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恩綬

李恩綬

李恩綬(1835~1911) ,字亞白,號丹叔,晚號訥盦,江蘇丹徒人。清末附貢生。自幼聰穎好學,博覽群書,詩文閎深奧衍,不襲浮藻,以是科舉不利,遂橐筆壯遊,以教館、作幕、鬻文自給。他是清末鎮江文壇之耆碩,一生著述頗豐,有《讀騷閣賦存》、《訥盦駢體文存》、《縫月軒詞》、《冬心草堂詩選》、《校補龍文鞭影》、《巢湖志》、《採石志》、《紫蓬山志》等傳世。

簡介


李恩綬(1835~1911),字亞白,號丹叔,又號蔭軒、蔭翁、三山樵者、冬心老人,相傳因有口吃,晚號訥盦。江蘇丹徒人,清末附貢生。祖籍安徽舒城,據其在《紫蓬山志》中自述:“余本舒人,萬曆中葉,始遷潤。家乘載,余宗出自龍眠,明初斷自省三公,為一世公。”
幼穎悟,篤志經史,長益博覽載籍,諸子百家,靡不研究。工詩,古文詞閎深奧衍,不襲浮藻,以是不利場屋,遂橐筆壯遊。名公爭延致師友,切劘所詣益深,鮑學使源深、薛山長時雨尤激賞之。性躭吟詠,游屐所至,名流碩彥,迭相唱和,積稿盈篋。生平留心掌故,幽光畸行,極意表章,宿學凋零,浮華日騁。獨研精古學,考證源流,著作等身,里人目為邊笥。尤篤內行,族黨稱之。
光緒十年(1884年),李恩綬赴合肥遊歷,曾在合肥西鄉紫蓬山下的周老圩教書多年,合肥周家謙、王尚辰、善化陸本滋、無為方澍、紫蓬山虛腹和尚皆與之游。約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返鄉,七十七歲卒於家,里人私謚曰“文靖先生”。
延清在《李丹叔先生墓誌銘》中云:“君之詩雄奇峻潔,孕茹萬匯。論者謂丹徒諸老先生風流歇絕,惟君實振起而光大之。……君於詩既中所獨得,推之為散行文、為駢體、為倚聲,罔不工。” 【墓誌銘見李恩綬《訥盦類稿》附】《江蘇藝文志·鎮江卷》則稱:“作詩初從阮亭,晚作則簡質宕逸;作詞得碧山、玉田法乳;為文宗桐城姚鼐,深邃衍奧,駢文高華穠粹。居合肥十二年,與譚獻等結為吟社,良辰佳日,觴詠流連,極一時詞壇之盛。”
著作書影
著作書影
著有《訥盦駢體文存》、《讀騷閣賦存》、《縫月軒詞錄》、《冬心草堂詩選》、《眉州室試帖》、《訥盦類稿》、《歷代詩人祠堂記》,並輯《潤州賦鈔》,俱已刊行。尚有《巢湖志》、《香花墩志》、《紫蓬山志》、《採石志》、《廬陽名勝輯要》、《廣聖賢群輔錄》、《尚友錄箴補》、《文苑矩矱》、《訥盦隨筆》、《訥盦文鈔》、《泛湖唱酬集》、《彭門詩文存》、《皖江游草》、《哀弦集》、《百衲琴》、《詞林擷雋》、《諺林》、《評林》等書待梓,藏於家。

家屬


李恩綬妻顏氏,在室時事父孝,部署家事有條理。歸恩綬,姑慶六十,突患時症,經歲方瘥,每侍膳,輒跪姑后掖之。一日數起,膝前跽痕,歷久宛然。性儉約仁慈,喪葬婚嫁,皆賴其撙節之力。年六十六卒。
李恩綬書法
李恩綬書法
子李丙榮(1867~1938),字樹人,晚清附貢生,授安徽候補縣丞署按察使司照磨兼署司獄。1911年,參與重修《招隱山志》。光緒間,其父李恩綬參修《丹徒縣誌》,志成后,“續有所聞知”,“凡所搜采,約計數帙”,未及匯送者,厘為《摭余》十卷,但未竟而歿,1918年,丙榮乃繼其志,“三易寒暑,六易稿本”,擴充至二十一卷,成《丹徒縣誌摭余》行世。其他著作還有《大觀亭志》二卷、《牙牌繇辭詳註》、《綉春館詞鈔》二卷、《京江詩鈔》四卷等。合肥李國筠序其詞集曰:“素人之詩,清工遒上,不墜宗風,而尤嗜填詞。……凡哀絲豪竹之音,鐵板銅琶之概。杏花春雨,邵庵歸去之吟;楊柳曉風,屯田羈離之感。莫不綜采繁縟。……今讀素人之詞,益見吾師之替人矣。”李丙榮生平尤其重視地方文獻的整理,清末民初鎮江刊刻的文獻和修復的古迹,多數由他經辦,並作序記。抗戰爆發后,逃難至江北,於1938年去世。
孫李正學,字崇甫,生於1885年。優附貢,湖北候補府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