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紗袍

絳紗袍

絳紗袍是深紅色直領紗袍。始於周代,楚莊王絳衣博袍以治其國。漢明帝制定朱衣朝服,後世朝服則所謂進賢冠、絳紗袍,以紗羅為之,一直沿用至明朝。乾隆未取漢唐衣冠,僅吸收漢族帝王服飾的色彩和章法紋飾。

涵義


各朝絳紗袍
各朝絳紗袍
深紅色紗袍。古代常用為朝服。明代朝服包括梁冠、赤羅衣、青領緣白紗中單、青緣赤羅裳、赤羅蔽膝、赤白二色絹大帶、革帶、佩綬、白襪黑履。

沿襲


為了推行華化政策,改漢衣冠,魏孝文帝“冠通天,絳紗袍,臨饗禮”。北周宣帝宇文贇即位,初服通天冠絳紗袍,群臣皆服漢魏衣冠。
宋代皇帝絳紗袍
宋代皇帝絳紗袍
絳紗袍是宋代皇帝在大朝會、大冊命等重大典禮時穿著的服飾。通天冠,二十四梁,加金博山,絳紗袍以織成雲龍紅金條紗為之。絳紗裙,白羅方心曲領,白襪黑舄,正旦、冬至、五日朔大朝會、大冊命則服之。
洪武元年定,皇帝祀郊廟、省牲、皇太子諸王冠婚、醮戒時,服通天冠、絳紗袍,用方心曲領。

歷史


《晉書·輿服志》:“﹝天子朝服﹞通天冠高九寸,
金博山顏,黑介幘,絳紗袍,皁緣中衣。”
《隋書·禮儀志六》:“又有通天冠,高九寸,前加金博山、述,黑介幘,絳紗袍,皁緣中衣,黑舃,是為朝服。”。
《舊唐書·輿服志》:“絳紗袍,白紗中單,皂領、褾)、襈、裙,白裙襦,白假帶,方心曲領,絳紗蔽膝。其革帶、劍、佩、綬、襪、舄與上同。后改用白襪、黑舄。未冠則雙單髻,空頂黑介幘,雙玉導,加寶飾。謁廟還宮、元日冬至朔日入朝、釋奠則服之。”
清昭槤《嘯亭續錄·香色定製》:“古之東宮,皆服絳紗袍,蓋次明黃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