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餒

詞語

氣餒是一個漢語辭彙,讀音為qì něi,指失去信心與勇氣,提不起精神再做任何事。宋陸遊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等均有相關記載。

詞目


氣餒
氣餒
氣餒

拼音


qì něi

注音


ㄑㄧˋ ㄣㄟˇ

基本解釋


氣餒
氣餒
形容灰心喪氣;失去勇氣。

例句


他多次遇到挫折,但從不氣餒。

近義詞


灰心;泄氣;消極;失望;喪氣;失落

反義詞


昂揚;發奮;振作

引證解釋


1、謂中氣虛弱。
宋陸遊《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力孱氣餒心自知,妄取虛名有慚色。”
元 薩都剌 《相逢行贈別舊友治將軍》序:“吾病久 氣餒,不能無懼心也。”
2. 指失去信心與勇氣。
溥偉 《讓國御前會議日記》:“惟軍餉緊要,餉足,則兵氣堅,否則氣餒兵潰,貽患甚大。”
吳玉章《辛亥革命·反對“取締規則”的鬥爭》:“當我看到留日學生總會陷於癱瘓狀態時,我毫不 氣餒,反而更加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