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應富

馬應富

馬應富,男,1979年出生,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人,草根電影編劇導演。

個人簡歷


馬應富,因拍攝雲南首部農民電影《香火》、《大山女人》兩部草根電影在當地家喻戶曉,目前正在籌劃拍攝《風水寶地》,開創了雲南草根電影的先河。

電影夢想


馬應富在上學的時候並不喜歡寫作和藝術,中學時在一次學校組織的元旦晚會上,他自編自演了一個小品《老師請你留下來》,幾乎所有觀眾流淚了,最後贏得了熱烈而長久的掌聲,在學校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也為班級掙來了榮譽,他沒有意料到藝術有如此大的感染力,於是深受鼓舞,開始潛心學習寫作,創作小品和話劇。從那時起,他就夢想著要拍攝一部屬於自己的電影。後來他省吃儉用的買了一台很簡易的膠片相機,開始學習攝影。
馬應富
馬應富
1997年,18歲的他在家鄉一個很偏遠的山村小學做了老師,一個人上四個年級的課。雖然條件十分的辛苦,但拍電影的“夢想”一直沒有破滅,苦於條件一直不成熟。2008年全縣新農村文藝調演,他創作並演出的小品《阿旺回家》讓觀眾為之動容,得到了一致認可,並被縣裡組織到市裡參加演出,這更加激發了他拍攝電影的激情,決心要在一兩年內拍攝一部屬於自己的電影作品來,於是他沒日沒夜地挑燈夜戰,將小品《阿旺回家》進行大力改編,幾個月後,電影劇本《大山女人》誕生了,準備拍攝。
馬應富
馬應富
說干就干,馬應富開始籌備拍電影,他要拍電影的消息不脛而走,卻引來一陣陣鬨笑和嘲諷。有人說:“你都拍得成電影,金沙江水都要倒流了,”甚至有人還咒他被電影迷得走火入魔,瘋了!他到處找贊助,找相關部門支持,卻到處碰壁。他沒有灰心,自己貸款說干說干。好在也有他一樣的“瘋子”加入了,同樣是愛好者的楊林、田洪、夏勇幾個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了一起。他們共同思考了一下,決定先拍攝一部簡單一點的,這樣投資少。但是,拍什麼題材的電影好呢?他們發現,在國家大力投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今天,重男輕女的傳統封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有些老人始終覺得要男孩才能傳宗接代延續香火。於是,一個“生男生女都一樣”的主題突然冒出了他們的腦海,他們覺得很有必要拍一部片子來教育大家。他們共同努力在兩個月就重新創作了一部電影劇本《家》。劇本中情節的設置、服裝、台詞,都是大家反覆揣摩,數易其稿才完成的。
2009年6月,《家》開始試拍。當時只有一台價值一萬多元的家用微型DV,沒有搖臂,沒有反光板,沒有軌道,他們就自己找材料來製作。設備準備完之後,接下來就要找演員了。演員很難找,許多人都處於觀望狀態,他們只好說動家人參加演出,但他們還是把影片質量放在第一位。發現不行,就換演員,光男一號“廖老漢”就換了10多人。
馬應富
馬應富
“人家大導演拍戲都海選演員,我們為什麼不能呢?”劇組裡有人提議。於是,他們開始海選演員。就這樣,通過鄉里人口口相傳,各地的參選演員一傢伙來了200多人。但是考慮到這是一部地方方言劇,最後他們還是選用本地演員。對於外地來的演員,他們全部納入“人才庫”,打算如果以後拍戲有需要就優先選用。
“演員們比專業的還敬業!”馬應富說。影片中第一個出場的人物“大傻”為了拍攝被摩托車撞倒的鏡頭,臉被蹭破了皮,留下了一個永久的傷疤;而飾演“廖老漢”的劉玉篤耳朵里、鼻子里、嘴巴里灌滿了泥漿,事後,老伴為他掏了好幾天才掏完。在影片的高潮部分,“廖老漢”躺在由抽水機製造的“瓢潑大雨”中幾個小時,兒媳婦“趙敏”在雨中背著他差點滑下懸崖。劇組後來才知道,“趙敏”的扮演者喻國莉曾經在一年前車禍中大腿骨折,拍攝的時候都還上著鋼板……
馬應富
馬應富
由於只有一台攝像機,所以每一個鏡頭要變換角度就得重拍很多次,特別是受傷的一些鏡頭,許多時候演員在片場就哭了,但是因為愛好,沒有一個人放棄。他們所有的拍攝器材都是廉價得不能再廉價的了。為了拍攝下雨鏡頭,就租用兩台抽水機;為了拍攝閃電,就用照相機閃光燈和電焊機發出的強光。儘管厲行節儉,但是由於沒有技術,拍攝工期過長,人員多,最後他們連生活費都成困難了。眼看拍攝就要半途而廢,馬應富又向別人借了四萬多塊錢,才得以讓劇組能繼續拍下去。
面對別人的誤解也好,嘲諷也罷,都沒有嚇倒他們。從2009年5月開始籌劃、招募演員,2010年3月5日開機,到2010年9月20日電影殺青,歷時一年多,拍攝素材累計達3500分鐘,最終剪接成片87分鐘。最後正式定名為《香火》,2010年10月29日在巧家舉行首映式。

處女作問世


馬應富
馬應富
2010年10月29日,對於普通人來說,是一個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日子,但對於巧家、對於昭通、甚至對於整個雲南來說,都是一個極不平常的日子。這一天,雲南歷史上第一部由農民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香火》在巧家縣首次試映,當晚的巧家縣城萬人空巷,電影院被擠得水泄不通。隨後的幾天里,觀眾更是強烈要求反覆放映該片。聽說巧家人自己拍出了電影,十里八鄉的人都跑來看。電影《香火》在巧家共上映了5場,觀眾場場爆滿。
馬應富
馬應富
處女作的問世,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實現了馬應富多年的一個夢想。這無異於給他打下了一針強心劑,他下定決心再拍,再苦再難也要堅持下去,要努力打造雲南農民影視文化的品牌。2011年12月18日,由《香火》原班人馬傾力打造的雲南省第二部農民電影《大山女人》上映,描寫電站建設移民搬遷的電影《風水寶地》即將開機拍攝。
《大山女人》講述的是西部山區一位留守婦女在新農村建設的大好背景下,用高原女人的情懷和大山一樣的品質,擔當起對愛情和家庭的責任,向人們展示了一部山村留守婦女辛酸的奮鬥史和血淚史。是改革開放以來西部鄉村發展變化的一個縮影,也是黨和政府近年來扶貧攻堅的真實再現。

作品特點


馬應富
馬應富
兩部影片都是由馬應富帶領當地一群農民從策劃到拍攝,到最後的製作自主完成,所有的演員全屬巧家本土農民。年齡最小的才3個月、最大的78歲。全部是一群愛好者,沒有任何報酬,也沒有通過專業培訓,開創了雲南草根電影的先河。
獨特的地域風情,樸實幽默的雲南方言,催人淚下的悲劇元素……多視點、多層面、多角度展現了普通人的生活與命運,以眾多小人物豐富的生活細節詮釋了什麼是人世間的真愛,怎樣的家才會充滿溫暖,呼喚人們堅守愛情、珍惜親情、熱愛生活。
以西部新農村建設和鄉村群眾思想觀念變化為創作素材,以親情、愛情和家的溫暖為主線,取材於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人物多樣化、角色鮮明,鄉土味濃厚,寓教於民,喜聞樂見,融合了搞笑與幽默、感動與悲情,主題積極向上,具有很好的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

影片推廣


雲南省新聞出版局影視作品發行許可證辦公室的張晶介紹,《香火》是雲南省第一部農民拍攝的電影。該影片試映以來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全國100多家各大媒體均作了報道,2010年11月23日“巧家拍電影農民”被提名推薦為2010年度雲南十大新聞人物候選人,2011年4月9日在騰訊首頁《中國人一天》(總第464期2011第99期)欄目中被推薦為封面故事,點擊率一路攀升,全國網民廣泛關注。2011年7月14日晚,雲南首部農民攝製數字電影《香火》發行晚會在巧家縣堂琅文化廣場舉行,由雲南音像出版社面向全國發行DVD音像製品。2012年3月14日,《香火》《大山女人》同時被雲南省委宣傳部納入2012年全省新建的2000個農家書屋採購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