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放煙火者

贈放煙火者

徠這首詩描寫了正月十五的夜裡,人們在喧鬧的街頭燃放煙火的情景。成語“巧奪天工”之出處。

內容


七律·贈放煙火者
元·趙孟頫
人間巧藝奪天工,煉藥燃燈清晝同。
柳絮飛殘鋪徠地白,桃花落盡滿階紅。
紛紛燦爛如星隕,赫赫喧豗似火攻。
后夜再翻花上錦,不愁零落向東風。

評析


這首詩描寫了正月十五的夜裡,人們在喧鬧的街頭燃放煙火的情景。其首句“人間巧藝奪天工”後來被簡略為成語“巧奪天工”,用來形容技藝十分精湛。
詩的首聯寫出了放焰火者技藝的精湛,焰火和燈光把夜晚照得像白天一樣明亮。頷聯寫地上、台階上都鋪滿了包裹煙火的紙,反映出所放煙火數量之多。頸聯寫的是燃放煙火的熱鬧景象,把煙火比作隕星和火攻。尾聯寫到了後半夜,放煙火者仍然沒有散去,喧鬧的氣氛也沒有被東風吹走。

作者生平簡介


趙孟頫(fǔ)(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鷗波,中年曾作孟俯,漢族,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元代著名畫家,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之一。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