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小題大做的結果 展開
小題大做
漢語成語
小題大做,漢語成語,拼音是xiǎo tí dà zuò,意思是指拿小題目作大文章,比喻不恰當地把小事當作大事來處理,有故意誇張的意思。出自《昭昧詹言》。
指拿小題目作大文章。比喻不恰當地把小事當作大事來處理,有故意誇張的意思。
清·方東樹《昭昧詹言》卷二十:“[山谷詩《雲濤石》]全是以實形虛,小題大做,極遠大之勢可謂奇想高妙。”
明、清時代科舉考試的慣用語。當時,凡以“四書”文命題的稱“小題”,“五經”文命題的稱“大題”。以做“五經”文的章法做“四書”文的,便稱為“小題大做”。後用以比喻人不恰當地把小事情當作大事來處理。梁啟超《新軍滋事感言》:“捕此風吹草動之機會,小題大做,涸千百人之血以易其一階之進。”亦作“小題大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六三回:“我道:‘他用了多少本錢,費了多少手腳,只騙得七千銀子,未免小題大作了。’”朱自清《選詩雜記》:“這裡頗用了些工夫作小小的考證,也許小題大作,我卻只是行其心之所安罷了。”
大做文章、小題大作、大驚小怪、借題發揮、捨近求遠
殺雞焉用牛刀、大題小做、輕描淡寫、淡然處之、等閑視之
作謂語、賓語;指借題發揮
本來是一句開玩笑的話,你卻小題大做,當了真。
too much of a little matter
戰國時期。趙國孝成王很不爭氣。他目光短淺,喜歡獨斷專行,聽不進大臣的建議。他貪心十足,經常貪小利而受大害。
有一年,趙國和燕國發生了衝突。燕國國君一怒之下任命高陽為統帥,領兵十萬征討趙國。趙孝成王看到燕國大軍前來征討的軍報,嚇得不知所措。
他自認為趙國沒有一個大將能帶兵與燕國高陽率領的軍隊相抗衡,於是派人去齊國請齊國大將田單擔任趙軍統帥,統領三軍與燕國軍隊作戰。齊王聽完趙國使者的話,提出了條件:要求趙國把濟水以東的三座城池和高唐平原一帶的五十七座城邑、集市作為酬謝全部始送給齊國。
使者返回趙國傳達齊王的條件,孝成王覺得齊國這是趁火打劫,要價太高。但是他又擔心不答應齊王的條件,齊王不讓田單來趙國領兵作戰,那樣燕王會一舉滅了趙國。他思前想後,終於決定答應齊國苛刻的條件。
孝成王的決定讓滿朝大臣大為震驚,他們沒想到孝成王會有這樣荒謬的想法,做這樣荒唐的決定。大臣在私底下議論紛紛.
如今為了聘請齊國的田單。居然要割讓五十多座城池給齊國,這不是小題大做嗎?平原君勸慰他說:“這是大王決定了的事情,再談有什麼用呢?’趙奢非常氣憤地說:“我們趙國士兵強悍。大將勇猛,經常上戰場作戰的不少於萬人。
如果讓我領兵迎敵。不出一百天就能把燕軍消滅千凈。趙奢看著平原君,見他無動於衷,接著說:“田單算什麼。如果他沒本事,一定會敗給燕國。如果他真有領兵作戰的本領,也不會為趙國賣命的。用田單領軍。有害而無利,道理清楚明白。大王怎麼就看不透啊!”
趙奢慷概陳詞一番,見平原君態度冷漠,無動於衷,就嘆口氣走了。
小題大做釋義:把小的題目毅衍成信息量大、內容豐富的篇章。比喻把小事當成大事來處理。
小題大做出處:明·楊士聰《玉堂薈記》
【舉例造句】:他用了多少本錢,費了多少手腳,只騙得七千銀子,未免小題大做了。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十三回
【故事】:戰國時期,趙孝成王很不爭氣,喜歡獨斷專行,經常貪小利而受大害。燕國與趙國發生衝突,燕國任命高陽軍為統帥率10萬大軍攻趙,趙孝成王認為趙國無大將,就以50座城池為代價請齊國的田單為大將。馬服君氣憤地對平原君說趙王是小題大做。