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王文奎的結果 展開

王文奎

“王氏泰和堂”第六代傳人

王文奎,曾用名王珏、文魁,1940年10月生,祖籍河南省商水縣,現居北京。

“王氏泰和堂”第六代傳人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從小被祖父選中為【泰和堂】繼承人,【泰和堂】主要繼承藥王孫思邈的思想和中醫精髓。
在政府部門工作表現突出,1962年底曾被破格提拔為葉縣代任縣長,遭祖父、雙親極力反對,強令辭官行醫。此後八年,在祖父的親傳口授及父母的教誨下,正式步入中醫殿堂。

工作經歷

1991年,與中國中醫研究院合作,在海淀區創辦“中醫專家門診部”。
1996年,成立“北京泰一和中醫藥研究所”,更多側重研究和著述。
2003年5月11日,作為“呂炳奎專家組”組長,代表呂老參加北京市防治非典工作,成為全國唯一一位以民間中醫的身份進入“非典”一線的中醫。6月底,從一線剛剛退出,即參加了科技部“中醫藥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

主要成就


出 身中醫世家,傳至今天已二百八十餘年,從未間斷。自幼受父親、祖父熏陶,研習中醫,少年稍成。在家族承傳二百餘年【泰和堂】的基礎上,精益求精,大膽創新,使家傳秘方、驗方得以發揚和完善。並逐漸從理、法、方、葯等多方面、多層次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對中醫事業的繼承和發揚具有積極意義和借鑒價值,並得到中醫界呂炳奎、關幼波、鄧鐵濤等老前輩們的首肯和同仁的讚譽。
1975年初繪製“五行生剋、五臟病變及其相互影響示意圖”。融匯人體的生理、病理、生命運動,五行生剋制化、五臟病變關係,百病始生及發展規律於一圖,成為較堅實的理論基礎。
1975--85年,解悟“五臟陰陽”辨證的綱領性、統一性和完善性。發現了“水、火、土”三維守恆定律,不僅是人體生命運動的基本規律,也是天體大自然的運動、發展、演變與轉歸的最根本的規律。
1995--1997年,初步認識中醫和西醫之間同根同源,提出醫學的未來將是以中醫為主體的“衷中納西”。
2005年6月12日,擔任國家973計劃中醫理論研究專項“中醫五臟理論創新性及中醫治療艾滋病的研究”課題組組長。
醫學觀點
1、醫學的目的,不能為治病而治,是為了保障人類的生命、生存、健康與生活質量以及養生、益壽延年。治病僅僅是醫學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2、醫跟病來,葯跟醫走,先病後醫,而後再葯的模式被動而滯后。
3、中醫治未病和司歲備谷備葯,防患於未然,凡病皆可轉歸。
醫學理論
1、《萬病歸宗論》----人有萬病,但是所有疾病的癥狀只有60餘種,其根本都在於機體的臟腑功能失和,萬變不離其宗,五臟調和,人體自然健康。
2、《三維守恆調控法則》----針對疾病,整體調理上以肝、脾、腎三臟為主重點調理,只要水、火、土三維守恆,五臟自然調和,即可保人體健康無病。
3、《雙合治療原則》----內服與外治相結合,整體調理與對症治療相結合的臨床治療原則。

論文著作

1996年出版《中醫探源》、《奇難雜症錄》和《中醫臨床》等書。
2000年,出版《小兒遺尿》一書。
2001年撰寫並發表《中醫治癌的新進展》、《治療老年痴獃的要點》、《<易>、<內>解析》、《中醫治療強直性脊柱炎》、《中醫論治糖尿病》、《中醫論治高血壓》、《中醫論治心臟病》等文章。
2003年“非典”來臨之際,在《科技日報》發表《中醫辨證治非典》一文;4月26日,在《中國中醫藥報》發表了《防治非典中醫要發揮主動權》一文;5月1日,在《光明日報》發表了《面對非典莫恐慌》一文;5月6日,又發表了《防治非典莫入誤區》;5月10日,在《中國食品報》,發表了《制服非典,廚房頂藥房》。
2004年1月,在《中國工程科學》發表了《中醫論治艾滋病》,論證中醫治療艾滋病要點。
2006年4月,在《中國工程科學》頭條發表《中醫的淵源和對中醫學發展的思考》一文。2
007年3月25日,在《前沿科學》發表《中醫學的發展與創新研究》。

人物評價


錢學森:“你的研究是高層次的中醫唯象理論,並且很有可能是最高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