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版界二十年
在出版界二十年
作者張靜廬在類似自傳的《在出版界二十年》中講述了自己如何從一個只讀過小學的酒館學徒逐步成為二三十年代上海赫赫有名的出版家。《在出版界二十年》中除敘述作者個人經歷之外,還講述了二三十年代上海出版界的掌故,介紹了禮拜六派、創造社等文學流派的情況。有心的讀者亦能從中窺測到民國社會的風貌以及上海作為文化中心在當時的重要地位。作者與現代著名學人郭沫若、郁達夫等人交往的逸事在該書中也有所展現。
一 寫自傳的動機
二 我的生長地
三 屠戶世家
四 惟一的母校
五 不長進的孩子
六 禮拜六派時代的輪廓
七 閱讀與寫作
八 出版的嘗試
九 從酒保到編輯
十 荒唐之夜
十一“六三”運動
十二 大鬧新華門
十三“誰是主唆者?”
十四 踏進出版界
十五 泰東圖書局的轉變
張靜廬(1898-1969),出版家。浙江鎮海人。早年在天津、上海的通訊社、報社任記者、編輯,1924年與人合資創辦光華書局,1929年創建上海聯合書店,1931年與洪雪帆合辦現代書局,均任經理。1934年創建上海雜誌公司,任總經理。1949年在上海任聯營書店總經理。輯有《中國近代出版史料》、《中國現代出版史料》、《中國出版史料補編》7編8冊。著有《中國小說史大綱》、《新聞學概要》、《落英與狂蝶》、《在出版界二十年》等。
當我們今天重新捧讀這本書,從作者娓娓道來中,看到的不僅僅是他個人的經歷,還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出版氛圍。張靜廬在書業活動中的經營才能,個性化的出版性格,以及鮮明的出版思想,使他成為同行中極具“霸氣”與“才情”的出版家。在風雲際會的民國年間,他的成功絕非偶然。
要編纂一部比較詳盡的中國新文化運動史,似乎不應該忘掉你[張靜廬]。
——阿英
我是個“出版商”,二十年來生活在這個圈子裡,姑不論對於文化工作須知到如何成績,對於社會影響達到怎樣程度,但是,我是個“出版商”而不是“書商”,希望認識我和不認識我的朋友們對於我有這最低限度的了解!這也是“差之毫百謬以千里”的分界線。雖然出版商也要為生活,為維持事業的必要開支而顧到“錢”……然而,出版商人似乎還有比錢更重要的意義在這上面。以出版為手段而達到賺錢的目的,和以出版為手段,而圖實現其信念與目標而獲得相當報酬者,其演出的方式相同,而其出發動機完全兩樣。
——張靜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