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東勝
宋東勝
宋東勝,男,廣東省增城中學第28任校長,中國共產黨黨員。2013年5月13日,宋東勝同志被任命為增城中學第28任校長。
1972年11月 出生於增城永寧
1994年1月 加入中國共產黨
1994年7月 參加工作
1997年7月 任增城市鄭中鈞中學校團委書記
2000年8月 任鄭中鈞中學副校長
2007年9月 任增城中學副校長
2013年4月 起任增城中學校長
(2013年高考前仍兼任2013屆高三20班數學教師)
增城市先進教育工作者
增城市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
增城市先進勞動者
增城市“十五”教育科研先進工作者
廣州市先進教育工作者
宋東勝
宋東勝的得意門生和宋東勝的合照
“增中”創辦於1928年,作為增城市最好的中學,2008年被確立為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高中,從2010年到2012年,增中在廣州市高三畢業班工作評比中分別獲得一等獎的第三、第二和第一名的成績,相比於中考時的入學成績,增中在高考中獲此殊榮,顯然是一所“低進高出”、加工能力特彆強的學校。
增中為何能屢創佳績?現任校長宋東勝說,增中85年辦學的精華凝聚成六個字:人文、人本、人和。人文,以人文的教育觀來教育人;人本,以“以人為本”的價值觀來塑造人;人和,以人和的社會發展觀來發展人。“在此辦學理念的指導下,增中逐漸形成了‘法治、德治、情治’的管理模式:以法治為基礎,以師德、教風來引導,相信很多學校都如此,但增中的治校法寶卻是最後一項——‘情治’,即以情興校。”
宋東勝說,“以情興校”,首先是對老師“用情”。“學校就是一個磁場,關鍵是你能不能把人才吸引過來。增中現有在職、在編、在崗的老師423人,來自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招聘來的老師一下火車,學校就派專車去接;來到學校后,住房等已安排妥當。”
對老師“用情”的另一方面是給老師極大的自由。“我們從不勉強任何一位老師,辭職、調離、續聘都由老師自己選擇,我們的口號就是:認真工作、快樂生活。”對老師用情到如此地步,也難怪,在增城,老師們都以在增中工作為榮。
“‘以情興校’不光要對老師‘用情’,對學生更應‘用情’。在學習上,學校努力做到‘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高三畢業班的學生每次大考完,老師都會把學生成績的數據分析做好,哪個學科哪個模塊是短板,並細化到每個學生的每一科目,再由各科老師一對一輔導。”宋東勝說。
在生活上,增中的“用情”更是細化到了方方面面。學生宿舍有獨立的空調、24小時熱水供應、A類飯堂……宋東勝說:“學校遠離市區,萬一學生晚上有事或者心理有什麼問題,找誰傾訴呢?”所以,從2005年新校區開辦以來,學校就規定,校長和副校長公布自己的手機號碼,24小時開機,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只要有電話或簡訊,校長都會立馬回復。
宋東勝說:“學校不是只培養高分的學生,不是一味地搞應試教育,而是希望學生能夠全面發展,所以,我們首先關注的就是學生的身心健康。”
“在課程上,我們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標準開課,從不偷工減料,更不會砍掉藝術、體育等科目。甚至在高三,越接近高考,我們越增加體育鍛煉的時間。我覺得後期是複習的高原期,整天坐在教室里,大腦很容易麻木,而補充大腦養分最好的方法就是體育運動和歡笑。最近我們就鼓勵學生到千人大禮堂去放聲高歌。”學校有20多個社團和俱樂部,學生一進學校就要求他們三年必須學會一種樂器,至少學會一種健身本領。
“其次,我們要求學生品行要好。現在很多學生缺乏主動關心和尊重別人的意識,所以,我們除了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外,還特別開展了感恩教育,讓學生真正做到感恩母校、孝順父母,這也是我們‘以情興校’的方式之一。”
增中偌大的校園裡有8萬多平方米的花草樹木,“種植這些花草樹木沒有用政府一分錢,全靠校友在‘回報母校一棵樹’的活動中種起來的。”宋東勝說,每年的植樹節,不少校友會回母校,有的拖家帶口,有的一家三代,“他們這是對母校的一種眷念,更是一種感恩。我們始終堅信,今天你幫助了學生,他日學生一定會回報母校、回報社會的。”
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下,增中也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其實重視學習並非只是重視成績,我們重視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因為學習也是一種技能,掌握了這種技能,他們今後進了社會也就能不斷地自覺地學習。”宋東勝說,在教學上,學校強調“四有效”,即有效備課、有效授課、有效輔導、有效作業。“如今是一個終生學習的時代,我們更希望培養學生不是只會學習,而是熱愛終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