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眺

宋代詩人蘇軾創作的七言絕句

《晚眺》是宋代詩人蘇軾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為神智體,是一種近乎謎語的詩體。此詩雖屬文字遊戲,但從全詩所創造的意境看,它情景交融,詩韻充足,仍不失為一首頗為耐人尋味的寫景詩。

作品原文


蘇軾《晚眺》
蘇軾《晚眺》
晚眺
長亭短景無人畫,老大橫拖瘦竹筇。
回首斷雲斜日暮,曲江倒蘸側山峰。

作品鑒賞


《晚眺》是神智體詩,神智體是古代一種近於文字遊戲的雜體詩名,是一種近乎謎語的詩體,亦稱“謎象詩”。
它按文字形體結構的多種變化來揣度其意,組成詩句,因其設想新奇,啟人神智,故名。
title
title
據宋代桑世昌《迴文類聚》記載,宋神宗熙寧年間,遼的使者抵達京都后以能詩自誇,神宗就命大詩人蘇軾為其館伴。遼使以詩詰問蘇軾,蘇軾就說:“能寫詩是易事,能解詩才是難事。”於是提筆作《晚眺》:這十二字詩,有長寫,有短寫;有橫寫,有側寫;有反寫,有倒寫。遼使看了,不知所云,這時才知小巫見了大巫,自此不再談詩。此詩三字一句,“以意寫圖,使人自悟”。解了此詩,便是:
長亭短景無人畫,老大橫拖瘦竹筇。
回首斷雲斜日暮,曲江倒蘸側山峰。
其寫法及詩意是:
第一句,“亭”字寫得極長,“景”字寫得極短,構成“長亭短景”。長亭,古時於道路邊每隔十里設長亭——故也稱“十里長亭”,以供行旅休息;短景,日影短,指白晝將盡。“畵”(繁體字“畵”可異寫為框內“人”字底)省去下部“人”,成了“無人畵”。此句嘆息無人為撒落餘暉的長亭作畫,暗含題中“晚”字。
第二句,“老”字寫得稍大,即老大,意為老者;“拖”字橫寫,意為橫拖;“筇”字竹頭寫得極細,意為瘦竹。筇是竹名,可以作杖,古人言:“竹之堪杖,莫尚於筇。”瘦竹筇是古人常用之物,愛用之物,因此,後世也常常以筇代指手杖。此句承首句寫,晚亭既無人畫,惟有一老者拖杖於前,活畫出老者體態。
一、二句中“長亭”“短景”“老大”“瘦竹筇”等意象,構成一幅薄暮時分的羈旅圖,有感傷遲暮之意。下兩句宕開,由首二句重寫人事,轉而側重寫景,使意境開闊,也是題中“眺”的內容。
第三句,“首”字反寫,“雲”字上“雨”下“雲”拉開間距,“暮”字下“日”斜寫,成“回首斷雲斜日暮”,寫老者回首遠眺,見西天片雲落日。
第四句“江”字之“工”曲寫,“蘸”字倒寫,“峰”字“山”旁側寫,成“曲江倒蘸側山峰”,是由第三句向上看之後轉寫向下看到的景象:屈曲的江水之中,倒映著或遠或近的山峰。
《晚眺》雖近於文字遊戲,但它沒有僅僅流於形式。從全詩所創造的意境看,它情景交融,詩韻充足,仍不失為一首頗為耐人尋味的寫景詩。
至於桑世昌把神智體也收入迴文大典一事,陳望道在《修辭學發凡》中作了辨析:“從前有人把所謂‘以意寫圖,使人自悟’的‘神智體’也混同作為迴文體(見《迴文類聚》卷三)。其實神智體是字形大小,筆畫多少,位置正反,排列疏密等等的利用,不是詞序的利用,同迴文其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