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州城
會州城
會州城,位於河北省平泉市南五十家子鎮會州城村,總面積813.108平方米,四周城牆斷斷續續清晰可見,牆體為夯土分層而築,東、南、北三面城牆大部分被居民住宅和錦承鐵路所佔據,西門及城牆基本保存完好。
從會州城出土文物有國家一級文物“綠釉刻蓮花雞腿瓶”,二、三級文物:“惠州之印”、“神山縣印”、“大寧中衛前千戶所百戶之印”、銅銃,茵鎮石獅等。遺址年代為戰漢時期。遼太祖時期建城池,一直沿用到明永樂年間被廢棄。
遼代,澤州(會州城)始建,州治和縣治均在澤州 。
遼保大二年、金天輔六年(1122年)正月十五,金兵克中京;二月初一,金兵進下澤州 。
金章宗四年(1129年),將灤河縣併入神山縣 。
貞元元年(1153年),置北京路大定府,澤州仍為大定府神山縣縣治所在 。
金承安二年(1197年),改澤州為惠州,在神山縣南置灤陽縣(漢兒庄),惠州所領為神山、灤陽二縣 。
泰和四年(1204年),撤惠州、灤陽縣建置,灤陽縣併入神山縣 。
至元七年(1270年),改北京路為大寧路,惠州隸大寧路,大寧路隸遼陽行省 。
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大寧路更名武平路,惠州屬之。《大元一統志》還有“惠州有廢神山縣,元罷為神山站”的記載 。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武平路復改為大寧路 。
明洪武二年(1369年),常遇春率步騎9萬發北平,出松亭關(寬城喜峰口),經惠州征元軍,大敗元軍於錦州、會寧、開平 。
洪武二十年(1387年),馮勝率師20萬征元將納克楚,出松亭關,築會州(會州城)、寬河、富峪、大寧等四城;同年九月,置大寧路都指揮使司,領十衛,會州衛為其中一衛。崐會州衛南界喜峰口,北接富峪衛(平泉縣黃土梁子鎮三家村) 。
永樂元年(1403年)二月,會州被廢,逐漸成了牧地 。
滿清入關后,隨著八溝廳、平泉州的更替設立,會州城的地位和影響有所下降。但仍為清廷出關通達東北邊陲軍政、郵政、商旅的重要通道 。
會州城
會州城復原模型
文物遺存
從會州城文物及採集的標本並結合史料分析判斷,遺址年代早到戰漢時期。到了遼太祖時期開始在此修建城池,一直沿用到明永樂年間被廢棄,前後經歷了400多年的歷史。該遺址是研究遼、金、元、明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生產生活狀況不可多得的史料資源 。
2006年5月25日,會州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2011年4月11日,平泉市人民政府《編製會州城遺址保護規劃項目》通過國家文物局批准立項 。
2012年1月5日,平泉縣人民政府印發《平泉縣2012年文化工作要點》,實施文物遺址保護工程,加快推進會州城大遺址保護工作 。
2014年,平泉縣文化廣播電影電視局完成會州城遺址保護規劃編製等工作 。
平泉縣地處冀遼蒙三省交界處,是多元歷史文化的傳承之所,尤為突出的是契丹文化在這裡傳承發揚更為廣泛,契丹從初始、興盛乃至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的過程中,在平泉這塊土地上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記。平泉縣已發現遼代遺址300多處,博物館館藏文物1.8萬件,國家級文物411件(一級文物13件,二級文物47件,三級文物351件),其中遼金文物佔70%,被國家、省、市文物專家譽為“河北南有定州(定瓷好),北有平泉(遼金文物精) ”。《遼史地理志三中京道》記載:“澤州,廣濟軍,下,刺史。本漢土垠縣地。太祖俘蔚州民,立寨居之,采煉陷河銀冶。隸中京留守司。開泰中置澤州……統縣二:神山縣。神山在西南。”澤州名稱起源於此 。《遼史》和《承德府志》有記載,平泉在遼代時叫神山縣,屬遼中京道大定府的澤州所轄。州治和縣治均在會州城,最早就是由耶律阿保機俘蔚州民“立寨居之”。會州城的名字一直沿用,但城已不存 。
交通線路
承德市——紅石砬隧道——平泉立交橋——平青樂線——會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