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3條詞條名為半坡村的結果 展開
- 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常袋鎮半坡村
- 山西省鹽湖區陶村鎮下轄村
- 雲南省保山龍陵縣碧寨鄉半坡村
- 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川底鄉半坡村
- 山西省萬榮縣高村鄉下轄村
- 雲南省華坪縣船房鄉半坡村
- 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黔陶鄉半坡村
- 半坡村雲南西雙版納勐海縣格朗和鄉
- 山西省陽泉市市郊區平坦鎮半坡村
- 山西省稷山縣翟店鎮下轄村
- 新平縣戛灑鎮耀南村民委員會下轄村
- 雲南省宣威市羊場鎮半坡村
- 雲南省曲靖市羅平縣富樂鎮半坡村
- 貴州省安順市普定縣馬場鎮半坡村
- 雲南省紅河元陽縣嘎娘鄉水井灣村委會
- 雲南省宣威市格宜鎮半坡村
- 曲靖羅平縣富樂鎮半坡村委會下轄村
- 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王官屯鎮下轄村
- 雲南省新平縣平掌鄉半坡村
- 雲南省普洱墨江縣孟弄彝族鄉半坡村
- 雲南省宣威市西寧街道半坡村
- 雲南省曲靖市羅平縣九龍鎮半坡村
- 雲南省紅河屏邊苗族自治縣玉屏鎮半坡村
- 雲南省文山馬關縣小壩子鎮半坡村
- 貴州省六盤水盤縣灑基鎮半坡村
- 山西省長治市屯留縣張店鎮下轄村
- 雲南省尋甸縣河口鄉下轄村
-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上村鄉半坡村
- 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富村鎮半坡村
- 雲南省宣威市田壩鎮半坡村
- 雲南省普洱思茅區倚象鎮半坡村委會
- 雲南省祿勸縣烏東德鎮下轄村
- 新平縣平掌鄉瓦寺村民委員會下轄村
- 雲南省祿勸縣翠華鎮下轄村
- 雲南省祿勸縣團街鎮下轄村
- 雲南省宣威市務德鎮半坡村
-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迤車鎮半坡村
- 雲南省永勝縣魯地拉鎮半坡村
- 雲南省宣威市楊柳鄉半坡村
-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馬路鄉半坡村
- 雲南省宣威市倘塘鎮半坡村
-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樂業鎮半坡村
- 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營上鎮半坡村
- 易門縣綠汁鎮棚苴村民委員會下轄村
- 雲南省富源縣后所鎮半坡村
- 山西省河津市下化鄉下轄村
- 雲南省曲靖市羅平縣鐘山鄉半坡村
- 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黃泥河鎮半坡村
- 雲南省曲靖富源縣后所鎮半坡村
-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火紅鄉半坡村
- 雲南省思茅市瀾滄縣大山鄉半坡村
- 雲南省普洱市普義鄉半坡村
- 永善縣碼口鎮碼口村委會下轄村
- 雲南省金平縣金河鎮半坡村
- 雲南省紅河州石屏縣新城鄉半坡村
- 貴州畢節市威寧縣黑土河鄉半坡村
- 銅廠鄉里士村民委員會下轄村
- 貴州畢節市織金縣牛場鎮半坡村
- 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十字鄉半坡村
- 雲南省普洱鎮沅縣勐大鎮半坡村民委員會
- 雲南省宣威市熱水鎮半坡村
- 雲南省宣威市海岱鎮半坡村
- 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洪水鎮下轄村
- 景洪市勐旺鄉勐旺村委會半坡
- 貴州省威寧縣猴場鎮下轄村
- 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普覺鎮下轄村
- 雲南省普洱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半坡村
- 雲南省楚雄州南華縣兔街鎮半坡村
- 雲南省紅河縣開遠市半坡村
- 雲南省紅河綠春縣半坡鄉半坡村
- 雲南省昆明東川區烏龍鎮半坡村委會
- 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十八連山鄉半坡村
- 湖南省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黃土鄉下轄村
半坡村
雲南省華坪縣船房鄉半坡村
半坡隸屬於船房傈僳族傣族鄉華榮村委會,屬於 山區,距離村委會3.00 公里,距離鄉4.00公里。國土面積1.16平方公里,海拔1,450.00米,年平均氣溫18.20 ℃,年降水量1,080.00毫米,適宜種植稻穀 玉米小麥等農作物。有耕地178.31畝,其中人均耕地0.87畝;有林地1,050.00畝。全村有農戶45戶,人口204人,其中農業人口204人,勞動力8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87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4.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355.00元。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45戶通自來水,有3戶飲用井水。有45戶通電,有4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5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5戶。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3輛,摩托車5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0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5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31.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95.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7 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4.5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4.00萬元;畜牧業收入6.5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92頭,肉牛5頭);漁業收入1.50萬元;林業收入0.50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2.00萬元;工資性收入14.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55.00元,農民收入以種養 和 外出務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4.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5人,在省內務工20人。
該村現有農戶45戶,有鄉村人口204人,其中男性108人,女性96人。其中農業人口204人,勞動力87人。該村以漢族為主。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0人;享受低保1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衛生所3公里,距離鄉衛生院4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13戶。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田尾完小,中學生就讀到船房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2.50公里,距離中學4.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0 人,其中小學生12人,中學生8人。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竹子、蠶桑,主要銷售往本縣。2006年全村銷售總收入2.00萬元。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蠶桑產業。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4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78.31畝,一事一議籌勞120個(勞均1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2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2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人居環境差,宅基擁擠;公益事業基礎建設薄弱,人畜飲水水源不足,飲水管網嚴重老化,急需改造;農村電網沒有進行農網改造,用電安全難以保證;鄉村道路晴通雨阻;村內道路硬化程度較低,需要完善;村內排水溝渠、垃圾池、公廁、文化娛樂場所等急需建設,村容村貌差,須待整治,群眾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發展畜牧業及二三產業。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黨的十七大提出的目標,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進一步加強群眾思想文化整體素質的提高,大力推廣農村實用科學技術,積極發展竹子、蠶桑、花椒產業,努力提高牲畜養殖科學技術含量,提高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