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家縣
中國雲南昭通市下轄縣
巧家縣位於雲南省東北部、昭通市西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26°32′~27°25′,東經102°52′~103°26′。巧家縣東與曲靖市會澤縣接壤、南與昆明市東川區毗鄰、西與四川省涼山州會東、寧南、布拖、金陽等縣隔金沙江相望,北與昭通市昭陽區、魯甸縣隔牛欄江相望,地處滇川兩省腹心地帶。全縣國土面積3245平方公里,東西寬約57公里,南北長約98公里。巧家縣人民政府駐地白鶴灘鎮,縣城距省會昆明268公里、昭通151公里、四川西昌169公里。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巧家縣常住人口為462173人。
2020年5月,巧家縣符合貧困縣退出條件,批准退出貧困縣。
2019年,巧家縣實現生產總值90.6億元,增長9.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7.8%;財政總收入9.02億元,增長10.9%;稅費收入3.97億元,增長7.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億元,增長13.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51.3億元,增長31.4%;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7803元、10492元,分別增長8%、12%。
西漢建元六年(前135年)置堂琅縣,屬犍為郡;武帝置三降縣,屬越嶲郡。
東漢置堂狼縣,屬犍為屬國都尉。
三國蜀漢為堂琅縣,屬益州朱提郡。
西晉至南朝梁為寧州堂狼縣地。
北朝周屬南寧州。
隋開皇年間屬南寧州總管府;大業年間為東爨地。
唐初置唐興縣,唐南詔屬拓東節度轄地。
巧家縣風光
元為東川路轄地。元憲宗年間置悶畔萬戶,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東川軍民府,二十八年(1291年)升東川路。至元十一年(1274年)置鄧州、川州、趙州、姚州。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置烏撒烏蒙軍民宣撫司,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改置烏撒烏蒙宣慰司管軍萬戶府,東川路均屬之。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以上鄧、川、趙姚4州省入東川路。大德四年(1300年)置淄都縣、烏撒縣,后省。明為東川府轄地。洪武十五年(1382年),東川路改置東川府,屬雲南布政司,洪武十七年(1384年)改置東川軍民府,改屬四川布政司;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廢,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復置東川軍民府,尋自府西南馬鞍山徙治萬額山南。
清初沿明制,為東川軍民府,屬四川省。雍正四年(1726年)4月,四川省屬之東川軍民府劃歸雲南省,改置為東川府。雍正五年(1727年)7月,於巧家汛地置會澤縣,屬東川府。雍正七年(1729年)4月,徙會澤縣治於府城。雍正八年(1730年)7月,東川府屬迤東道(治曲靖府)。嘉慶十六年(1811年)3月,於原會澤縣舊址置巧家撫彝府同知(后改設巧家廳),屬東川府。民國二年(1913年),巧家廳改為巧家縣,屬滇中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裁道直屬省。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屬第一行政督察區(駐昭通縣)。
1950年,巧家縣屬昭通專區。1970年,昭通專區改為昭通地區,巧家縣屬昭通地區。2001年8月,昭通撤地設市,巧家縣屬昭通市。
1997年,巧家縣轄1個鎮、18個鄉:新華鎮、紅山鄉、東坪鄉、茂租鄉、大寨鄉、小河鄉、六合鄉、新店鄉、巧家營鄉、蕎麥地鄉、包穀堖鄉、老店鄉、鉛廠鄉、中寨鄉、崇溪鄉、金塘鄉、馬樹鄉、爐房鄉、蒙姑鄉。縣府駐新華鎮。
2001年,巧家縣轄1個鎮、18個鄉:新華鎮、大寨鄉、小河鄉、馬樹鄉、茂租鄉、東坪鄉、紅山鄉、六合鄉、新店鄉、巧家營鄉、蕎麥地鄉、包穀堖鄉、鉛廠鄉、老店鄉、中寨鄉、崇溪鄉、金塘鄉、爐房鄉、蒙姑鄉。
2002年,小河鄉、蕎麥地鄉撤鄉設鎮(省政府2002年8月20日批准);馬樹鄉、大寨鄉撤鄉設鎮(省政府2002年9月8日批准)。2002年末,巧家縣轄19個鄉鎮、180個村委會。
2003年,蕎麥地鎮更名為葯山鎮(省政府2003年3月20日批准)。
2006年,撤銷巧家營鄉和新華鎮,設立白鶴灘鎮,新設立的白鶴灘鎮管轄原巧家營鄉和新華鎮管轄的行政區域範圍,鎮政府駐原新華鎮政府駐地;撤銷鋁廠鄉和老店鄉,設立老店鎮,新設立的老店鎮。
2020年5月,巧家縣符合貧困縣退出條件,批准退出貧困縣。
2021年3月,雲南省同意巧家縣撤銷白鶴灘鎮,設立白鶴灘街道和玉屏街道。白鶴灘街道以野鴨、舊營、大溝、松梁、核桃、水塘、回龍、大竹、阿嚕、棉紗、魚壩11個行政村和七里、黎明、巧家營3個社區為行政區域,白鶴灘街道辦事處駐七里社區望湖路1號;玉屏街道以可福、庫著、旱谷地、官村子、中村、復興、楊家灣、咪吐8個行政村和北門口、花橋、玉屏、金江、花園、迤博、蓮塘、大坪、法土9個社區為行政區域,玉屏街道辦事處駐北門口社區魁閣路1號。
截至2021年,全縣轄2個街道、11鎮4鄉:白鶴灘街道、玉屏街道和葯山鎮、大寨鎮、茂租鎮、東坪鎮、小河鎮、新店鎮、老店鎮、馬樹鎮、崇溪鎮、蒙姑鎮、金塘鎮等11個鎮,紅山鄉、包穀堖鄉、爐房鄉、中寨鄉4個鄉;下設36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47個村民委員會,2823個村民小組、806個居民小組。
巧家縣位於雲南省東北部、昭通市西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26°32′~27°25′,東經102°52′~103°26′。巧家縣東與曲靖市會澤縣接壤、南與昆明市東川區毗鄰、西與四川省涼山州會東、寧南、布拖、金陽等縣隔金沙江相望,北與昭通市昭陽區、魯甸縣隔牛欄江相望,地處滇川兩省腹心地帶。全縣國土面積3245平方公里,東西寬約57公里,南北長約98公里。巧家縣人民政府駐地白鶴灘鎮,縣城距省會昆明268公里、昭通151公 里、四川西昌169公里。
巧家縣
巧家縣是雲南省地形最為複雜的縣城之一。巧家地形以山地為主,山地面積佔全縣總面積的98.9%。金沙江環流於縣境西北,牛欄江縈繞於縣境東北,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屬高原山地構造,地表被江河深切割,山高谷深,地勢高差懸殊很大,巧家縣境內最低海拔517米,位於金沙江和牛欄江交匯處;最高海拔4041米,位於葯山頂峰。
巧家地處雲貴低緯高原,金沙江河谷深切割地帶,海拔高差大,地形地貌複雜,構成了典型的山區氣候特點,夏季受東南海洋季風控制,雨熱同季;冬春受極地大陸季風控制,乾涼同季。年均氣溫21.0℃,年平均降雨量822.7毫米;雨季(5—10月)多年平均為736.5毫米,佔全年降水量的89.5%;乾季(11—4月)多年平均降水為86.2毫米,佔全年降水量的10.5%。多年蒸發量達2529.3毫米。境內太陽輻射強,年均輻射量為135.5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時數2134.2時,日照率65%—80%,有效積溫7646.7℃—8264℃。縣城最熱月出現在七月,多年平均氣溫26.8℃,最冷月出現在一月,多年平均氣溫12.3℃;極端最高氣溫44.4℃(出現在2014年6月3日),最低氣溫-0.4℃(1977年2月8日)。由於海拔高差大,氣溫立體差異大,形成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特點。境內最低海拔600米(溪洛渡水電站庫區淹沒線),最高海拔4041米(葯山頂),海拔高差3441米,垂直立體氣候特徵明顯,涵蓋了從南亞熱帶到寒溫帶所有氣候類型。
巧家縣
巧家屬亞熱帶與溫帶共存的高原立體氣候,夏季受東南海洋季風控制,雨熱同季;冬春受極地大陸季風控制,乾涼同季。年均氣溫21.1℃,無霜期347天以上,年平均降雨量801.2毫米;境內太陽輻射強,年均輻射量為135.5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時數2297.4時,日照率60%—80%,有效積溫7646.7℃—8264℃。
土壤以紅壤、黃棕壤、棕壤、暗棕壤、亞高山草甸土等為主,土地肥沃,適宜多種農作物及林果生長。
2016年底,巧家縣的土地總面積為319684.1公頃,農用地面積為223226.98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69.83%;建設用地面積9311.95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91%;未利用地面積87145.1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7.26%。全縣現有耕地規模74780.03公頃,其中,水田與水澆地面積3251.37公頃。
巧家由於特殊的地質構造和成礦環境,是雲南省礦產資源富集的重要地區之一。現已發現的礦產35種,已探明儲量的有18種。其中鉛、鋅、鋁、銅金屬礦產儲量大、品位高,還有伴生鎘、鍺、鎵、銦、銀等礦產。目前,已探明以鉛鋅礦為主的礦產資源儲量達150多萬噸,鋁土礦500萬噸,銅礦床38個。非金屬礦有石膏礦、石灰石、重晶石、冰洲石、瑩石、花崗石、稀土、磷塊等,品質優、儲量大,其中石膏礦儲量達3億噸,石灰岩超過100億噸。
巧家縣林地面積267萬畝,森林覆蓋率48%(含灌木林),活立木總蓄積5117060m3。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巧家縣有陸生野生動物兩棲、爬行、鳥、哺乳4綱31目83科264種,昆蟲11目69科154種,維管束植物194科742屬1639種。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巧家五針白皮松、珙桐、攀枝花蘇鐵,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金錢豹、黑頸鶴、紅腹角雉等。
境內最低海拔600米,金沙江、牛欄江流域海拔1200米以下區域年均氣溫21.0℃,可耕地面積達25萬畝,濕度小蒸發量大,光熱資源豐富輻射強,無霜期長,立體氣候明顯,氣候資源多樣。最熱月出現在七月,多年平均氣溫26.8℃,極端最高氣溫44.4℃,多年平均日照時數2134.2小時,3月最多,為249.1小時;9月最少,為120.1小時。
受金沙江河谷深切割和葯山山峰的影響,形成了高海拔、低河谷的高山深谷地形,境內徑流豐沛,河道水力坡降大,水資源豐富,正在修建的白鶴灘水電站規劃裝機1600萬千瓦,已開發水電裝機容量37.6萬千瓦。全縣河流均屬金沙江一二級支流,過境河流主要有金沙江、牛欄江、以禮河,縣境內大於3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條,總流程長359公里。全縣水資源總量為15.7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10.364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5.34億立方米。可開發利用水資源10.06億立方米,占水資源總量的64.06%。已開發利用的水資源量為1億立方米,占可開發利用水資源量的9.94%;但由於受水資源在空間上的分佈不均和縣境地形地貌條件的制約,水資源開發利用困難。全縣人均佔有水資源2841立方米,低於全省水平;開發利用率僅有18.5%,其中農村生產灌溉用水佔全縣水資源總量的6.7%,農村生活用水佔全縣水資源總量的0.37%,發電用水佔11.12%,工礦企業用水佔0.21%,其它用水佔0.09%。
昭通市測試可開發風能資源170萬千瓦,巧家擁有110萬千瓦左右。目前,全縣已簽約風電企業6家,計劃總裝機78.85萬千瓦,預計總投資78億元。其中,已建成投產項目4個,分別是崇溪鎮賴石山、老店鎮大岩洞、老店鎮三股水和葯山鎮洗羊塘一期風電場;已核准建設項目2個,分別是崇溪鎮新廠溝和海壩風電場,預計2017年3月開工建設,2017年8月第一台機組併網發電;未核准待建項目9個,分別是馬家溝、洗羊塘二期、小米地、將軍樹、花木樑子、馬樹、包穀堖鄉、老店、蒙姑金塘風電場。
2013年末,巧家縣總戶數21.13萬戶,總人口59.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8.65萬人。
2016年末,全縣總人口為612354人,比2015年末增加9569人,增長1.56%;其中,城鎮人口為68547人,鄉村人口為543807人。全年出生人口4223人,死亡人口4445人,負增長222人,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19。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巧家縣常住人口為462173人。
巧家縣委委員、常委、副書記:陳富華
2013年巧家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466833萬元,同比增長10.2%(按可比價計算,下同)。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實現183283萬元,增長7.6%;第二產業增加值實現146946萬元,增長15.5%,其中工業增加值實現96209萬元,增長1.8%,建築業增加值實現50737萬元,增長60.1%;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136604萬元,增長7.3%。三次產業結構比為39.26:31.48:29.2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8910元,比上年增長9.6%。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實現201028萬元,占巧家縣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3.1%,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7個百分點。
2019年,巧家縣實現生產總值90.6億元,增長9.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7.8%;財政總收入9.02億元,增長10.9%;稅費收入3.97億元,增長7.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億元,增長13.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51.3億元,增長31.4%;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7803元、10492元,分別增長8%、12%。
巧家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08021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8%,其中:種植業產值127468萬元,同比增長4.8%;林業產值9376萬元,同比增長12.3%;畜牧業產值165482萬元,同比增長10.4%;漁業產值469萬元,同比增長7.1%;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5226萬元,同比增長3.7%。
2013年糧食種植面積54509公頃,增加648公頃,比上年增長1.2%,其中薯類面積20294公頃,增加455公頃,增長2.3%;烤煙面積2005公頃,增加40公頃,增長2.0%;甘蔗面積402公頃,減少407公頃,下降50.3%;油料 2013年糧食總產量達244758噸,比上年增長5.2%。油料產量1175噸,增長0.2%;甘蔗產量23449噸,下降54%;烤煙產量4350噸,增長0.5%;蔬菜產量206245噸,增長8.4%;園林水果產量6208噸,增長0.3%。
2016年,全縣播種糧食作物81.49萬畝,實現糧食總產26.1萬噸,屬全國糧食產糧大縣。
2016年,全縣畜禽存欄量穩步增長,大牲畜存欄10.062萬頭(匹),其中,牛存欄8.4175萬頭、生豬存欄59.2166萬頭(其中能繁母豬5.4105萬頭)、羊存欄19.0935萬隻;畜禽出欄穩中有升,大牲畜出欄2.752萬頭,其中,肉牛出欄2.5065萬頭、肥豬出欄89.51萬頭、肉羊出欄14.562萬隻、家禽出欄165.12萬羽;畜產品產量明顯增加,肉蛋總產量達99683.9噸,其中,牛肉3258.5噸、豬肉87719.8噸、羊肉3494.9噸、禽肉2410.8噸、禽蛋2800噸;總產值(現價)19.3億元。屬全國生豬調出大縣。2016年,水產養殖面積1.85萬畝,水產品產量0.46萬噸,產值7360萬元。
截至2016年末,全縣核桃種植面積83.51萬畝,產量16883噸,產值47272萬元;花椒種植面積30萬畝,產量4465噸,產值38393萬元。
2016年,全縣種植烤煙面積2.59萬畝,收購量7萬擔,種煙農戶2164戶,戶均種煙面積11.97畝,實現收購均價27.06元/公斤(不含補貼),上等煙佔62.36%、中等煙佔29.78%、下等煙佔7.86%,平均畝產值3656.76元,實現收購總值9993.46萬元(其中:煙葉交售總值9471萬元,各種補貼522.46萬元),戶均種煙收入46180.5元。實現煙葉稅收入2084萬元。
全縣桑園面積9.5萬畝,投產桑園面積5.5萬畝,蠶桑種植戶20000餘戶,小蠶共育戶1190戶,2016年養蠶4.15萬張,產鮮繭1720噸,蠶農收入6100萬元。
2020年5月16日,雲南省人民政府發布通知,正式批准巧家縣等31個縣(市、區)退出貧困縣序列。
巧家工業的發展起步於明末清初,主要集中於土法造紙、榨糖、紡織、釀造、金屬加工等,規模小,設備簡陋。新中國成立后,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工業得到了逐步發展。
2013年實現工業增加值96209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8%;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現74770萬元,下降2.1%,其中:輕工業總產值14942萬元,下降20.6%;重工業總產值59828萬元,增長1.9%。
截至2016年底,全縣共有工業企業102家,其中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9家,佔8.8%。2016年,一二三產業比重為37.9︰25.4︰36.7,其中工業增加值4.1億元,佔GDP比重僅為7.4%。
2013年巧家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09838萬元,比上年增長13.9%。按銷售地區分,縣以上消費品零售額實現68099萬元,增長12.8%;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實現41739萬元,增長15.7%。按行業分,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實現93496萬元,增長14.3%;餐飲業零售額實現16062萬元,增長12.9%;住宿業零售額實現280萬元,下降31.9%。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其他各種經濟零售額實現104573萬元,增長13.9%。
2016年底,全縣商貿流通企業共482家,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僅有16家,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9788萬元,其中,限額以上31201萬元、限額以下118587萬元。
巧家縣2014年有小學248所,初級中學20所,高級中學2所,職業中學1所。2013年,巧家縣普通中學在校學生28214人,比上年增長9.5%,職業中學在校學生1268人,下降59.6%,小學在校學生55541人,下降3.4%,小學入學率99.34%,初中毛入學率104.61%。
2016年,全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92所,其中:普通高中2所,完全中學1所(巧三中),初級中學1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8所,縣直完全小學2所,鄉鎮中心學校11所,村級小學179所,小學教學點61個,職業中學、教師進修學校、特殊教育學校各1所,公辦幼兒園5所(含鄉鎮中心幼兒園4所),民辦幼兒園8所,民辦教育培訓機構2個。2016年,全縣各級各類學校在校學生99390人(學前幼兒生10816人,其中民辦1705人;小學51158人;初中27166人;普通高中8548人;職業中學1589人;特殊教育113人)。全縣學校佔地面積154.98萬平方米,生均佔地面積15.59平方米,校舍建築總面積59.67萬平方米,生均建築面積6平方米。全縣共有教職工4827人(幼兒教師313人,其中民辦教師196人、小學2504人、初中1400人、高中502人、職中75人、進修學校13人、特殊教育學校20人),其中,專任教師4502人。“8·03”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教育項目93校(幼兒園1校、小學83校、中學8校、思源學校1校),重建面積16.13萬平方米。2016年,全縣學前一年兒童入園率66.95%,學前三年兒童入園率15.34%;適齡兒童入學率99.21%,鞏固率為101.08%;初中毛入學率99.55%,鞏固率為94.1%;高中毛入學率42.3%,高考上線率88.62%,義務教育鞏固率80.02%。
2013年,年末巧家縣共有衛生機構215個,巧家縣衛生機構床位數1481張,專業衛生技術人員658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218人。
2013年末,廣播人口覆蓋率89.4%,電視人口覆蓋率97.79%。年末巧家縣參加養老保險職工人數7313人,參加醫療保險職工人數25662人,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7651人。
巧家縣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葯山;有白鶴灘巨型電站建成后的高峽平湖景觀;也有金沙江漂流、金沙江大峽谷、仙人洞、賴石山大草原和大白路梁子萬畝野生杜鵑花、牛欄江大峽谷和小河的苗族“花山節”及彝族“火把節”、黑頸鶴棲息的馬樹生態濕地等。
截至2013年,巧家縣2548公里通車里程中,屬二級公路135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5.3%,四級以下公路2413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94.7%。
截至2016年底,全縣共有公路2410.38公里,其中,國道兩條135.47公里(巧蒙二級路、昭巧二級路),省道1條131.14公里;縣道12條706.63公里,鄉村道117條1437.14公里,公路覆蓋率74.28公里/百平方公里。格巧高速公路開工建設。縣內無高等級公路、鐵路,公路等級低,暢通能力弱,交通發展滯后。
2021年8月,入選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