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頭鄉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轄鄉

湯頭鄉位於德化西北部,與大田、尤溪兩縣毗鄰,鄉人民政府所在地湯頭村,距縣城58公里。下轄湯頭、湯垵、嶺腳、格中、草村、吉山、福山7個行政村,60個村民小組。

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12510公頃,常住人口2270人。

地理環境


湯頭鄉
湯頭鄉
湯鄉德化縣西北部,距縣城37千米。德(化)尤(溪)公路過境。

氣候環境

湯鄉勢南、北低,千米均南。南福吉、草村拔~米,北嶺腳湯垵,拔僅~米。:夏酷熱,冬短嚴寒,雨季、乾季顯;洋、陸兼具。霜般左右,均降雨量毫米,均溫~℃。

人口民族


人口

,。

歷史沿革


湯頭一名始出於清代建湯頭社,因該地與附近一帶的嶺腳(湯嶺)、湯垵均有湯泉(溫泉),地處縣城通往湯嶺、湯垵等溫泉的首沖,故名“湯頭”。湯頭地處德化與尤溪縣交界要道,開發較早。宋代先民已在今嶺腳設湯尾關,明至清代中葉已經繁榮,宣德7年至正德11年曾在湯頭橋亭尾建爐煉鐵。已發現湯頭一帶有明、清時代古窯址13處,是德化縣古代瓷業產地較密集的地區之一。宋、明時代屬進城鄉湯泉上團和湯泉下團,清代屬梅上里(部分屬湯泉里)。
民國至建國初期屬葛嶺鄉,1950年屬第四區(上涌),195l年屬第六區(葛坑),1956年改屬上涌區,1958年再屬葛坑區;1958年10月嶺腳、格中屬葛坑公社,吉山、湯頭屬上涌公社;1961年從上涌公社拆出湯頭、吉山、福山,從葛坑公社拆出嶺腳、格中、草村,並從嶺腳拆出增設湯垵大隊,建立湯頭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湯頭鄉。

自然資源


湯頭鄉林、水、礦等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全鄉山林面積14萬畝(其中毛竹1.5萬畝),森林覆蓋率77.7%,居全縣前五名;木材蓄積量70.1萬立方米,主要集中在湯垵、格中、嶺腳3個村。境內水資源豐富,有縱貫中部的嶺腳大溪、格中與春美鄉交界的大張溪和發源於吉山流入葛坑的下甸溪,溪流從東南向北走,落差較大,可供開發水力資源在4000千瓦以上,已建成貴濱一級、貴濱二級、格中后溪三級、富澤、半嶺、吉湖水電站,目前正在籌建瀚沶水電站,全鄉總裝機容量近3600千瓦,全部與縣聯網,電網改造完成,電力供應充足。境內蘊藏豐富的礦產資源,有嶺腳、福山、吉山、湯頭赤土寨等地的高嶺土,儲量大,質地優良;還有湯頭、七町湖、丘埕、百石的鐵;格中的黃鐵;嶺腳的石英石;湯頭壠頭的鉛和鋅;吉山的鉛和錳等,現已創辦了丘埕鐵礦選礦廠。

經濟


近年來,湯頭鄉按照“鞏固農業,立足林果竹富民,加強礦業,發展工礦企興鄉”的經濟發展思路,立足實際,發揮優勢,做好農業綜合開發和礦產資源開發兩篇文章,經濟社會持續協調健康發展。2004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5740萬元,鄉財政總收入117.4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64元;全鄉糧食總產量3400噸,肉類總產量800噸,水果產量1000噸;現有果園面積9600畝,主要有蘆柑、德化梨、板栗、油柿、早熟水蜜桃等品種。

交通


湯頭鄉交通方便,鄉內公路四通八達,實現通往行政村公路村村硬化,轄區內共有水泥路32.9公里,本縣通往尤溪縣的過境公路經過吉山、湯頭、嶺腳村

社會


醫療衛生

湯頭鄉已實現村村通程式控制電話,全鄉裝機1300多門,4210多部行動電話進入尋常百姓家。教育、文化、衛生事業全面發展,境內有1所中學、5所小學,辦學條件不斷改善,1997年通過省政府教育“兩基”達標驗收。有衛生院1所,村甲級衛生所3所,人民群眾的初級衛生保健得到有力保障。與縣有線電視網路連接,全鄉已有2個村接通了有線電視,豐富了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