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天凈沙·秋的結果 展開

天凈沙·秋

朱庭玉創作散曲

《天凈沙·秋》是元代散曲家朱庭玉創作的一首小令。此小令開頭描繪出一幅蕭條的秋景圖;然後寫作者內心悲秋的傷感和對園林往日美好景色的喜愛;末尾兩句寫瑟瑟秋風中,辭柯的霜葉主動飛到作者身邊,不舍離去。全篇用典構思別出機杼,結尾處用典,所表達的奮起和豪情,使全篇增添了幾分魅力和感染力。

作品原文


【越調】天凈沙·秋
庭前落盡梧桐,水邊開徹芙蓉。解與詩人意同。辭柯霜葉,飛來就我題紅。

註釋譯文


註釋

1.越調:宮調名。天凈沙:曲牌名,入越調,又名“塞上秋”,此體單調二十八字,五句三平韻、一葉韻。
2.芙蓉:指荷花。
3.辭柯:離開枝幹。
4.題紅:即題詩於紅葉上。此處用典。唐信宗時,有一位宮女在紅葉上題了“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懃謝紅葉,好去到人間”的詩句,並把樹葉放入御溝,讓其順著流出宮外。書生於祐拾到后,在紅葉上作了回應“曾聞葉子題紅怨,葉子題詩寄阿誰”,並把葉子重新放入流水中讓其流入宮中。之後,後宮女子與於祐結為良緣。

白話譯文

庭院前落盡了梧桐的葉子,水中的荷花也早失去當日的風姿。彷彿是通曉我的心思。一片經霜的紅葉離開樹枝,飛近身來讓我題詩。

創作背景


此《天凈沙》小令共四首,分詠春夏秋冬四季,這是第三首,注有“秋”字。《全元曲》按白樸作品收錄,但《太平樂府》標為朱庭玉作,元刊十卷本《陽春白雪》亦作朱庭玉作。隋樹森認為“白樸既有天凈沙春、夏、秋、冬四首,未必又作四首,疑齋初選陽春白雪偶誤,后選太平樂府乃改正”(《新樂府陽春白雪卷之四》(前集)。《天凈沙·秋》是作者於庭院詠秋感懷而作,具體創作時間不詳。

作品鑒賞


整體賞析

一提到“秋”,大多數人的腦海里便會浮現出馬致遠那首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的《天凈沙·秋思》。殊不知,元曲中有諸多關於“秋”的作品,其中不乏別出機杼的曲子,好比朱庭玉的這首《天凈沙·秋》。
和一般的詠秋曲一樣,作者在開頭便描繪出一幅蕭條的秋景圖。庭院前儘是飄落在地的梧桐葉,水邊的荷花也早已凋零。“盡”“徹”二字是起首兩句的關鍵所在,突出秋天樹枝蕭瑟,水面凋敝的慘淡景色,這與作者腦海中秋天來臨前的荷花盛開、綠葉環繞的繁盛景象形成鮮明對比。“庭前落盡梧桐,水邊開徹芙蓉”兩句對仗描寫,寫出作者由眼前秋景而生髮出悲秋的情感。四處尋覓,徘徊不定,目之所及皆為一片衰敗的景象,內心不由產生無可奈何的悲痛。
“解與詩人意同”,與前兩句的傷感基調不同。這一句提到景色為了迎合作者的情感才自願衰敗。通過前後的對比和擬人的手法,反襯出作者此時內心悲秋的傷感和對園林往日美好景色的喜愛。
前面三句的基調都略為沉重,接下來的四、五句則發生了一個巨大的轉變。末尾兩句寫瑟瑟秋風中,辭柯的霜葉主動飛到作者身邊,不舍離去。這兩句與上句的“意同”一樣,都是採用擬人的手法,賦予霜葉以生命。在作者看來,流連在身上的霜葉具有豐富的生命力,最後一句化用典故,寫出作者在這蕭瑟秋景中所體現出的樂觀態度和旺盛的生命意志。一“辭”一“就”,使全曲的基調為之改變,小令結尾處不同於常人悲秋傷感的奮起和豪情,使全篇增添了幾分魅力和感染力,同時詞句恰到好處的運用,也體現出作者較強的煉意本領和構思技巧。

名家點評

上海文藝出版社特約編審盧潤祥《元人小令選》:末尾括注有“秋”字,可見寫秋色。用擬人手法,短小雋永,構思工巧。

作者簡介


朱庭玉(生卒年不詳),一作朱廷玉,生平事迹不詳。元散曲家,散曲作品現存小令4首,套數22套,見於《陽春白雪》、《太平樂府》、《北宮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