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陷盆地油氣二次運移與聚集

斷陷盆地油氣二次運移與聚集

石油運移地球化學第一節 地質色層效應與油氣運移一、基本原理二、典型指標的分佈與變化特徵第三節 石油運移動力學模型第一節

內容介紹


內 容 簡 介
本書系統地介紹了油氣二次運移、聚集的理論、研究方法及應用。著者以石油地質學、有機地球化學、構
造地質學和流體動力學理論為指導,以數值方法和計算機技術為手段,定性地質分析與定量數值模擬相結合,
研究了渤海灣盆地東營凹陷下第三系石油二次運移的特徵和規律。書中重點分析了盆地地下流體動力學特徵、
運移地球化學、盆地類型與構造活動對油氣運移、聚集過程的作用;根據盆地模式、運載層分佈及烴源岩排烴
規律。建立了壓實流盆地石油運移動力學理論模型;通過對地質條件和參數的分析,重點對古水動力場、石油
勢、運移速度、運移動力學條件的歷史演化、分佈規律及主要控制因素等進行了數值模擬和分析。研究結果在
解釋東營凹陷油氣運移方向、有利聚集地區、主要成油期和油氣分佈規律等方面具有理論和實際參考價值。
本書可供從事油氣地質勘探、盆地分析、油氣資源評價及盆地數值模擬方法與軟體研究的專業工作人員、
大專院校師生參考。

作者介紹


個人簡歷
查明,1958年出生,安徽
懷寧縣人,石油大學石油資源
科學系副教授。1995年畢業
於中國地質大學能源系,獲博
士學位。先後負責並完成省
(部)級和局級重要科研項目
8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
上發表論文25篇,編著和參
編專著、教材6部。曾獲中國
石油天然氣總公司軟體成果
三等獎和美國IET教育獎學
金等獎勵。目前負責和承擔石
油總公司“九五”重大攻關課
題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項目等5項。主要研究方向是
盆地定量分析和油氣綜合勘
探.

作品目錄


目錄
前 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油氣二次運移、聚集的基本理論
一、油氣二次運移的機理
二、油氣二次運移的機理模式
三、油氣聚集的機理模式
第二節 油氣二次運移和聚集的研究方法
一、油氣運聚模擬實驗
二、水動力學與流體勢分析
三、有機地球化學方法(地質色層效應)
四、計算機數值模擬
第三節 研究內容與技術方法
一、研究區選擇
二、主要研究內容
三、技術思路與方法
第二章 區域地質概況
第一節 區域構造背景
第二節 區域地層概述
第三節 沉積相分佈特徵
第四節 石油地質條件
一、生油條件
二、成油期
三、生、儲、蓋層的配置關係
四、油氣藏類型與分佈規律
第三章 盆地流體動力學特徵
第一節 水文地質條件
一、水文地質旋迴
二、地層水的化學性質
三、水化學性質的演變
四、水文地質條件與油氣分佈
第二節 流體性質
一、相對密度
二、動力學粘度
第三節 區域壓力分佈
一、壓力的縱向分佈
二、壓力的平面分佈
第四節 區域流體勢分析
一、基本理論與方法
二、東營凹陷流體勢分佈特徵
第四章 石油運移地球化學
第一節 油源對比
一、對比指標
二、對比結果
第二節 地質色層效應與油氣運移
一、基本原理
二、典型指標的分佈與變化特徵
第三節 石油運移規律及意義
第五章 盆地構造背景與油氣運移方式
第一節 盆地類型與運移方式的典型模式
一、運移方式(側向流動和垂向流動)
二、A.Perrodon運移模式
三、陳發景運移模式
第二節 東營凹陷的典型特徵
第三節 斷層和構造活動與運移方式
一、斷層在油氣運移中的作用問題
二、斷層的活動時期
第四節 水動力環境與運移方式
一、水動力演化階段
二、水動力環境與運移模式
第六章 石油運移動力學模型
第一節 概述
一、概念模型的含義及作用
二、運載層特徵
第二節 概念模型
一、運載層概念模型
二、古水動力學概念模型
第三節 數學模型
一、基本方程
二、水動力學方程
三、運移速度方程
四、水動力學方程的定解條件
第四節 數值方法
一、網格系統
二、有限差分方程
三、解古水動力方程的過程
第七章 石油二次運移數值模擬
第一節 模擬參數分析與確定
一、基本地質參數
二、運載層參數
三、流體參數
四、系統參數
第二節 模擬結果分析
一、古水動力場的分佈與演化
二、影響古水動力場的主要因素
三、油勢的分佈與演化
四、運移速度分析
五、運移動力學條件
第三節 模擬結果的實際意義
結語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