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大覺寺
江蘇省地標之一
宜興大覺寺位於江蘇省宜興市,為禪宗臨濟宗道場。南宋咸淳(1265年-1274年)年間,由志寧禪師創建,至今約有七百多年歷史。大覺寺建址位於橫山水庫東側。
雞龍山岕,周邊資源優越,依山傍水,形成獨特的地域景觀特色,是現代與古文化的結合,具有仿古的江南建築風格,通過佛教文化的引入,傳播佛教思想。
宜興大覺寺,始建於南宋咸淳(1265—1274)年間,由志甯禪師首建,至今約七百多年,歷代迭有興替。清乾隆年間(1735~1796),寺名為“集賢山大覺院”。清道光年間(1820—1850),更名為“白塔山大覺禪院”。近代《宜興縣誌》記載,寺名為“元上鄉白塔山大覺寺”。
1920年,志開上人出任監院。1938年,悟徹今覺(即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在此出家。后值戰亂時期,軍閥、日軍侵佔,地方不寧,1947年與師兄今觀法師返回主持寺務,大師兼任白塔國小校長。1949年解放后歷經文化大革命,佛寺無存。1989年,大師由台返陸弘法探親之時,回到宜興祖庭禮祖。眼見片瓦無存,不禁興嘆:“當盡復興祖庭之志。”
後來獲得江蘇省宗教事務管理局翁振進局長建議恢復祖庭,無錫、宜興諸位領導,宜興佛教協會等均一致贊成。2004年5月10日宜興市政府批文同意,於西渚鎮橫山村王飛嶺岕“雲湖”之濱建立新寺址,佔地二千餘畝,依山傍水,翠竹環繞。
2張
宜興大覺寺
2005年6月佛光山派遣慧倫法師、慧是法師前來,展開籌建工作,2005年10月14日奠基開工。時有東北諸青年發心於大師座下披剃出家,法名慧方法師、慧品法師、慧有法師、慧宇法師、慧常法師等五人,分別在浙江寧波雪竇寺、江蘇泰州光孝寺、廣東深圳弘法寺等道場受具足戒后,參與開山重建工作。本山心定、心培、慈惠、慈容、妙士等法師及蕭碧霞師姑,多次前來探勘指導。
2007年3月,宜興市宗教局發放宗教活動場所登記證,完成寺廟登記,由南京市佛教協會會長、棲霞寺住持隆相法師擔任住持:同時獲得全世界佛光人群策群力協助,共同認定為“佛光祖庭”。同年5月20日,第一期工程完工。有觀音殿、大覺寮、美術館、滴水坊、客堂、齋堂,另有客房數十間。先後並由當地政府斥資完成佛光路、佛光香林路,以及高速公路鯨塘交流道連接快速道路直通本寺,方便地方往來交通。
2007年10月26日奉行第一期工程觀音殿落成陽光暨第二期工程奠基儀式。大雄寶殿工程即將開始,預計2010年完成,相繼則有“佛陀行化圖”、白塔等。完成後,即以“大覺寺”為名。
希望大覺寺之復建,有助於社會道德成長,人心凈化雲爾。
宜興大覺寺始建於南宋咸淳年間(1265-1274)。民國初年,由臨濟宗第四十七代弟子志開上人擔任住持。1938年,星雲大師在南京棲霞寺禮志開上人為師,成為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
大覺寺
大覺寺在文革期間被毀,2005年開始重建,2011年底基本完成,包括山門、山門大道、十八羅漢、佛陀行化圖、大雄寶殿、東禪樓、西凈樓、風雨走廊及中間的菩提廣場、成佛大道等,總面積約42,500平方米。第三期興建的香林多寶白塔以及修道院將在2015年正式投入使用,白塔108米,,內有15層樓,將作為文教行政大樓,未來白塔以佛、法、僧三寶為架構,設有:萬佛殿、法寶樓、祖師堂以及喜喪婚慶儀式館、國際會議廳、宴會廳、滴水坊、住宿區等,登上塔頂,雲湖景區美麗風光一覽無遺。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重建,充分融合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去除傳統佛教「神秘化」佛學精神的理解,以「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為信條,以「提倡人間佛教,建設佛光凈土,建設四眾教團,促進普世和慈」為目標,重點表達佛法的精神內涵而不是表相,呈現給信眾的是一個國際化、制度化、現代化、人間化的寺院。
免費
08:30-17:00
四季皆可
半天
宜興總站(金三角車站)乘202路(旅遊二線)公交車到雲湖景區站下車即可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