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劇
甬劇
甬劇,浙江寧波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徠甬劇是用浙江寧波方言演唱的地方戲曲劇種,音樂聲腔屬於灘簧。1938年後,這一戲曲劇種正式被人稱為“甬劇”或“改良甬劇”。甬劇表演風格誇張、幽默,善於表達真實、含蓄的情感。甬劇經歷了演清裝戲、西裝旗袍戲的過程,擅長演現代戲,直接從社會生活中汲取創作素材,以生活化的表演為主。
2008年6月7日,甬劇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Ⅳ-107。
甬劇在新中國成立前,在上海、寧波等地相當活躍,出現了許多表演團體。
1944年,甬劇戲劇團的演出場地由皇宮移為恆雅劇場,第一次大張旗鼓地稱四明文戲為改良,並在演出現場拉上了橫幅“阿拉改良了”。
1950年,上海成立“甬劇改進協會”,成立了一個以蕢廷芳為主席、黃振世為副主席的35人聯誼會。
2011年,寧波市成立了甬劇研究傳習中心。
2013年,甬劇建成了微型博物館,將珍貴的文史資料收入其中。當地重點整理出《拔蘭花》等4出小戲,並邀請尚健在的老藝人出山,原汁原味地呈現在舞台上。
化妝
在歷史上,並無臉譜的記載。一般“丑角”都是安顆痣或抹上一些白粉,有的則“包帽”后“羊角髻”。一些年老的“生角”則在化妝上多以描繪、舔貼(如皺紋、鬍鬚)來代替髯口。有的“男旦”在上海茶樓和娛樂場所演出,為了彌補體型上的不足,特別注重化妝和服飾的藝術效果。20世紀20年代,由於女演員登台演出,代替了“男旦”,加上上演的劇目又主要表現城鎮生活,有些女演員常常忽視登台化妝的重要性。
早期寧波“串客”在一些“草花戲”中一般市民穿斜襟或對襟衫,下圍竹布裙,有的則戴氈帽,穿蒲草鞋。而在一些“清客戲”中,文人多著長衫,戴紅頂子的丘帽,穿“雙根梁”鞋。
到了20世紀30年代後期,“旦角”開始穿旗袍,有的還穿上當時流行的時裝登台演出。演員的衣著基本上不講究人物 角色的生活年代。直到“改良”時期,演員才真正開始注意服飾的舞台效果。
解放以後,開始重視服裝造型和服裝的用料。“在清裝戲中,官服褲子、紅纓帽、內箭衣(馬蹄袖)用料輕柔,色彩避免過沉,寬窄適當並按體型裁剪,減弱重、硬感;而女性服裝,料子也多用綾、羅、緞、紗、紋料,多取織棉暗花,並加以高開叉(使之顯露女性腰身),有的還適當減狹闊邊,配以百襇裙。”(許滔《舞台美術》)
在“串客”時期演員表演“對子戲”時大都只有隨身道具,舞台上最多是一桌二椅,或一桌一椅。20世紀40年代的“改良”,大都是上演時裝大戲,舞台上開始用實物作道具,男角用摺扇,女角拿一塊手帕,或用其他一些十分簡單的生活用品。解放以後,主要以上演現代戲為主。由於劇情的需要,有的道具的功能已不僅是起裝飾和襯托作用,而且成為戲劇矛盾展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在“寧波灘簧”階段,演員在茶樓、酒館演出一般不用布景。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初,曾上演過《濟公活佛》、《田螺姑娘》等機關布景戲,有過“水缸出人”、“螺殼爆炸”、“油煎濟公”、“開櫥失蹤”、“飛刀彈回”等場面。當時“最負時譽的民間畫師是王雲林,所繪景物,追求透視立體,尤其是一些器皿雜物,四米以外,幾可亂真。”(許滔《舞台美術》)
解放後有較大影響的舞台美術布景設計作品是1964年由李榮根、周東昭設計的現代戲《老冤家》。此劇經過舞美設計兩次修改,最後採用“小裝置”(小型景片局部遷換),通過無縫紗和多層次的色光(當時還沒有投影幻燈)來展示天幕遠景、近景和中景部分的樹枝、牆、花叢,有的用紙紮、堆塑、三合板。這些布置在燈光的配合下效果十分逼真。
甬劇的音樂曲調豐富,其中包括從農村田頭山歌、對山歌、唱新聞演化而來的“基本調”、“四明南詞”,從亂彈班帶來的“快二簧”、“慢二簧”曲調及一些地方小調等。“基本調”主要用來敘述故事情節,“四明南詞”主要用來抒發人物感情,“二簧”主要用來表現高亢激昂的情緒,小調則用來表達一些特殊的情感。
甬劇的代表劇目有《半把剪刀》《天要落雨娘要嫁》《田螺姑娘》《典妻》等。
徠甬劇的流布區域早期集中在鄞縣、奉化一帶,后逐步遍及整個寧波地區及舟山一帶鄉鎮。
甬劇的存在使寧波有了代表自己獨特形象的戲劇,而且從這個地方劇種身上,折射出寧波城市的特點和寧波人的價值觀。它的現代性、開放性、民間性、民俗性、方言化、現實化,及其務實的態度,兼收並蓄的度量,善於學習、吸收、消化,絕不固步自封的特點,適合創造先進文化的特點,它為寧波文藝的繁榮提供了樣本。
甬劇已出現衰落趨勢,專業表演團體僅存寧波市甬劇團一家,急需有關方面予以保護扶植。
楊柳汀,男,漢族,1947年11月生,寧波人,國家一級演員,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浙江寧波市申報。
劇照
2011年4月起,望江小學與寧波團合作,開展了《文化在農村校園傳承與發展的研究》課題,編寫了寧波市第一本少兒教材《鄉韻》和《寧波方言簡單學》,還請來專業老師,從零開始教孩子們寧波話、唱腔、身段。
2016年6月7日,寧波外事(文藝)學校要招專業班學生,陳祥源露出羨慕的神色:“隨著年歲的增長,我們可能也就剩下10年左右的時間挑這個傳承擔子了,如果外事學校也能開設四明南詞專業班就好了,依我看來,這是培養接班人最快捷、高效的途徑了。”
2008年6月16日,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1950年,正風研究社正式對外公演《狂風暴雨夜》。
2018年10月18日,寧波甬劇團有限公司在梅蘭大戲院表演《雷雨》。
1989年,劇目《愛情十字架》獲浙江省第四屆戲劇節舞台一等獎。
1991年,劇目《亮眼哥》《天要落雨娘要嫁》,獲浙江省首屆舞台美術展覽設計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