引人訪游,諸如相傳迦葉佛左足踏過的"佛足跡"巨石,上蓋一石亭,稱"佛道亭",由亭向上蜿蜒而行,可至峰絕頂"極目亭",又名"望海亭"。從亭下來,有"損岩",岩上可坐十數人,岩下有小澗,澗中流水潺潺。"仙書岩"葛仙翁所書"才坤"二字隱約可辯,傳說中"七佛深浴之處"七佛潭,潭水清冽,是夏天避暑的好去處。

南宋石刻公園
南宋石刻公園主要為南宋史氏望族墓葬神道的地面石刻和明代少傅兼太子太傅余有丁墓葬神道的地面石刻群體,其中屬南宋時期的石刻140餘件,由宋太師齊國公史漸墓道、宋衛國忠獻王史彌遠墓道等4處墓前石刻組成;這些墓道長50米至數百米不等,現存較為完整。其墓道選址運用堪輿學原理,依山臨水,兩旁按王公禮制,從下而上一般有神道坊、石筍、石鼓、石羊(石虎)、石馬、武將、文臣依次相對而立。石刻造型比例適度,線條流暢、精美傳神;武將戴盔穿甲,雙手握劍,威武肅穆;文臣戴冠穿袍,雙手執笏,沉靜含蓄;石馬披鞍系韁,昂首挺立;石虎蹲伏昂首,豎耳睜目。
寧波雅戈爾動物園座落在具有“西子風韻、太湖氣魄”的東錢湖旅遊度假區內,佔地1900畝,彙集動物200餘種,上萬餘只(頭)。
天童寺佔地面積7.64萬餘平方米,建築面積達3.88萬餘平方米。有殿、堂、樓、閣、軒、寮、居30餘個計999間。寺院坐落在層巒疊嶂的太白山下,“群峰抱一寺,一寺鎮群峰”,東、西、北三方有六峰簇擁。背枕巍巍主峰太白峰;左依東峰、中峰、乳峰;右靠缽盂峰,圓秀突起,狀如覆缽,聿旗峰,陡驚峻險,似旌展揚。唯獨南面天闊山遠,一條鬱鬱蔥蔥萬松大道恭迎賓客朝山進香。

童第周

天一閣
有機化學家——紀育灃
清代學者、文學家——全祖望
宋代學者——周師厚
南宋政治家、詞人——史浩
南宋詞人、書法家——張孝祥
學者、教育家、政治家——王應麟
南明兵部尚書、詩人,民族英雄——張蒼水
明崇禎十年進士、東閣大學士,民族英雄——錢肅樂
明代畫家——呂紀
當代畫家——張嗣平
台灣文化的開拓者——沈光文
革命藝術家——沙季同
書壇泰斗——沙孟海
油畫大師——沙耆
蟲學大師——周堯
明學官——黃潤玉
幼兒教育家——張雪門
清初史學家——萬斯同
明代外交家——蔣洲
財政部部長—謝旭人
南宋詞人——吳文英
地質學家——翁文灝
唐代輔將——黃晟
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
鄞州籍建築世家——張氏三代
宋代狀元——袁甫
籃壇泰斗——錢澄海
宋朝政治人物、教育家、哲學家——袁燮
2012年英國倫敦殘奧會賽艇冠軍——黃成

首南街道
中國民政工作先進區
中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
中國婦女兒童工作先進集體和浙江省首批科技強區
浙江省教育強區
浙江省文化強區
浙江省體育強區
浙江省平安建設先進區
浙江省綜治工作先進集體
2018年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科技創新百強區、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綠色發展百強區
2020年5月,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報告發布,鄞州區排名第6位。
2020年8月,位列“2020中國公平教育百佳縣市”第36位。
2020年9月,入選2020年中國百強區榜單,排名第10名。
2020年11月,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百強區,排名第19位。
2020年11月18日,入選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2020年11月,入選“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先進縣名單”。
2020年12月,入選“2020胡潤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區域百強榜”。
2020年12月16日,入選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第二批試點名單。
2021年1月,入選“全國優秀旅遊目的地”,獲得“中國建設最美鄉村旅遊示範區”,“中國最美文化休閑旅遊名區”。
2021年8月,入選2021年中國城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白皮書暨2021年賽迪百強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